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25 22:54:28 作者:马运钧 编辑:淇河文化研究会会员群 淇河分支——古菀水在哪里?
《水经注·淇水》云:淇水又东出山,分为二水。水会立石堰,遏水以沃白沟,左为菀(wǎn)水,右则淇水。自元甫城东南迳朝歌县北。《竹书纪年》:晋定公十八年,淇绝于旧卫,即此也。 菀水在哪里呢?元甫城又在哪里呢? 在清代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编写的《水经注疏》中,有一张关于淇水和菀水的地图。这张地图给我们定位菀水的地理位置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想必清朝末年菀水在鹤壁境内还是很明显的。
“淇水又东出山,分为二水。”由图中可知:这个“山”当指太行山,具体一点应该就是今鹤壁市境内的“黑山”。 “黑山”漫山遍野都是黑色的火山岩,故名黑山。黑山也称鹤壁“西陵”,与鹤壁“东陵——蚂蚁山”遥遥相对,淇水在黑山西侧流过。 黑山山后有宜师沟发源,从“西陵”和“东陵”谷地流向汤阴县的宜沟镇。《水经注·荡水》云:其水(宜师沟水)导源黑山北谷,东流迳晋鄙故垒北,谓之晋鄙城,名之为魏将城。 汤河也在黑山山后环绕,然后绕过“东陵”向北流向汤阴。 历史上,黑山地处汤阴、浚县、淇县三县交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三国时期的张燕盘踞在这里,曾经一夜之间兵临邺城,使得袁绍大惊失色。近代捻军与土匪扈全禄也在此扎盘。山上有宋代修建的金山寺巍峨耸立,民间传说《青蛇白蛇闹许仙》的故事发源于这里。汤阴县县志也有“连眉配犊”的传说。 我们先来寻找“元甫城”的位置。 由淇河在黑山附近的地形图可知,淇河极易在流出黑山后向东流去。 通过对黑山实地考察,发现在黑山的前面、淇河东岸,鹤壁市下庞村的南边即今淇河湿地公园一带,地势平坦舒缓,有大的深沟向东经过庞村,今天尚有流水流过的痕迹。 由此,综合判断:古淇河就是在“下庞村”东南的淇河湿地分流出古菀水的,“下庞村”西南方向、淇河对岸的“马圪垱村”,应该就是“元甫城” 实地考察还发现,庞村东边有一条小河,小河叫“通济河”。 “通济河”的源头在黑山东侧,在山上的金山寺有一块明代的《创修通济河桥碑记》,详细地记载了那时候通济河河水丰盛的情景。 “通济河”在黑山东脚下向东南方向流去,经过鹤壁市的庞村、杨小屯、扈堂村,然后经过汤阴县宜沟镇的盖族村向东流入鹤壁市的淇滨区。 《水经注·淇水》又云:菀水上承淇水于元甫城西北,自石堰东、菀城西,屈迳其城南,又东南流历土军东北,得旧石逗。 据《浚县县志》记载:浚县西的大八角村就是“菀城”。 “菀城”东不远有先商文化遗址“申屯遗址”。有人说“申屯遗址”就是《诗经·鄘风·桑中》描写的“上宫”。《方舆纪要》载:“在废卫县东北有宛城。其东二里为上宫台。” 通济河应该是菀水的一条支流,今天保留下来的庞村以下的水道就是古菀水河道。 在淇滨区,“通济河(古菀水)”流过小李庄后,分为两支,一支向北流向宜沟镇注入“宜师沟”;另一支继续向东南流经淇滨区的大八角村,然后继续向东南流过鹤壁东区的孟庄、小艾庄、钜桥镇,也就是今天的刘洼沟。 菀水的作用是什么呢? 《水经注·淇水》还云:(菀水)一水西注淇水,谓之天井沟。一水迳土军东分为蓼沟,东入白祀陂。又南分,东入同山陂,溉田七十余顷。二陂所结,即台阴野矣。菀水东南入淇水。 很明显,菀水的作用有灌溉的作用。所以,谭其骧先生认为郦道元关于菀水“以沃白沟”的说法是错误的。 谭其骧先生认为:1.菀水的形成时间早于“曹操遏淇水入白沟”的时间2.菀水是一条人工开挖的灌溉渠,其目的就是为了灌溉淇河谷地的万顷良田。 如此,钜桥仓的形成与菀水有关。 在人工修筑的石堰阻挡下,古淇河在下庞村淇河湿地一带向东南分流出“古菀水”。古菀水经过庞村与通济河汇流,然后经过扈堂、盖族,流向大八角村方向,最后在火龙岗西的杨村(今淇滨区杨村工业区)附近折向南流。 近年在淇滨区鹤壁市人民医院出土一块唐碑,上面有关于“菀桥”的记载,“菀桥”的位置在今钜桥镇附近。 这更加证明了“古菀水”的存在。 今天,“古菀水”在淇滨区杨村工业区、鹤濮高速公路南边化作“刘洼沟”,依然流动在“白祀坡”下、龙脊山的西边,贯穿整个正在兴建的鹤壁东区。 “古菀水”应该成为鹤壁东区的历史水系。 但非常可惜,“菀水”和元甫城的人工石堰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河流的水流动时是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北半球河水向偏右的方向偏转,对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下庞村”附近的古淇河也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逐渐向右偏转冲刷河床,日积月累,古淇河的左分支——菀水彻底汇入了右分支——淇河河道。 今天,我们站在黑山之巅再也看不到古菀水了。只有它的支流——通济河还溪水淙淙,依稀保存着历史的痕迹。 恢复历史水系,给城市以灵魂,记住乡愁,望见未来,让鹤壁东区灵动起来! “菀水”是一条极赋文化内涵的古河道,它流经鹤壁市东区的“申屯遗址”、“小艾庄遗址”、“黄湾遗址”、“前草店遗址”、“钜桥遗址”和“鹿台遗址”等众多前商文化遗址。 “菀水”与“龙脊山”组成了鹤壁市东区的山水格局。“菀水”是鹤壁市东区的文化河,是鹤壁东区的历史文化的根。 习近平总书记说: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期待鹤壁市东区的建设中,能把这些历史文化痕迹保留下来,为这里的子孙后代留住文化的根。 参考: 《水经注疏》 清·杨守敬 《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 谭其骧
|
<----返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