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二卷(2007)

 

南水北调工程淇县段发现清代将军墓(图)

作者:邓少华 文军 淇县台

淇县发现清代“将军墓” 出土罕见精美文物   


  
      日前,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鹤壁段淇县文物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发掘出一座清代墓葬,墓中发现金头饰、金耳坠、宝石官帽饰等一批珍贵文物。  
      在这些珍贵文物当中,其中一件从墓中女主人棺中出土的精美金头饰尤为罕见。这件金头饰呈圆形,直径12.5厘米,中间微微突起,正面饰“喜鹊登梅”,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出土的墓志为青石制作,近似方形,长81厘米,宽78.5厘米,出土时志身和志盖扣合在一起,犹如一体。墓志书体为篆书和漂亮规整的小楷,具有很高的书法研究价值。志文记述了墓主人的家世和生平事迹。  
      淇县文管所所长  王小运:“根据这座墓出土的墓志我们可以知道,墓主人叫孙振仍,字麟公,生于清顺治二年,享年54岁,他生前任陕西西安府守备,曾被皇清勅授‘明威将军’,他死后与两个妻子合葬到一块儿。”  
      这座墓埋葬于距地表1米多的深处,3具用柏木制作的棺材排列在一起,为一夫二妻,墓志落款为“康熙四十三年……”,由此可知,这座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淇县文管所所长  王小运:“发现的一个墓志和金银头饰非常精美,特别是那件金銮,它具有历史、意识和科学三大价值,它应该说是国家一级品,有可能受国家专家鉴定以后被评为特级品。”(记者:文军 淇县台) 


  

南水北调工程淇县段发现清代将军墓


记者 邓少华 
 

     11月6日,淇县清代墓中出土的60余件文物基本上整理完毕,墓主人的相关信息已明晰。该墓为清代一将军墓。从墓志铭的落款“康熙四十三年……”可知,该墓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10月25日上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淇县段考古工地,距地表2.5米处一清代墓葬让正在发掘的濮阳市文物考古队队员兴奋不已。该墓葬为一穴三棺,一男二女。墓葬中的棺木全为柏木制作,排列在一起。墓主人和一女子都是一椁一棺,另一女子仅有一棺。一椁一棺中的女子陪葬物多为纯金制品,多镶有宝石和玉片。特别是一些金首饰,虽然在地下埋藏了300余年,依然金光闪闪;另一女子的陪葬物多为银制品,出土时多已腐蚀不全。
      在墓主人棺木旁边有一墓志,青石制作,近方形,长81厘米,宽78.5厘米,出土时墓志身和墓志盖扣合在一起,犹如一体。墓志盖和墓志身的字为篆书和规整小楷,能看清是“皇清敕授明威将军陕西西安府抚標营守备鳞公暨原配刘恭人合葬墓志铭”。据墓志铭文记载,墓主人孙氏,生于清顺治二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出生于官宦人家。康熙年间,滇黔闽粤等地发生战乱,孙氏曾参加平乱,因作战英勇深得皇上喜爱,因敕陕西西安府守备后任山西大同府守备。墓志上还记载,墓主人生前豪侠慷慨,不畏强权。当年到陕西上任时,携兄嫂入陕,侍兄嫂如父母,传为佳话。
      浚县文物所王小运告诉记者,墓主人的生平在《淇县志》上也有记载,为其撰写墓志身、墓志盖者分别为广东高州知府和户部江西司员外郞。拥有一椁一棺的女子为墓主人原配夫人刘氏,另一女子为其二夫人。原配夫人刘氏的生平和出身在墓志上也有记载。
      据濮阳市文物考古队负责人刘连生介绍,在此将军墓下还发现一座汉墓,孙氏埋葬此处时,可能已知道墓下面已有墓葬,如此埋葬是寄希望于来世为“人上人”。
      该墓葬共出土金绾、金石榴耳坠、宝石官帽饰、铜镜、瓷罐和墓志等精美文物60余件。金绾为圆形,直径12.5厘米,中间微凸,正面饰“喜鹊登梅”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006-11-7 淇滨晚报 http://www.hbrb.com.cn/hbrb/wnews/shownews.asp?id=11723 

附:明威将军墓志拓片

将军墓志拓片右

将军墓志拓片左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