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9 21:35:33 作者:记者 解静怡 编辑:鹤壁新闻网 来源:鹤壁网2015-01-30 08:58
《大运河》(局部)。(记者 解静怡 摄) 鹤壁网-鹤壁日报消息 (记者 解静怡)已有数千年历史的卫河(永济渠)滑县至浚县段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曾经是中国漕运的重要通道,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如今,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明代运河景象在一名农民画家绘制的大型国画长卷《大运河》上得以再现。 1月29日,来自滑县的农民画家秦子郡向记者展示了他创作的这幅名为《大运河》的绢本工笔素墨画。该画卷长16米、高0.6米,取景明代古镇道口至名城浚县约10公里的运河一线,再现了明代大运河的自然风光与繁忙的漕运景象。打开长卷,卫河(永济渠)滑县至浚县段波涛滚滚,两岸古今地标建筑全景呈现。画中,大到人们所熟知的碧霞宫、云溪桥,小到渔船、调水闸,描绘都十分细致。除庙宇房舍等实景建筑外,画卷中还有人物2000余个,摊贩、食客、渔民你来我往,展现出浚县、道口这两座因运河而兴、因航运商贸而盛的名城、名镇的繁华景象和大运河文化的万千气象。 “我在卫河边生活了50多年,对浚县、滑县有着很深的感情。2012年是大运河申遗的关键时期,我也是在那时有了创作一幅大运河盛景画作的想法。于是,我便重走浚县、滑县的运河路,在运河边写生,勾勒创作的思路。”秦子郡说。 今年57岁的秦子郡,是远近闻名的农民画家。他擅长工笔长卷,画作多涉及重大历史题材。可要想将卫河(永济渠)滑县至浚县段明代时期的繁华景象再现,仅有画画技巧是不够的,还要有深厚的历史知识,熟悉当地的风俗民情。为此,秦子郡每天都在卫河沿岸采风,走访了几十位当年的纤夫船娘,翻遍了明清《浚县志》、《滑县志》等多部文史资料,对大运河的历史遗存进行考察,了解当时的码头、桥梁、古街道的布局及漕运情况。在此基础上,他广泛征求浚县文化研究人员和民间学者的意见,考虑长卷结构布局。 2012年,秦子郡在浚县一位热心人的帮助下,在紧临卫河的浚县古城观澜门内一所民居住下,潜心投入创作中,直到2014年4月画作完成。“《大运河》的每一笔都是经过考察后的还原,经得起推敲,被《中国美术》主编、著名美术评论家徐恩存评价为‘当代清明上河图’。目前这幅画作还没有对外展出,在展出后希望大家能通过它了解和传承运河文化。”秦子郡说。 |
<----返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