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二卷(2007)

 

(附图)感知李家大院——填补了山城区旅游文化空白(相关链接)

作者:李冠培 李晓丽 贾永宁

据报载,山城区大胡村存有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600多年的李家大院,乍一看觉得新奇,认真研读后却有一番复杂的感想。
      鹤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在所辖的两县三区中,浚县、淇县都有了4A级旅游风景区,淇滨区有天然太极图景区,鹤山区也有五岩山、阿斗寨等名胜古迹,唯独山城区还少有年代较早的古迹发现。因此,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李家大院的文化认知,填补了山城区旅游文化的空白,不禁令笔者感到惊喜。
      但和众多见过这古建筑群的人一样,笔者不免有些遗憾,一是文物损毁严重,多年来没有得到必要的保护;二是有几百年历史的东西没有得到合理的包装与开发。
      然而,也有令人欣慰的地方:一是耸立在山城区大胡村的庞大古建筑群,有相当一部分保存得还很完好,仍具较高的考古价值和欣赏价值;二是此事已引起了山城区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将对李家大院等古建筑开展摸底调查,加以必要的保护;三是这个古建筑群已被文物工作者和当地村民关注。
      但愿被民间称为“小故宫”的李家大院古建筑群,从此得到很好的保护,并能给山城区甚至鹤壁市带来收益。 
      2007-1-25 8:39:02 淇滨晚报http://www.hbrb.com.cn/hbrb/wnews/shownews.asp?id=12419

走进李家大院

      山西省乔家大院,因一部电视剧的热播,而迅速火暴了全中国。其实,在我市民间,也有一座家族大院,它位于山城区大胡村,人们称之为李家大院,无论是从建筑年代还是建筑规模上来看,都丝毫不逊色于乔家大院。  

      还未走进大胡村,远远望去,就能看见都市村庄中高高耸立的大片古建筑,于淡淡薄雾中,散发着犹如海市蜃楼般的神秘魔力。寻踪历史遗迹,我们踏上了汤河北岸,这就是有名的大胡村18层李家大岸。 

      大胡村村民 李振河:“这是原来老大岸的18层大岸,现在这是浮面一层,18层大岸,这是在这边。以这儿河沟,走到那边,有个口,往东走,有100米。”  

      紧傍岸边的就是著名的李家胡同,被民间称为“小故宫”的李家大院就坐落在这里。一座座高楼威严耸立,一个个庭院错落有致。纵观全貌,其布局严谨、整齐端庄、威严高大的气派让人折服;其设计之精巧,建筑之考究,工艺之精良令人叹为观止。高高的院墙散发着醇厚而古老的气息;青砖绿瓦泛着古典建筑醉人的光芒。置身其中,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历史,屏住呼吸就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大胡村村民 李连合:“我去过山西的乔家大院,又去过鹤壁市周遍的,包括汤阴县、林县,我都去看过这个大院,从建筑风格,从这个规模上,都不如李家大院。” 

      据老辈人介绍,这座大院始建于大明嘉靖二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在从前,李家大院东西宽有100米,南北深有400米,整个大院由5个并排的九门相照的楼院组成。在每处九门相照的院子里,人站在最北边的第九道门,可以一眼看到南边第一道门前的汤河。而只有在过年过节,或者是办红白大事的时候,九道门才会同时打开。 

      大胡村村民  李振河:“我们这个门是九门相照的第一道门。” 

      这一道门已经被砖垒平,成为院墙的一部分,大院里许多这样的门也都用砖垒上了,我们现在已经无缘看到九道门同时打开来的壮观景象。在从前,5个九门相照的楼院是相通的,但现在,都被隔开来,成了一个个小庭院。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大院里的房屋在土改时期都分给了农户作为民房使用,许多房屋后来被陆续拆掉了,又建起了新房,现在剩下的这些古楼因为太高太大,一家一户想拆也没有这个力量,所以才保存到了今天。 

      在李家大院,宏伟壮观的古建筑引人遐思,而它无处不在的砖雕、石雕、木刻和彩绘,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古代建筑技艺,细细看来,令人赏心悦目,品味无穷,流连忘返。请明天继续关注我们的报道,《走进李家大院》(下集)。

  

 

http://www.hebitv.com/hbxw/btxw/2007/01//23/w2007012304.htm


走进李家大院(下)
 

      今天,我们继续带你走进李家大院,去看看李家大院的几座代表性建筑――主楼院、防护楼和女儿楼。 

      “走圆门,过天桥,后花园里逛一遭”。这句俗语在当地老百姓的口中依然十分盛行,说的就是李家大院的主楼院。穿过两道保存还算完整的圆门,站在主楼院正当间儿,抬头向上望去,你就会明白老辈人说的“天井院”是什么感觉了。天桥倒塌后高高的台阶还保存在那里,绣花楼和后花园已经完全毁掉,由于长年无人打理,杂草丛生。但在李家大院保存下来的两个圆门上,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宜风、宜雨、宜雪、宜晴”的字样,这些文字与砖烧制成一体,因此能完好保留到现在。 

      以前的大户人家,会有自己的护院家丁,自然也有所谓的防护楼。李家大院东西两侧,就有两座威严耸立的防护楼。防护楼共5层,地下一层,地上4层。一楼原本是没有门的,只有楼梯直接通往二楼。 

      大胡村村民  李连合:“二楼的门口,是有一个陷阱,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进去以后,直接就掉到了底下一楼。底下一楼有半米深的石灰,然后了,把你抓住以后,再从2楼用绳把你拽上来。” 

      这是为防御入侵者而专门设计建造的。而且,在防护楼的顶层堆放着石头、砖、瓦等坚硬物,同样可以作为武器,攻击入侵者。 

      在李家大院,直到现在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这座高达20多米的楼房,人们叫它“女儿楼”。 

      大胡村村民 李振河:“女儿楼了,它一共用了18窑砖,姑娘家掏了私人腰包,体己钱,用18窑砖建造了这一座楼。”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闺女家能自己出钱建一座楼房,可想而知,在当时引起的轰动有多大,这也就难怪关于“女儿楼”的典故能流传至今。 

      历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除了部分墙体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李家大院的这些古建筑还能比较完好的保留到现在实属不易。然而现在,古院落里的许多房子都闲置着,长期没有人居住了。有的宅院租给了外地来拣废品的人使用着,屋里屋外到处堆放的都是废品和垃圾。有的房子里虽然还住着人,但是他们告诉记者,一旦家里的经济条件允许,就要将这些老房子翻盖成新房。 

      大胡村村民  李连合:“李家大院这么好的建筑,如果能保存下来的话,将来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好的福气。” 

       记者在李家大院采访时,听到最多的就是当地群众要求保护古宅的声音。无论从建筑艺术还是从民俗文化上来说,李家大院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库,再不对其加以保护,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记者:李晓丽 贾永宁)  
  

 

 

http://www.hebitv.com/hbxw/btxw/2007/01/24/w2007012406.htm

古风弥厚流传 风雨李家大院(图)

 

山城区政府办 2007-1-25 10:50:14

 
 
    李家大院于明朝嘉靖年间建造,距今600年。位于山城区汤河北岸大胡村,一座座古色古香的高楼拔地而起,远看形如城堡的雄伟壮观古建筑群耸立在村中,纵观整个大院,其布局严谨、整齐端庄、威严高大的气派让人折服,其设计之精巧,建筑之考究,工艺之精良令人叹为观止,其规模不亚于山西乔家大院。
  来到汤河北岸有名的大胡村十八层李家大岸,紧傍岸边的就是著名的李家胡同,被民间称为“小故宫”的李家大院就坐落在这里。整个大院由5个并排的九门相照的楼院组成,高楼顶端四周都有掩身女墙和瞭望探口。登上高高的楼顶,看到这些九门相照的楼院构图都恰似一个个象征着吉祥的双“喜”字。
  院最西边的一座高达20多米的楼房名为“女儿楼”,是当年大院里的一个闺女用私房钱建造的。为盖此楼,这个闺女一共买下了18窑砖。这座楼历经数百年风雨完好无损,只是清代中期的一次地震导致北面墙体自上而下贯穿了一道能插进拳头的裂缝。村里老人说,这道裂缝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了。除了屹立数百年的楼房,这里的瓦房大都采用四梁八柱的建筑结构,即使四面的墙体倒下了,房顶也不会塌下来。
  这里的一座哨卫楼共5层,地下一层,地上4层。它比附近现代建筑的6层楼房还要高出许多,至今仍保存得相当完好。地上第一层的地面为活动地板,下面是深达数米的陷阱,这是为防御入侵而专门建造的。哨卫楼在这里也有人叫它看家楼,楼顶上的女墙和探口伸向半空。另外的几座主楼上,也都修有女墙和探口,和哨卫楼一起显示出当年大院主人的高贵和威严。
  据《李氏家谱(李十三篇)》记载:“实第三子兄弟四人皆以行为名,明洪武二年奉旨携资数千自山西壶关县庶长村迁居汤阴县西三十五里寺湾村。”从《李氏家谱》中还可以看出,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李十三的第九世孙李四知,携四子一女由寺湾又迁居到了现在的大胡村。李四知及其儿子们都是官府要员,他率子孙在大胡村大兴土木,营造宅院,最终建成李家大院。
  今天还保存着如此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群实属不易,了解这些建筑的历史和现状,对研究鹤壁的历史文化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较高的价值。
 

http://www.hebi.gov.cn/zwxx/2007-1/25/200701251017369.html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