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二卷(2007)

 

宜风、宜雨、宜雪、宜晴——大胡村的“李家大院”

作者:陈志付

   耸立在山城区大胡村的庞大的古建筑群,一直是当地群众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人们把这一处古建筑群称为李家大院。

        半年多以前,有人初次提起“李家大院”时,记者还不知其为何方建筑。通过几次实地调查探访,李家大院令记者产生的感叹和震撼竟一次比一次强烈。倾听村里老人们的讲述,翻阅《李氏家谱》,李家大院让记者仿佛看到了中国自明洪武二年以来600多年民俗文化的历史缩影。有人告诉记者,无论从建筑年代还是从建筑规模来看,李家大院与山西省的乔家大院相比都毫不逊色。
        还未进入大胡村,记者就远远地看到形如城堡的古建筑群耸立在村中,一座座古色古香的高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高楼顶端四周都有掩身女墙和瞭望探口。与周围的现代建筑相比,这一处威严气派的古建筑群犹如鹤立鸡群,独具古朴风格和人文魅力。
        来到汤河北岸有名的大胡村十八层李家大岸,紧傍岸边的就是著名的李家胡同,被民间称为“小故宫”的李家大院就坐落在这里。整个大院由5个并排的九门相照的楼院组成。记者登上高高的楼顶,看到这些九门相照的楼院构图都恰似一个个象征着吉祥的双“喜”字。纵观整个大院,其布局严谨、整齐端庄、威严高大的气派让人折服,其设计之精巧,建筑之考究,工艺之精良令人叹为观止。
        “又采访古迹来啦。”记者每次来到李家大院,大院里的居民都这样和记者打着招呼,许多居民饶有兴致地主动带领记者一起参观。他们介绍说,大院里的房屋在土改时期都分给了农户作为民房使用,大院里有许多房屋后来被陆续拆掉了,又建起了新房,现在剩下的这些古楼因为太高太大,一家一户想拆也没有这个力量,所以才保存到了今天。
        “我专门去山西看过乔家大院,那里的建筑规模也不过如此。”村民李连河十分感慨地对记者说,李家大院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比清朝乾隆年间建造的乔家大院早了200多年。村民李海林、李振河、李振江等几位老人告诉记者,在从前,李家大院东西宽有100米,南北深有400米,大院自西向东依次排列5座九门相照的庭院,院内的楼与楼之间建有联廊,人不用下地就能互相串门走动。当年,在每处九门相照的院子里,人站在最北边的第九道门,可以一眼看到南边第一道门前的汤河。
        大院最西边的一座高达20多米的楼房名为“女儿楼”,是当年大院里的一个闺女用私房钱建造的。为盖此楼,这个闺女一共买下了18窑砖。这座楼历经数百年风雨完好无损,只是清代中期的一次地震导致北面墙体自上而下贯穿了一道能插进拳头的裂缝。村里老人说,这道裂缝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了。除了屹立数百年的楼房,这里的瓦房大都采用四梁八柱的建筑结构,即使四面的墙体倒下了,房顶也不会塌下来。当年,要进入李家大院北边的会客楼,必须到正门,然后“走圆门,过天桥,后花园里逛一遭”,最后才能到达会客厅。现在,李家大院的圆门依然保存完好,天桥倒塌后高高的台阶还保存在那里,绣花楼和后花园已经完全毁掉了。后来,会客楼也被拆掉,2006年,村里在原址上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
        记者在李家大院保存下来的两个圆门上,看到上面清晰地保留着“宜风、宜雨、宜雪、宜晴”的字样,这些文字都是与砖烧制成一体的,因此能一直保留到现在。
        这里的一座哨卫楼共5层,地下一层,地上4层。它比附近现代建筑的6层楼房还要高出许多,至今仍保存得相当完好。地上第一层的地面为活动地板,下面是深达数米的陷阱,这是为防御入侵而专门建造的。哨卫楼在这里也有人叫它看家楼,楼顶上的女墙和探口伸向半空。另外的几座主楼上,也都修有女墙和探口,和哨卫楼一起显示出当年大院主人的高贵和威严。
        在李家大院,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引人遐思,而它无处不在的砖雕、石雕、木刻和彩绘,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古代建筑技艺,细细看来,令人赏心悦目,品味无穷,流连忘返。房檐上的一个个陶兽,据说是当年贵族身份的象征,普通百姓人家的房子上是禁止使用的。
        李家大院始建于何时?又为何人所建?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获允查阅了大胡村李氏后裔珍藏的《李氏家谱》。
        据《李氏家谱(李十三篇)》记载:“实第三子兄弟四人皆以行为名,明洪武二年奉旨携资数千自山西壶关县庶长村迁居汤阴县西三十五里寺湾村。”
        从《李氏家谱》中还可以看出,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李十三的第九世孙李四知,携四子一女由寺湾又迁居到了现在的大胡村。李四知及其儿子们都是官府要员,他率子孙在大胡村大兴土木,营造宅院,最终建成李家大院。
        村民李连河说,为了这处李家大院,他除了专门去山西看过乔家大院,这些年还遍访了鹤壁周边几十里村庄的老宅,可是没有看到一处像李家大院这样的古代建筑群。 
        现在,依傍在汤河北岸的这处古院落里的许多房子都闲置着,已经长期不住人了。有的宅院租给了外地来拣废品的人使用着,屋里屋外到处堆放的都是废品和垃圾。有的房子里虽然还住着人,但是他们告诉记者,一旦家里的经济条件允许,就要将这些老房子翻盖成新房。今年68岁的李桂荣老太太说,在这老房子里住一辈子了,早就想拆掉它,都想住上新房子呀。
        而记者在李家大院的多次采访中,都听到了群众要求老房子今天的主人保护古宅的声音,他们担心某一天这个古建筑群会被拆光。李连河不无忧虑地对记者说,无论从建筑艺术还是从民俗文化上来说,李家大院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库,再不对其加以保护,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2007-1-11 8:39:49 淇滨晚报 http://www.hbrb.com.cn/hbrb/wnews/shownews.asp?id=12287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