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30 17:15:49 作者:马运钧 编辑:今日头条 河南暴雨中的思考 近日,满屏都是河南暴雨的信息。抖音中对街道成河的调侃慢慢变成长长的惊叹,郑州死亡25人的消息震惊了国人的心屝,怎么会这样?城市内涝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郑州会如此排水不畅? 其实郑州属淮河流域,历史上就是低洼之地,古代的圃田泽、荥泽都在这里。特别是郑东新区,以前是一片汪洋。 重视对某一地区历史地理知识的研究,对这一地区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及洪涝灾害的先前判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是汤阴县东部五陵古镇人,现居住在鹤壁市淇滨区。今天,我就把汤东与淇滨区的历史地理说一下。 历史上,安阳、汤阴与鹤壁是一个整体,被称为“河内郡”,位于太行山东麓与古黄河包围之中的黄河北岸,北为内,故称河内,至少东汉以前是这样。
古黄河东出太行山来到今天浚县新镇一带,开始沿汤阴与浚县境内的火龙岗环绕。古黄河从今新镇经火龙岗南边的同山脚下继续向东,来到了今浚县大伾山下。大伾与同山其实都是火龙岗的延伸,古黄河在大伾山东边的今浚县善堂镇有个白马津,关羽斩颜良、文丑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大伾山南边的今滑县苗固有个瓠子堤,汉武帝及司马迁参与的瓠子囗堵黄河决口的故事发生在那里。 古黄河过浚县大伾山折向北流,说明北边地势低下,但其实仍在绕火龙岗北行。古黄河的西岸就是火龙岗,现在留下来的古城遗址有顿丘(浚县屯子)、邶城与西河古村(属汤阴),古代历史地理名著《水经注》记载的白祀坡、枉人山(浚县境内的屯子山)与石柱岗(在汤阴境内的高汉庙)都位于古黄河西岸。
古黄河过了火龙岗的东北头,即今天的汤阴县菜园镇西河村及岗头村,就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古黄河在这里任意翻滚。汤河、羑河与安阳河都在这里注入古黄河,古淇河穿过顿丘古城经邶城脚下向北、过今天的汤阴镇抚寨、藄逐、任固等村,也在这里注入古黄河。河汊之地,必是水泽,这就是史书上的黄泽。所以,今天的汤阴县菜园镇往东和北,包括汤阴县的任固镇诸村及内黄县豆公镇一带,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泽”或称“广润陂”,岳飞幼年家乡遭大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广润陂存在时间很长,历史上经过清雍正垦荒(即电视剧天下粮仓那个时代)和共和国五六十年代大垦荒两次大的人工改造自然,广润陂才彻底消失。
汤东洼地与鹤壁市淇滨新市区分别位于火龙岗东西两侧,北南两头。
我们先说淇滨区。以淇滨区与汤阴县宜沟镇中间的高地为界,淇滨区属淇河流域,而宜沟属汤河流域。所以,淇滨区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东西被火龙岗和太行山夹持,整体呈一个簸箕形状,一直倾斜到浚县新镇的古黄河岸边。淇滨区有淇河贯穿全境,古水系还有菀水盘绕在今鹤壁东区的火龙岗西麓,一直穿过钜桥到新镇注入古淇河。所以,利用好这些历史水系,今天的淇滨区是块好地方,至少火龙岗西淇河北岸与东岸的地方不会出现大的洪涝灾害,就是有一点城市积水也可达到雨停即干。但前提是,调查历史水系,不堵、多利用,多修南北主水干道,利用好古菀水与淇河这两条大水道。 淇滨区防水灾重点在南部浚县新镇的古低洼之地,今天又有共产主义渠在此与卫河、淇河交汇,所以,这里防汛意义重大。
汤东洼地就不一样了。《水经注·荡水》说,荡水(汤河)东北至内黄县,入于黄泽。 黄泽就是今天的广润陂旧地,是古黄河离开汤阴留下的大水泽。黄泽位于今汤阴菜园、任固与内黄豆公及安阳县瓦店乡一带。当年,这里沙荒漫漫、沼泽遍地、芦苇丛生,水天一色。
虽然古黄河在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就离开了汤阴,但广润陂历史上逢雨必涝,逢涝必灾。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当地的老百姓合理改造,广润泊已经是田畴万顷。这里的百姓,犁者犁,锄者锄,荒者饶,芜者熟。麦浪鼓花,秋禾摇穗。妇子馌亩,田夫荷锄,好一派田园丰收景象。但千万不要忘记这里的历史,这里仍是汤河与安阳河漫溢之地。所以,我们在合理开发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对历史水系的治理。否则,就有毕前役而毁于一旦的后果。 调查汤东历史水系还可以发现一个更大的隐患——古淇河河道,也就是岗头陂。清代汤阴文人杨兆麟在他的文章中说,瞻禾黍之淹没,睹睢雄之翱翔、天水一色、四顾萧条。杨兆麟这里说的就是岗头陂。 古淇河是流经汤阴的,诗经《邶风·泉水》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水经注·淇水》也说,淇水又东北迳石柱冈(即高汉庙岗),东北注矣。东过内黄县南为白沟。 古淇河在今浚县老鹳嘴村与汤阴瓦查村交汇处,折向北流,经辛庄、柳圈、镇抚寨、綦逐村、偏店等村,过广润泊入古黄河河道——白沟(今天的卫河河道)。清代杨兆麟说,邑东距城三十里许有博望冈,冈左地洼,汇而为湖,经年不涸。每秋雨淫行,水集为患,延及高原,北据西河,南经柳圈,环东冈、西冈三十五村庄,皆为泽国,合大偏店、小偏店数百顷地亩,均属荒田,有经十数年不见粒者。杨兆麟说的这个泊地就是卫河(曹操与杨广利用黄河故道与淇河古道形成的运河)屡次决囗在淇河古道形成的泽国——岗头陂。岗头陂汇集火龙岗坡的积水,它与广润陂是相通的,现在每遇大雨季节仍可现形。
所以,汤东洼地的水患总开关在汤阴县五陵镇瓦查村,这里的卫河与共产主义渠一旦开口,卫河水沿火龙岗坡漫行,向东横溢,则汤东半县将成一片泽国。
这次的大雨让这些历史水系又显出了原形。昨晚(7月22日),汤阴县瓦岗乡的柳圈村村民紧急转移,任固与内黄豆公十五个村的两万村民紧急转移,广润泊可能蓄水滞洪。灾难再一次告诉我们,不忘历史,提前预判灾害的发生多么重要。卫河水位还在上涨,汤阴的乡亲们千万看住五陵瓦查村的堤防,马虎不得,历史上这里可是多次决口的,汤阴县历史上有名的治水县令杨世达当年最看重的就是这一段堤防,后来的历届县令和政府也多次修缮。 古代先贤们留下的历史地理知识是留给后人用的,千万别束之高阁,贻误大事。
|
<----返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