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林为姓 指泉为名——淇县安乐窝与林姓起源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指林为姓 指泉为名——淇县安乐窝与林姓起源
指林为姓 指泉为名——淇县安乐窝与林姓起源
 
作者:陈志付 文/图  加入时间:2008-7-3 11:07:11  

      淇县黄洞乡鱼泉村一带虽地处太行山区,但也不乏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世代相传这里为殷商末期少师比干之子林坚的出生地;西周时期的卫武公曾在这里创建淇园,即后人所称的“华夏第一园林”,也称十里长林;这里曾有历史上著名的武公祠,系当年卫国人为感念卫武公治卫有方而建造的;有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时期修凿的前嘴石窟;有佛、儒、道三教并存的仙人梯;仙人梯下面有条思德河,河名取“思念卫武公恩德”之意;还有风景秀丽的武公湖和全国劳模靳月英营造的“八一林”。

仙人梯摩崖石刻因年代久远字迹难以辨认

  受历史文化熏陶的鱼泉村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为自己的村庄起了个动听的名字——鱼泉,将村边一座峻峭的山峰取名为仙人梯,将传说中的林坚出生地称为安乐窝。  

  仙人梯上的安乐窝

  乍一听仙人梯和安乐窝这两个名称,让人很难一下子将它们与大山联系在一起。记者来到鱼泉村东面淇林公路边的一处山崖下,当地村民指着山崖说,这就是仙人梯,仙人梯上面天然的石洞群就是安乐窝。仙人梯的称谓由来已久,上面从前一直没有路,善男信女只能顺着岩石向上攀爬才能来到位于半山腰的安乐窝为比干的夫人陈氏进香,所以这里被称为仙人梯。现在仙人梯上面通往安乐窝的陡峭石阶是几年前才依山修凿而成的。

  仙人梯巍峨险峻,峭壁高耸,水光山色相映成趣。拾级而上登临安乐窝,只见这里尚存一些古迹,风化斑驳的摩崖和碑刻字迹模糊不清。安乐窝由十几个互通的天然洞穴组成,主洞口面朝南方。进入主洞口数米后可见洞内四面都有洞口,洞连洞,洞套洞,头顶上方也有洞口。古人登临安乐窝时曾留下摩崖赞曰:“石山壁立,仙洞漏天。”又曰:“石洞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

安乐窝位于陡峭的仙人梯半山腰

  进入安乐窝,记者向西来到一处面积约10平方米的洞穴,里面有一对母子的塑像,如真人般大小。随行采访的村民说,这对母子是比干的夫人陈氏和他们的儿子林坚,当年比干遇害后陈氏就躲在这里生下了林坚,因此当地人称这个洞穴为林坚洞。林坚洞的顶部悬着一对碗口大小、酷似乳房的钟乳石,相传这对钟乳石是陈氏夫人被周武王诏下山之前特意留下作为纪念的。

安乐窝天然洞穴经考证为林坚出生地

  鱼泉村党支部书记邢玉文和多位村民向记者介绍,从前仙人梯上面到处都是摩崖和碑刻。1962年以来对林淇公路进行了3次拓宽改造,路基一次比一次升高,每次劈山修路都使仙人梯的古迹遭到毁坏,如今保留下来的古迹只是从前的一小部分了。

  仙人梯上原有一通约高1.2米、宽0.65米的古碑,碑上除了“长林石室,淇园绿竹”八个大字外还刻有几行小字,记载着比干夫人在此生下林坚的历史。村民们还记得,仙人梯原来有众多摩崖,有一处摩崖上刻:“山里石窟楼上楼,淇水澳澳绿竹悠。洞生林泉子逃逝,母子幸存仙人岫。”

  曾有人在摩崖和碑刻被毁前专门来安乐窝制作过拓片,可是这些拓片目前已不知去向。随记者一道采访的淇县文史工作者关永江说,他和几位同事对林坚出生地进行了十多年的考证,由于史料的遗失和毁损,让考证工作费尽了周折。  

  指林为姓 指泉为名

  安乐窝下面淇林公路的路边立有一通名为“林坚出生地”的石碑,碑文介绍了林坚在安乐窝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在安乐窝旁边的石崖上刻有“林坚洞”和“林坚出生地”等醒目的大字。关永江说,这都是近几年来的作品,目的是为了方便四面八方的林氏后裔前来寻宗谒祖。

立于安乐窝下面淇林公路边的“林坚出生地”碑刻

  转眼间几千年过去了,纣王、比干、比干夫人、林坚的故事在鱼泉村一带的百姓中至今耳熟能详。当地村民滔滔不绝地讲述既包含着历史,也有传说的成分,让记者一时分辨不清其中哪些是历史,哪些是传说。

  安乐窝东边有道山沟名曰林泉沟,沟内山泉喷涌、水流不断。鱼泉村的人称林坚为林泉,他们说林坚出生后起名为林泉,林坚这个名字是后来周武王赐封的。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说道:“陈氏避难怕纣王,长林石室把身藏;追兵搜山巧应对,躲过大祸事一场。”

  陈氏身为当朝少师之妻,为何躲到山洞里生孩子呢?相传当年比干被剖心后,纣王还要对比干满门抄斩,比干的两位夫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情急之下大夫人跪倒在身怀六甲的二夫人陈氏面前央求说:“你赶快逃命,不要再管我了。你能逃出去,大人今后就有传宗接代的根苗了。”陈氏听从大夫人的劝告,决定立即带着婢女逃出朝歌城。可是这时纣王派来的士兵已经闯了进来,陈氏向他们哀求说:“给少师大人留个根吧,将来我们母子不会忘记你们的大恩大德。”兵士感念比干的忠贞,遂动了恻隐之心,放走了陈氏。纣王得知陈氏逃出了朝歌城,遂派兵四处搜寻。

  此时陈氏已在婢女的搀扶下向大山里逃去,最终来到安乐窝藏身于其中。不久,陈氏生下一子。这一天,纣王派兵来到仙人梯搜山,未等陈氏母子躲进山洞,搜山的人已发现了他们。搜山的人问:“这孩子姓什么?”陈氏指着山下的竹林回答:“孩子姓林。”“孩子叫什么?”陈氏指着哗哗的山泉说道:“叫林泉。”于是搜山的人放过了陈氏母子。林泉(坚)会走路以后白天喜欢到安乐窝东边的山沟里玩耍,到了晚上才回到洞穴休息,即当地历代传说的“白天蹲大沟,晚上进山洞”。他玩耍的这条山沟至今仍被称为林泉沟。

  殷商亡,周朝立。周武王十分佩服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比干,遂诏回陈氏母子,并为比干之子赐名,曰林坚,希望他将来秉承父志、坚贞不屈。  

  袒腹剖心 青史彪炳

  林坚的父亲比干是殷纣王的叔父,官居少师,也称亚相。面对纣王晚年的荒淫无道,比干犯颜直谏,惹怒了纣王,落了个剖腹观心的结局。

  长期潜心研究殷商文化的关永江在向记者介绍比干时说,客观地说,纣王在中国历史上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可是纣王晚年高傲自大,刚愎自用,嗜酒好色,荒淫无道,朝野上下怨声沸腾,直至众叛亲离。比干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说:“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于是,比干连谏三日仍不离去,甚至在纣王与爱妃一起出宫游玩时还挡在车前进谏,希望纣王以社稷为重,能够改邪归正。而此时的纣王已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为不让比干再干涉他,便命武士在摘星台剖其腹以观其心——他要看看比干的心到底是什么样子。

  正是这种舍心之谏,让比干在青史上留下了美名。

  比干被誉为天下第一谏臣,3000多年来他的忠烈精神一直受到推崇。从周武王为比干封墓,到孔子称其为仁;从魏孝文帝为比干建庙,到唐太宗祭比干墓;从宋太宗拜谒比干庙,到清乾隆皇帝题诗祭比 干……还有历代文人墨客为颂扬比干写下的华美篇章,都说明比干虽死犹生。

  在比干的家乡淇县,人们为纪念比干,将当年纣王的摘星楼更名为“摘心台”;将比干与箕子、微子并称为三仁,建起了三仁祠以供世人祭祀。三仁祠的一副对联充分体现了淇县人对比干的敬仰之情:“道阻当时,滴千载英雄之泪;名传后世,启万代忠孝之心。  

  长林石室在何方?

  比干之子林坚的出生地究竟在哪里?关永江等淇县文史研究者曾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多年。

  唐代《元和姓篡》记载:“武王封比干之墓,诏其子于长林石室,封博陵,赐姓林,林之姓从此而得也。”这里所说的“长林石室”是个关键,找到长林石室,上述问题便迎刃而解。

  关永江说,《元和姓篡》对长林石室的记载与上世纪60年代尚存于鱼泉村仙人梯的摩崖内容惊人一致。该摩崖出自唐朝太常林宝之手,摩崖上除刻有“长林石室”四个大字外还记载:比干夫人陈氏生林泉于此;纣王的大将费仲、张七曾带兵到此搜捕陈氏母子;周武王在此诏回陈氏母子,赐子林姓,改名坚,封国西河郡,授博陵侯,封陈氏为英烈夫人。

  另外,清代《淇县舆地图说》对仙人梯及安乐窝有着这样的记载:“仙洞漏天,咸倚半岩,北倚山崖,有林泉之胜。”其中也指出了林坚出生地这一胜迹。

  关永江说,周武王感念比干的忠烈,他在为比干封墓的同时将陈氏母子由长林石室召了回去。长林石室在安乐窝,不仅有史料记载为依据,还有安乐窝的地理位置相佐证。一方面,安乐窝系天然石洞,即“石室”;另一方面,安乐窝的下边从前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淇园,淇园东西长达10余华里,因此也称十里长林。因此,长林石室指的是十里长林旁边的安乐窝。

  由此说来,林坚是林姓的始祖,天下林姓源于安乐窝。

  一晃3000多年过去了。今天,林氏后裔枝脉茂盛、人才辈出,林姓人口已发展到约2000万人,其中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达300人。人口众多的林氏后裔遍及华夏大地及世界各地。关永江介绍,林姓的起源有多种,而起源于林坚之林姓者则是天下林姓的主流,其后裔人口在天下林姓中占绝对多数。

  今年5月8日,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7个省市林氏宗亲代表1000余人会聚比干墓,举行比干诞辰3100周年纪念大典。大典结束后还举行了林氏祖庭林坚塑像揭幕仪式。

  耐人寻味的是这两项活动的举办地都在卫辉市。许多淇县人对此颇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淇县是比干和林坚的故乡,淇县最有资格举办这样的活动,只是让卫辉捷足先登了——自1992年以来,卫辉市共举办了13届比干诞辰纪念活动。“尤其是今年,卫辉市又隆重推出了一个林坚出生地,在他们的‘林氏祖庭’树起了林坚塑像。”淇县人对记者说。

  卫辉市对外推出的林坚出生地在该市狮豹头乡龙卧村,距比干夫人陈氏出逃的朝歌城约40公里。关永江告诉记者,曾有林氏后裔来到淇县寻根问祖时就提出了疑问:“老祖奶陈氏当时有孕在身,怎么能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一下子跑那么远?”

  离休干部郭永安曾在卫辉市狮豹头乡担任了6年的党委书记。他说,只知道龙卧村有个观音洞,也叫仙家洞,洞口是新开的,并非天然洞穴。几年前郭永安到狮豹头乡故地重游,观音洞变成了林坚洞,让他感到很奇怪。

  卫辉人凭借比干墓把比干纪念活动做大做强了,通过比干纪念大典搭建起了经贸活动的平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殷商故都的淇县人似乎已经从中悟出一些门道来了。

  今年5月8日是天下第一谏臣、殷末少师比干诞辰3100周年纪念日,来自海内外的千余名林氏后裔齐聚比干庙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3000多年前,身怀六甲的比干之妻陈氏在丈夫惨遭杀害后生下林坚,为比干留下了根苗。如今,约2000万名林坚后裔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达300多人。

  史料记载,林坚生于“长林石室”。有专家经长期反复考证后认为,“长林石室”位于淇县黄洞乡鱼泉村的安乐窝。6月26日,记者来到鱼泉村,登上海拔365米的仙人梯,探访位于悬崖之上的安乐窝。

  来源:淇滨晚报2008-7-2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持人:姚慧明  谭文忠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郑厚德        管理: 淇县之窗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