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八个城市角逐大运河申遗
文史事件 - 新闻法规 - 河南八个城市角逐大运河申遗
河南八个城市角逐大运河申遗
 
作者:路治欧  加入时间:2008-4-16 12:49:35  

     (2008-04-16) 来 源:东方今报

    3月26日,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达成扬州共识,确定了大运河5年申遗时间表,标志着大运河申遗提速。 

    与会的33个运河城市中,有8个来自河南:郑州、开封、洛阳、安阳、鹤壁、新乡、焦作和商丘。河南一度是大运河申遗的“弃子”。 

    大运河申遗涉及6省2市,是我国涉及省级区域最多的一次联合申遗行动。33个城市既有联合又有竞争,哪些城市将代表运河文化被摆在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官员的案头? 

    幕布已经拉开,尘封的历史正一点点呈现,跟大运河渊源颇深的河南有责任揭开千年运河的秘密。  

    【发现大运河·河南渊源】 

    大运河申遗为何迟到20年 

    有人说,大运河的伟大甚于长城。专家称,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那么大运河则是流动的文化,至今惠泽后代。 

    但是,长城在1987年就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遗产名录”,20年过去了,在世界文化遗产不断拉长的名单中,人们仍然没有看到大运河的身影。大运河被遗忘了? 

    国家在确定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时就想列入大运河,但当时考虑到大运河现在还在使用,且运输量很大,要使用就必须不断改造,不算文物,于是没有列入。 

    在申报长城等首批世界遗产时,不少专家提出了大运河申遗的建议。但当时普遍的观点是“文物是固定的,运河是流动的”,而且大运河一些河段已经干涸、部分河段污染较重、一些河道已经改变,因此不适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转折点发生在2004年7月。当月,在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中国将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论证,并在评估结果出来后,正式启动申报工作。” 

    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将原先榜上无名的大运河列在首位。 

    河南一度是大运河申遗的“弃子” 

    2006年的春天,关于运河申遗的热闹议论不属于河南。那时候叫“京杭大运河申遗”,河南没有被列入运河流过的省份。 

    2006年5月13日,2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及专家学者对京杭大运河全面考察后认为,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应该是隋朝开凿的南北大运河,而非元代以后的京杭大运河。 

    国家文物局广泛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目录在公布时,没有使用“京杭大运河”的名字,而使用“大运河”。 

    2007年6月20日,大运河保护及申遗工作协调会在北京召开,决定将“京杭大运河申遗”更名为“大运河申遗”,把隋唐大运河扩充进来,新增了河南以及安徽的部分地段。 

    此消息公布后,媒体上刊登的诸多评论认为,京杭大运河更名有可能改变其遗产文化的独立性;把一些原本没有名气的小支流硬是塞进京杭大运河里面,这运河不伦不类,将把人们固有的大运河概念弄得模糊不清。 

    有评论者更深入地分析:“这样包装改扮醉翁之意也不在‘申遗成功’本身,而在于‘申遗成功’之后滚滚而来的经费或是其余附加好处罢了。” 

    “所谓的大运河‘扩容’,实际上是一些地方想与大运河挂钩,在申遗中分一杯羹而已。” 

    实际上,京杭大运河的前身——隋唐大运河也不是“没有名气的支流”。再者,如果以“京杭大运河”名称申遗可以涵盖之前相关的运河,为什么隋唐大运河的流经区域——河南、安徽一度没有被列入申遗省份? 

    “历史上,洛阳和北京都曾是‘京城’,如今‘京杭大运河’让人一听就联想到元大运河,而剔除了隋大运河的河南、安徽段,这是不公平的。”大运河申遗办公室主任顾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大运河”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清晰,也能涵盖更多。 

    河南触摸隋唐大运河脉络 

    2007年5月,根据全国政协的要求,河南省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两个调研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大运河考察活动。 

    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古代大运河修建情况,对大运河在我省河道走向及变化也进行了汇总,对省内大运河历史遗存进行了摸底。 

    随后,《关于河南境内大运河历史遗存情况的调研报告》出炉。报告指出:“河南在大运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隋唐至宋元长达700多年的时间里,河南一直是大运河的中心。” 

    公元581年,杨坚(即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今西安),设洛阳为陪都。杨坚在两个都城之间开凿了广通渠。其子杨广(即隋炀帝)继位后,全国进入运河大建设时期。 

    他以洛阳为中心,征上百万百姓开挖至江苏的通济渠,同时又征10万百姓疏通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的邗沟。其后5年,杨广又先后两次征发百姓,修通北至涿郡(今北京)的永济渠以及江苏镇江到杭州的江南河。 

    由此,南北大运河始成,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公里。 

    据文物部门考证,是时河南的水上交通十分繁忙,“漕船往来,千里不绝”,“公家运漕,私行商旅”,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运河沿岸一大批城市也迅速兴起,如商丘等地商业极为发达。 

    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南移,通济渠的漕运地位逐步减弱,再加上每年缺少清淤治理,此段运河逐渐淤塞断流。 

    但是,永济渠仍能通航。元灭南宋以后,货物由长江船运至淮河,然后逆黄河(当时改道,由淮河入黄海)而上达河南封丘,陆运90公里后,从河南浚县进入永济渠水运至通县,再陆运至大都(今北京)。 

    这条运输路线不仅绕道过远,且要水陆转运。于是,元朝花10年时间开挖了洛州河、会通河和通惠河,连接隋唐大运河的江南运河段与永济渠中北段,如此一来,大运河裁弯取直,不必绕道河南。这便是今天的京杭大运河。 

    运河改道使河南省内大运河失修,加之黄河水患,到明代末期,隋唐大运河基本从地面上消失,被泥沙掩埋了。 

    最终,摇摆不定、多次改道的黄河也将京杭大运河“腰斩”。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决口,改道山东入海,曾经养活北京的千年漕渠就此中断。 

    33个运河城市竞争激烈 

    今年3月26日,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在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落幕,33个运河城市达成共同保护与申遗的扬州共识,确定了申遗时间表,力争5~6年使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未来5年,河南8个城市将面临重重关卡,33个城市也使大运河申遗的竞争更为激烈。 

    按照时间表要求,2008年7月1日前,各运河沿线城市要开展资源调查,摸清大运河的“家底”。然后,各城市要在考古挖掘、科研评估的基础上选取申报点,制定规划。各市上报申报点,省级筛选,汇总至国家。国家有关部门将优中选优,确定国家申报单位。最后,就是正式申报世界遗产。 

    这意味着即使现在跻身大运河申遗方阵,也不代表将出现在最终申报名单中。 

    3月,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zhān、)称,大运河申遗最终不会是全线,而是具有代表性、条件成熟的点、段、面。 

    相较仍在运行的京杭大运河南段,深埋地下的隋唐大运河只能靠考古挖掘来证明它的存在,这是个难题。同时,治理现存故道的环境污染,也令人头疼。 

    4月15日,新乡市文物管理局文物管理科科长贺惠陆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做大运河遗存调查方案,之后上报国家。下来要做的工作比较困难,埋在地下的大运河面积比较大,遗址需要勘探挖掘,有的地方河道还存在,但是占用河道现象严重。” 

    河南省文物局总结河南境内大运河遗址的特点:“年代久远,埋藏较深,保存状况较好,调查、发掘难度大。”  
    转自:新华网河南频道〉〉河南考古 

大运河能否承载河南八城申遗梦
(2008-04-17)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诗中这样评价隋炀帝的功过。

    大运河是隋穷兵黩武的产物,却迅速背叛了战争,成为保持中华民族活动的大血脉,连接北国和江南、腹地与大海,成就了包括大唐盛世在内的繁荣。

    如果大运河不是开封的母亲,那么一定是它的“乳母”。对于苏州、杭州、镇江、无锡和扬州来说,同样如此。

    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不仅造就了城市,也造就了与运河相关的水工建筑如船闸、堤岸、桥梁、码头等,由运河衍生的衙署、官仓、会馆、寺庙、驿站等,以及附着在运河的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

    这是失落的历史,能为申遗加码,也能使2000年后的运河儿女受益。在运河城市的申遗梦里,捕捉历史与服务现实同等重要。

        【发现大运河·开发难题】

    ○隋唐大运河是藏于地下的辉煌

    “隋唐大运河是藏于地下的辉煌,更准确地说是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并不像人们原来想象得那样完全找不到踪迹”。

    2007年12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老舍的儿子舒乙在考察隋唐大运河后撰文称。

    河南境内的大运河遗址均保存于地下,卫河基本上就是隋唐时的永济渠,是河南唯一一段活着的大运河。不过,大运河遗迹和遗物在河南近年的考古发掘中相继出现。

    洛阳境内,今天美丽的洛河与当年大运河的河道基本一致,其河床内就发现了古代的石砌河堤。

    洛河北边的隋唐洛阳城有天津桥,旁边有隋唐时期的含嘉仓遗址。数十年前,被命名为第160号的粮窖出土时还保留着大半窖炭化谷子,据测算储粮重约25万公斤。科考显示,含嘉仓遗址粮窖总数在400座左右,当年的粮食储量应相当惊人,如今已探出287座,出土十来座。窖内出土的刻铭上记载着,含嘉仓的储粮来源有河北、山东、江苏等地。

    专家认为,含嘉仓对大运河申遗将起到重要作用。

    巩义的东河洛镇是洛河入黄河河口,已发现的兴洛仓遗址就是隋唐建在此处的一个著名大粮仓。据史料记载,此处有窖3000个。

    河洛岸边现存有康百万庄园。明末清初,康应魁靠洛河、黄河漕运,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做生意发家,建起了辉煌400年的庄园。

    荥阳的大伾山上现有成皋城,这里是运河水陆转运重要集散地之一。古荥镇的惠济桥,现在人们还在使用。“汴河通,开封兴;汴河废,开封衰。”汴河就是隋唐时期的大运河,是开封的生命线,也是唐王朝的物资供给主干线。

    冬季汴河要进行清淤,因此要停运四个月,而清明节是朝廷规定的漕运头船进入汴河的日子,《清明上河图》展现出的就是清明时分漕运船进入汴水时的热闹景象。

    汴河上如今是一条繁华的中山路,古州桥遗址在这里发现后,重新填埋。它与西水门、东水门遗址等可以大致勾勒出今开封城区及其附近汴河故道的流向。

    商丘曾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了运河河床,多次出土过唐宋时期的陶瓷、铜钱、铜镜等。永城市和宁陵县发现了唐代木船和明代木船各一艘,沉船出土地点确系隋唐大运河故道。豫东古陶瓷艺术博物馆收藏了3500多件运河故道出土的陶瓷器和碎片。

    卫河流经新乡、焦作、鹤壁和安阳,经河北,直达天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能通航,船只来往不绝。这条河与隋唐大运河的永济渠基本一致,是河南境内唯一可以看到的大运河河道,或可称为活着的隋唐大运河。

    新乡境内卫河穿市区而过,卫河上有一座仍在使用的明代七孔桥,河边存有明代拱门、盐市码头遗址。

    鹤壁浚县段的卫河是汉代曹操修的白沟,隋运河对其直接利用,淇河也曾是大运河的一部分。该县还有与运河有关的古石堰、宿胥口、黎阳仓、顿丘、古卫河渡口、云溪桥等,还有正月古庙会、社火表演、泥咕咕、与大运河有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焦作博爱发现了引丹入卫水利工程九道堰,还发现运粮河上的两座明代古桥。安阳内黄县的旧河道发现有沉船遗存,滑县现存一运河码头,但详细情况有待进一步考证。

    ○河南八城市申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们这里的大运河申遗没有什么大的困难。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遗址价值相比其他地方更大一些,现在已发现的文物足以支撑申遗,也没有环境方面的问题。”洛阳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长余杰说。

    政府有申遗成功的经验,对申遗的认识更深刻。余杰说,申遗对文化产业发展、旅游发展,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有重要作用。

    据相关资料,龙门石窟申遗成功以后,门票收入明显翻番,申遗前每年门票收入1000多万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门票年收入7000多万元。除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还可以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能提升文物保护的力度与质量。

    今年,大运河申遗与丝绸之路申遗都列入了洛阳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余杰说:“申遗的资金主要靠政府,我们不担心政府的资金投入。丝绸之路申遗,洛阳市政府投资了两个多亿整修隋唐洛阳城、白马寺等。”他们在编制完大运河申遗规划、选好申报点以后,将进行资金预算。

    郑州市文化局(文化管理局)文物管理处介绍,大运河申遗的工作正在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进行,市领导很重视。胡姓工作人员称,环境整治难度要大一些,比如古荥镇的惠济桥上的台阶,被包在村里,仍在使用,国家不会下拨拆迁费用,拆迁也有大量的说服工作要做。

    开封市文物局副局长刘春迎表示,开封文物部门已将大运河申遗材料报给了开封市政府,申遗工作已全面展开。

    2005年,开封就开始配合大运河申遗工程的实施,制订开封段考古工作方案。当年12月通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复立项。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下拨了启动资金。“现在的开封,离地表1米多就能打出水,而运河故道在地表十几米深处,非常难挖掘。最让人头疼的是,如果没法修复,就无法展示。”刘春迎说,“我们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来想办法,这是个大工程。”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文物保护处在总结大运河遗址保存情况时称,现在的卫河,隋唐的永济渠经过的新乡、焦作、鹤壁和安阳,沿岸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实物资料相当匮乏,需做大量工作才能进一步搞清楚。

    同时,河南省政协调研发现,除湛河水质较好外,卫河等“活着的古运河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还相当严重。

    目前,8个城市文物遗存调查和研究多为零星状态,缺乏系统性,对整个运河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地挖掘和深入调查。运河历史风貌不只是被篡改,更多的是已被彻底遗忘,在地表荡然无存,画出完整的河道图很重要,工作量也很大。

    大运河总体保护状况良好,但是还要加强保护措施和管理手段,使部分重要文物遗迹不至于灭失。比如,商丘夏邑、永城境内上世纪60年代还保存有高出地面两米多的运河故道河堤,后来旁边公路挖土修建路基时对其造成了破坏。

    ○经济运河与文化运河可以和谐相处

    尽管在国家文物局的时间表下,河南8个城市都动起来了,但是“因为所拥有运河段的作用不一样、留的遗址规模不一样、政府财力不一样,决定了政府对运河申遗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河南省政协一名工作人员称。

    记者在对8个市的采访中,有的市文物局普通工作人员就能讲很多关于本地大运河的申遗情况,有的市文物局官员却在电话里流露对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的冷淡。

    去年底,全国政协组织考察隋唐大运河,有专家说,隋唐大运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积淀,发掘出来,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洛阳、开封和商丘等历史文化名城在对申遗的认识上并不止于对文化资源的保护,而是相对具体化地认识到了申遗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在向全国政协考察团介绍情况时,洛阳表示,将实施大运河洛阳段整体保护和旅游开发。如以天津桥遗址为依托,复建天津桥,再现“天津晓月”迷人景色,进一步丰富古运河的文化内涵。

    虽然开封是古都,但实际上可展示的文物遗迹并不多。刘春迎说:“申遗对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别是旅游的影响是巨大的,是一种无形的开发和宣传。”据刘春迎介绍,开封准备把州桥遗迹、大相国寺、延庆观、铁塔、新郑门遗址等8处遗迹捆绑申遗,以提高开封在大运河申遗方面的实力。

    商丘市准备把归德古城和运河合并申遗。归德古城,又称商丘古城,建于500年前的明朝,是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其下还叠压着西周、宋国和汉唐朝时的睢阳古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不赞成“运河利用”,但不反对“运河开发”。他曾说:“运河的保护要使文化遗产积极地融入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大运河经济利益与文明价值并非不能两全。经济运河与文化运河在一些地方相处和谐:

    扬州每年利用古运河举办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开通古运河水上游览线,使运河真正成为扬州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条“母亲河”。

    在山东聊城,1999年启动的大运河聊城段整治工程使运河沿线不少历代漕运遗迹露出真容;在已经修复的20多公里运河河道上,共发掘了船闸、古桥、码头等古代遗迹近30处,并基本上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复。荡舟聊城运河,河水清清,杨柳依依,沿线古桥、古塔、古寺到处可见,石雕、石刻、庙宇遥相呼应,以古运河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已成为这个城市的支柱产业。

 河南考古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持人:姚慧明  谭文忠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郑厚德        管理: 淇县之窗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