淇河文化研究3

山光水影韵无穷
景点掠窥 - 域内景点 - 山光水影韵无穷
山光水影韵无穷
 
作者:陈志付/文 李国庆/图  加入时间:2008-8-28 22:08:30  
 
 
    青山吐翠,绿水莹莹。日前,记者慕名来到令人神往的鸣鹤谷观光带采风。

  此前,记者曾多次穿越淇河,尽享美丽的淇河风光。此次走进鸣鹤谷观光带,穿越了洹河峡谷,才惊奇地发现这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荟萃,山光水影风韵独具。置身于此,仿佛走进了长长的画廊。

  鸣鹤谷观光带地处洹河岸边的鹤山区姬家山乡境内。上午9时许,记者与同伴们乘车由山城区向鸣鹤谷观光带进发。进入姬家山乡境内后,原来崎岖不平的山间羊肠小道如今已变成了水泥路面的平坦公路。一路上听朋友介绍,鸣鹤谷观光带以风景秀丽的洹河为依托,由盘龙山风景区、洹河峡谷、东齐地质公园和静居寺等组成,景区与景点连接在一起,有山有水有古迹,是个游山玩水、亲近自然、放飞心情的好去处。

  行进不到一个小时,车辆停靠在了姬家山乡蒋家顶村洹河岸边的盘龙寺——鸣鹤谷观光带到了。

  盘龙寺位于景点密布的盘龙山风景区,因寺内有一座突兀的无影山,故也称无影寺。无影寺始建年代不详,至今香火不断。无影山天造地设,外观酷似一座宝塔,虽仅高数丈,却远近闻名。因为每年到夏至这天午时,烈日当空,而山体的任何角度均看不到投影。当地百姓称:“无影山,山无影。”

  盘龙寺和无影山立于峭拔的崖壁之上,崖壁下面便是碧波荡漾的洹河。依山而建的盘龙寺因有盘龙探水之形象而得名。盘龙寺崖壁上有个天然岩洞名曰如意洞,洞口面向洹河,宽敞明亮。洞内垂悬的钟乳石形态各异、妙趣横生。更令我们感到新奇的是,进入如意洞后还可攀岩而上,随着攀爬高度的增加,岩洞直径渐渐缩小,向上攀爬30余米后便来到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由这个洞口出来竟又回到了盘龙寺内。

  如意洞正对着波光粼粼的洹河,站在洞口隐约可见河水中有块龟状巨石,人称“神龟”。“神龟”的龟头前伸,呈向北爬行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此龟的来历被传得神乎其神。相传很早以前它从洹河的源头山西境内顺流而来,当时龟背上驮着一个钵状的石臼,里面装有许多珍宝。“神龟”顺流来到蒋家顶村时被贪财的人拦住,将其驮着的珍宝取走,从此它便在盘龙寺下面驻足不前,一直停留到今天。当地人说,从前人们将此龟当做神灵来敬奉,经常有人来到盘龙寺向它祈福。

  由如意洞洞口沿河边向南百米左右便来到了三面环水的盘龙山。据介绍,盘龙山久负盛名,曾是宋、元、明、清时期的战略要地。前些年,有人在山上放羊时曾捡到过古代兵器。相传早在宋辽对峙时期,由于盘龙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辽国萧太后率兵侵犯中原时曾驻扎在这座山上,在这里建造山寨,修筑工事。因此,后人也称盘龙山为萧家寨。登上山顶,还能看到当年的寨门、寨墙、哨楼等遗迹。

  站在海拔750米的盘龙山上放眼望去,视野里群峰连绵,层峦叠嶂,壁立千仞,怪石嶙峋。再俯视洹河,蜿蜒的河面银光闪闪,白鹤、灰鹤、野鸭时而飞翔时而戏水,河边三三两两的垂钓者向我们传达着他们的闲情逸致。此时此刻,置身于水光山色之中,凉爽的清风阵阵吹来,我们贪婪地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备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粗犷豪放的群山与温婉清幽的洹水如此神奇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令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由萧家寨下山后我们的兴致依然很高,因为前方还有被誉为“小三峡”的洹河峡谷正等待着大家去穿越。

  流经深深峡谷的洹河,两岸悬崖陡立、绝壁绵延,河道千曲百折、变化无穷。随着河道的不断变化,河面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我们沿着河边一条依稀可辨的小路溯流而上,走着走着就被河水逼到了悬崖边,前面没有路了。好在眼前河面开阔河水很浅,河底也较平坦,于是大家挽起裤腿、手拉着手涉水过河。愉快的笑声和哗哗的流水声将我们一直送到对岸。然后,我们沿着河边的小道继续西行。

  穿行在洹河峡谷中,虽然听不到两岸啼不住的猿声,看不到银河自九天而降,但是我们保持着与山川、河流的零距离接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放歌,尽情地享受着轻松和愉悦。

  与我们多次到过的淇河比起来,两河的源头均来自山西,河水也一样清澈见底。而洹河一直在崇山峻岭中延伸,别具一番迷人的风情。

  在峡谷中穿行了约两公里,我们来到了姬家山乡东齐村东齐地质公园。这处未经任何人工雕饰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的古植物化石群远近闻名,分布在洹河岸边的石壁上,且保存相当完好。化石中的树叶、树枝、树干和草棒等脉络清晰、栩栩如生。记者从鹤山区有关方面了解到,这处化石群分布长达600米,在华北地区极为罕见,对研究生物进化和从事科普教育具有很高的价值。

  化石群范围内的溶洞群也堪称一绝。溶洞群分布区域长约300米,最大的溶洞面积约300余平方米。进入洞内,可见洞中有洞、大洞套小洞、洞洞相连,里面到处是形态各异的钟乳石。这些钟乳石有的像佛,有的像龙,有的像飞鸟,有的像走兽,浑然天成,妙趣横生。

  令人流连忘返的还有喷涌而出的山泉。当地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他们这里有大小两处山泉四季长流,分别称大泉和小泉。上世纪70年代以前,大泉的流量比现在更大,能够满足周边四五个村庄的生活用水。据说此泉与淇河相通,淇河涨水时这股泉水的流量便大增,水质变得有些浑,还可看到鱼虾随泉水一起流出。大泉东边的小泉喷出地面时有碗口粗细,泉水一路向洹河流来,到了河边的崖壁上形成宽近10米、高约5米的岸上水帘。当地人说话特别谦虚,只把这个地方称为“滴水岩”——可能是如果泉水变小的时候到了这里只能往下滴了。

  我们到来时,泉水形成的水帘向下落入一个用碎石砌成的水池。用手捧起山泉喝下去,清冽甘甜,滋心润腹,神清气爽。倘若当年诗仙李白来到这如诗如画的水帘前,一定会吟出美妙的诗篇来。

  化石群连成片,溶洞群洞套洞,悬崖上有飞瀑。恐怕只有在得天独厚的鸣鹤谷才拥有如此自然景观。

  离开东齐地质公园,下一站我们来到姬家山乡施家沟村北的静居寺,领略佛门净地的静谧。静居寺地处苇泉山,因而又称苇泉寺。静居寺始建于元代,山门、宝殿依山筑就。四面环山的寺院内环境古朴幽雅,元、明、清各代留下的碑刻比比皆是。内有明弘治十四年建造的后佛殿遗址,遗址上尚存墙基、香炉台和香炉,遍地散落着残砖、碎瓦、断碑,还有一对明嘉靖四年的六棱石柱,上刻楹联曰:圣教东流金身梦于汉帝,佛生西域祥光现于周朝。据介绍,这里常年有僧人驻留,四季钟声不绝,悠扬的钟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寺院对面有闭关洞,是僧人闭关做佛事的场所。

  由鸣鹤谷观光带一路游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点缀其间,奇峰、怪石、洹水、峡谷、飞瀑、溶洞、古寺浑然一体。畅游在这长长的天然画廊里,深有返璞归真之感受。

   来源:淇滨晚报2008-8-28

萧家寨前山无影

陈志付

李国庆 摄

   身居喧嚣嘈杂的都市,对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充满向往──鹤山区鸣鹤谷观光带为我们提供了放飞心情的好去处。记者日前来到鸣鹤谷观光带采风,第一站便是洹河边风景如画的盘龙山。
  盘龙山位于鹤山区姬家山乡蒋家顶村境内,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均以原生态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其美丽的景色背后蕴藏着许多古老而又动人的传说。
  由蒋家顶村登临盘龙山,盘龙寺是必经之地。盘龙寺内有一座兀自突起的无影山,故也称无影寺。无影山小巧玲珑、天造地设,外观酷似一座宝塔,虽仅高数丈,却远近闻名。因为,每逢夏至午时,日光照射下的山体从任何角度均看不到投影,这一奇观即人们所说的“无影山,山无影”。有人赋诗赞曰:“日照山峰无倒影,太行奇秀蒋家顶”。
  更令人称奇的是盘龙寺与无影山立于洹河边的崖壁之上,崖壁下面有一个巨大的天然溶洞名曰如意洞,洞内垂悬的钟乳石千姿百态,酷似各种动物,妙趣横生。进入如意洞,登上洞内的天然石阶,向上攀爬30米便又回到了盘龙寺,出了洞口抬头又见无影山,令人叫绝。
  如意洞正对着波光粼粼的洹河,站在洞口可见清澈的河水中有块龟状巨石,人称“神龟”。“神龟”的龟头前伸,呈向北爬行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相传很早以前“神龟从洹河的源头山西境内顺流而来,当时龟背上驮着一个钵状的石臼,里面装有许多珍宝。“神龟”顺流来到蒋家顶村时被贪财的人拦住,将其驮着的珍宝取走,从此它便在盘龙寺下面驻足不前,一直停留到今天。当地人说,从前人们将此龟当作神灵来敬奉,经常有人来到盘龙寺向它祈福。
  由盘龙寺向南百米左右便来到了洹河与清水河交汇处的盘龙山。盘龙山四面绝壁、三面环水,久负盛名。相传它曾是宋、元、明、清时期的战略要地。前些年,有人在山上放羊时曾捡到过古代兵器。早在宋辽对峙时期,由于盘龙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辽国萧太后率兵侵犯中原时曾驻扎在这座山上,在这里建造山寨,修筑工事。因此,后人也称盘龙山为萧家寨。登上萧家寨寨顶,还能看到当年的寨门、寨墙、营房、哨楼等遗迹。
  站在海拔750米的盘龙山上放眼望去,视野里群峰连绵,层峦叠嶂,壁立千仞,怪石嶙峋。再俯视洹河,蜿蜒的河面银光闪闪,白鹤、灰鹤、野鸭等水禽时而飞翔时而戏水;河边三三两两的垂钓者向我们传达着他们的闲情逸致。此时此刻,置身于山光水色之中,凉爽的清风阵阵吹来,我们贪婪地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倍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粗犷豪放的群山与柔婉清幽的洹水神奇地结合在一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辉,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令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生发感今怀古之幽情。

      来源:淇滨晚报2008-9-10   文化鹤壁 http://whhb.hebishi.com/?p=3&a=view&r=714

深山藏古刹

陈志付

静居寺一角。  李国庆 摄

  走出群峰连绵、山水相映的洹河峡谷,我们来到了我市著名的佛教道场之一静居寺。

  静居寺位于姬家山乡施家沟境内的苇泉山上,因而也称苇泉寺。据碑刻记载,静居寺始建于汉代,为浚县天宁寺的下院,“实乃一良田福地”,自建寺以来历代均有过重修。

  现存的静居寺内元、明、清各代的古碑随处可见。寺内的建筑群分为东西两部分,依山而就,布局井然。东部有山门、大雄宝殿、毗卢殿、地藏殿、普贤殿、文殊殿等,其中的毗卢殿、地藏殿、普贤殿、文殊殿因年久失修,现已倒塌;西部为僧侣生活区,观音殿、祖师殿等如今香火依然旺盛。寺院内现存明弘治十四年建造的后佛殿的遗址,遗址尚存墙基、香炉台和香炉,遍地散落着残砖、碎瓦、断碑,另保留着明嘉靖年间所立的两对高大的六棱石柱,上刻楹联云:“圣教东流金身梦于汉帝;佛生西域祥光现于周朝。”

  静居寺地处深山,环境清幽雅静,僧人长年驻留。与寺院遥相呼应的钟楼气势雄伟,钟声四季悠扬,夜夜灯火通明,道场佛事不断。寺院对面有一闭关洞,是僧人闭关做佛事的场所。闭关洞与寺院隔河相望,其间原有一条长200米的铁索,是向练功僧侣送水送饭及衣物等生活用品的运输线。僧人修炼时一般要在闭关洞闭关数月。现在河两岸已修通道路,方便了僧人过河和游人观光。

  我们由鸣鹤谷观光带一路游来,包括静居寺在内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令人回味无穷,奇峰、怪石、洹水、峡谷、飞瀑、溶洞、古寺浑然一体。畅游在水光山色独具风韵的鸣鹤谷观光带,仿佛走进了趣味横生的长长的画廊里,深有返璞归真之感受。

  据了解,鸣鹤谷观光带已被列为我市重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鹤山区已着手开展这条观光带的推介和基础建设工作,让这条有山有水有古迹的观光带为人们提供又一个游山玩水、亲近自然、放飞心情的好去处。

      来源:淇滨晚报 2008-9-18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持人:姚慧明  谭文忠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