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区石林镇时丰村:羑河岸边舞金龟
山城区石林镇时丰村:羑河岸边舞金龟

 
时间:2021-3-13 23:04:36  作者:鹤报融媒体记者 靖桂宇  编辑:鹤壁新闻网 


来源:鹤壁新闻网2021-03-09 08:53

1

时丰村民在鹤鸣湖景区表演金龟舞。山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2

村里老房子上的石雕。

3

王家大院现存的老房子。

4

时丰村里的老槐树。

5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龟舞。山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6

羑河岸边的石壁和摩崖石刻。

羑河从鹤山区向东流到山城区石林镇时,变得平缓而开阔。择水而居的石林镇时丰村民,口口相传有很多和羑河相关的传说。在时丰村,羑河北岸土地肥沃,羑河南岸多为砂砾岩层。沿羑河自东向西,分布着小涧沟、大涧沟、八卦楼、九堰沟、龙卧沟等沟堰。依河而建的时丰村历史悠久,2015年,该村被列入第三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2月22日,记者来到时丰村进行了探访。

时丰村的由来

据村里老人介绍,时丰村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该村位于羑河岸边,地平土肥,村里百姓希望四时丰收,故取名时丰。另外一种说法和羑河有关。在羑河南岸有一个巨大的悬崖,悬崖自上到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裂缝,村民遂将村名取名为石缝,后来村民觉得石缝这个名字不好听,就改为时丰,意思为丰收的时刻来了。

时丰村有据可查的历史来源于村中王氏家庙石碑上的记载,时丰村形成于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王姓和马姓两个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至时丰村。后来,又有苏姓、郭姓、李姓、张姓、赵姓等家族陆续迁入。600多年来,各姓族人在羑河岸边繁衍生息,时丰村逐渐成为羑河流域人口众多的村落之一。

时丰村的老槐树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几乎所有的时丰村民都记得这句话。据村里老人王元成介绍,元朝末年,中原地区连年战乱,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十室九空。明朝初期,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到中原地区的人民,有栽植槐树、铭记祖先的习俗。王元成说,时丰村的先民在建村之初,就栽种了一棵槐树,以此纪念远离的家乡。

现在,时丰村的老槐树,其实是一棵椿树和老槐树的结合体。时光让椿树与老槐树紧紧融合在了一起,北侧的椿树只剩下树干部分,老槐树却依旧顽强地向上生长着。粗壮的树干需两三人才能合抱,这种奇特的现象被村民们称为“槐抱椿”。

“千家松树万年柏,比不上老槐树一眯瞪。”意思是老槐树的生命力很强,只要有一点点枝叶还在,都能顽强地活下来,比松柏成活的时间都要长。

羑河岸边的摩崖石刻

时丰村羑河南岸,有一处突出的巨大石壁,石壁中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石坑,当地人俗称“大石坑”。石坑和崖壁,远观像极了一个张嘴怒吼的老虎。在石坑的下方,有一处摩崖石刻,依稀能辨认出“大唐相州、龙兴寺”的字样。

“这个摩崖石刻虽然内容残缺不全,但通过现存的文字可以了解到,在唐代开元年间,当时属于相州的时丰村,曾连续三年发生蝗灾。当时这里龙兴寺的法师和信徒为寺庙捐物祈福,祈盼万灾消灭。蝗灾过后,为感谢神灵的庇佑,善男信女们在羑河南岸刻下此石刻。”村民马文武介绍,“石壁上面还有两个洞,相传住着一对红嘴老鸹,因崖高壁险常有乌鸦飞出,这里充满了神秘感。”

“双龙戏珠”龙头碑

时丰村现存一处观音堂旧址,旧址对面是羑河。现今,观音堂旧址存有两通清代的石碑。一通石碑记载着清朝嘉庆年间重修观音堂的情形,另一通石碑记载着清朝乾隆年间观音堂修建的情形。这两通石碑只有碑身,其中一通石碑的碑头在村中的古井旁。在古井旁,这块刻着“双龙戏珠”图案的碑头,正反两面刻有四个相同的篆体字,龙形纹饰栩栩如生,是石刻中的上乘之作。

七门相照的王家大院

时丰村现有保存较好的古民居院落七八个,其中较有名的是王家大院和马家老宅。王家大院由村里的富户王百兴于清朝光绪年间建造,该院落坐北朝南,由三个院子组成。整座大院南北长约53米、东西宽约15米,是时丰村保存较完整的一处“七门相照”的院落。王家大院建筑样式为灰瓦硬山式结构,堂屋为硬山式灰瓦屋顶,面阔五间,屋檐茅头造型多样。如今,七门相照的王家大院仅堂屋和东厢房完整地保存下来。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龟舞

紧挨羑河的时丰村,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与河流渔猎有很深的联系,其中,2009年6月被列入第2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金龟舞和与之相配套的蛤蚌舞是时丰村民间艺术的代表作。

据时丰村的老人讲,金龟舞、蛤蚌舞表演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金龟舞曾名为“渔童玩大鳖”“斗金龟”“逗金龟”。当时,羑河两岸屡遭灾害,金龟舞的创始人之一、时丰村的纸扎艺术家王有花巧妙地把纸扎艺术运用到舞蹈服装道具上,制作出了憨态可掬的“金龟”,深受历史文化熏陶的时丰村先民以表演金龟舞、蛤蚌舞等形式祈祷风调雨顺、天地祥和。后来,金龟舞经历代艺术传人不断更新,使金龟舞代代相传,至今形成了我省独具一格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

金龟舞的起源,一说源于祭祀活动。据村民马计山介绍,在羑河岸边,有个被村民称为“鳖精坑”的地方。相传“鳖精坑”里住着一只跟着白蛇大闹金山寺的大龟,在白蛇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后,跟着白蛇大闹金山寺的虾兵蟹将纷纷四散逃命,有一只大龟就悄悄地在“鳖精坑”住了下来。

过去,羑河时常闹水灾,村民们以为水灾是“鳖精坑”里的大龟在作怪,于是就常到“鳖精坑”边供奉许愿,希望住在这里的大龟护佑村民平安。看到村民们如此虔诚,大龟也不再兴风作浪,与村民们和平相处下来。久而久之,这种活动就以金龟舞表演的形式延续下来。

另一种说法是从民间神话演绎而来。很久以前的时丰村周围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村西头有个芦苇坑,坑里有一只金龟,民间传说“水漫金山寺”中的白蛇就是从这里邀请金龟驾水相救,将浙江的金山寺冲到鹤壁的。还有村民说,表演“逗金龟”是为了纪念《西游记》中帮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渡河驮经书的神龟。

金龟舞、蛤蚌舞的表演都有着较高的艺术性,且都有专门的道具、服装和锣鼓乐队,整个演出需要近30人配合,需要反复练习,配合默契。金龟舞表演的道具“龟”长2.8米、宽1.2米,骨架用钢筋、竹篾穿插捆绑而成,龟壳、龟头是用纸张、布幔手工绘制,龟身、龟颈处悬挂有多个铜铃,在表演中铃声不断。金龟舞由有武术功底的二人表演,一人耍龟、一人逗龟。在逗龟者的引逗下,耍龟者通过小矮子步行走、跳跃,龟头前伸后缩、左啄右咬,随着龟颈的摆动伸缩,龟颈下的数串铜铃铃声不断。耍龟者时而喷水,时而“下蛋”。整个演出动作大方、表演滑稽又不庸俗。蛤蚌舞的表演者需要有一些舞蹈基础,用“蚌壳”做翻、滚等动作,突出蚌精的形象。金龟舞与蛤蚌舞巧妙结合,相辅相成,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鹤报融媒体记者靖桂宇摄)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