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古村落 小河故事多 时间:2020-8-13 9:22:22 作者:祁凯燕 编辑:淇河晨报 2020-08-11 07:39:51
孙家老宅的炮楼
土门村的石头民居
朱小河北岸的龟驮印
炮楼外墙上面有射击孔,下面有拴马洞 淇县土门村位于庙口镇西北部。近日,记者前往土门村探访,透过许多传奇的故事,揭开了该村鲜为人知的神秘面纱。
土门村名 源于“寻宝打油诗” 驱车驶离淇县县城25公里后,记者顺着山路到达了土门村。村子入口处的石头房木门虚掩,石头垒砌而成的院墙内杂草丛生,午后阳光穿过树枝间的空隙洒落一地。停车步行进村,记者看到道路两侧多户人家闭门落锁,鲜有人声。继续前行,穿过两排房屋走下一处陡坡,鸡鸣犬吠声渐起,提醒着主人有生人来访。 “村里现在住户不多,村委会附近满打满算也就住了十户人家,没以前热闹。不过俺村传下来的故事有一箩筐,我给你找个‘文化人’讲讲吧。”热心的村民问清楚记者来意后,请来村干部王鹏,讲起土门村的传说。 据王鹏介绍,土门村背靠太行山余脉,在通往淇县县城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座小土岭绵延向北,山里人出行要绕过土岭顺着河道旁的小路前行。不知从何时起,有人为了抄近路在土岭东侧挖了一个洞,后来这个洞被挖得越来越大,逐渐形成拱门形状。离拱门不远的山顶的一块石头上,刻有一首诗:“南坡对北坡,金银两‘罗锅’。要想得此宝,挖遍对角坡。”路过的山民看了之后觉得附近肯定有先人留下的宝藏,便在拱门旁建房安家想要寻宝,人多了该处逐步形成如今的土门村。“到底有没有人挖到过宝藏咱不知道,不过寻宝的故事确实在村里流传有很多个版本。”王鹏说关于“寻宝打油诗”的真假无从考证,但村内老人讲起建村故事时总会提起。 暗藏玄机的孙家老宅 土门村依山势而建,村内道路鲜有横平竖直的,大多陡峭曲折。村民房屋随高就低无规则地建于道路两旁,大多坐北朝南。村内民居很少垒砌全封闭的院墙,而是用大小不一的石头象征性地在房前垒砌半截石墙,至今仍保留原始模样。 记者走到位于半坡上的孙家老宅,发现这里绿树环绕,草丛中点缀些许野花。孙家老宅的西屋上下两层各有三间,全部由石材垒砌而成,每块石料都被打磨得严丝合缝、精致方正。“听村里的老人说,早些年孙家老宅的门窗上刻有精美的花卉图案和传统的如意结图案,后来被破坏了,很难复原。”王鹏告诉记者,老宅的二层垒有墙垛,墙体高处约两米,石层坚固可避弹;墙体低处约一米,有射击孔,攻防兼备,也被村民称为炮楼。 “从外看老宅只有两层,进去仔细看其实是三层。”王鹏表示老宅的奇特之处在于一层屋顶为券顶(一种顶部呈半圆的拱形建筑结构),从前后墙向屋顶券起,上平下拱构成了一层住人、二层存粮、三层防御的建筑结构。一旦遇到攻击,屋主把楼梯抽到二楼关闭入口,人躲到二楼屋顶,就能避险。由于中间屋子的券顶可以透气防火,即使敌人发起火攻,屋内的人躲在夹层也能据守待援。 在老宅的外面,记者看到外墙多处内嵌式坑槽左右对称,离地不足一米。“有钱人家系绳拴马,穷人家拴骡子,总之墙上要有这个洞才能证明家里有交通工具。”王鹏说这便是古时人家拴牲口使用的拴马洞,多年以后失去了原本的作用,但因形状美观似蝙蝠,寓意“出入平安”,便被保留了下来。
朱小河传说故事多 土门村由东土门、西土门、东恶鱼沟、西恶鱼沟、新窑、老泉、鲍鱼沟、新村8个自然村组成。在这几个自然村之间有一条河道是淇河的一条分支,名为朱小河,因为近年来水位不断下降,朱小河已经干涸,露出了河床石滩,再难寻觅早年“一湾碧水绕村流”的景象,但是这里也留下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 “听村里老人讲,几十年前这条河水流不断,每年七月至十一月水位甚至涨至河岸。等到枯水期水位下降,还能看到两处形似生肖猪、羊的石像。”王鹏说,传说中朱小河河底的石像会根据水流移动,每隔六年就能看见“猪羊相遇”的神奇画面。因此,数百年来,村内如果有属相分别为猪、羊的男女结为夫妻时,都会来到岸边祈祷神像保佑婚后生活美满幸福。当日记者来到朱小河河滩,看到河底有两处巨石,依稀能看出巨石形似动物。 “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地方叫‘龟驮印’。”王鹏告诉记者,朱小河北岸有一块长约10米的石头形似乌龟外壳,石头上面摞着一块柱形石头(呈印章形状),整处石景被称为“龟驮印”。传说中龟背上的印章内有一处孔洞,在灾荒年间会流出大米,村民每日清晨带着布袋前去接米,孔洞流够每户人家当天吃的米量就自动关闭。有一户人家贪心,接满米袋之后却不愿离开,向洞内灌入水想冲出更多粮食,却见一只彩色小鸟从洞中飞出,从此再无米粒流出。“直到现在,俺村的老人教育晚辈‘知足别太贪心’,就会说‘莫往龟驮印里灌水’。”讲完这些,王鹏感慨,朱小河的传说故事流传至今,丰富了村民们的生活,大家说说笑笑的同时也从中悟出不少道理,生活很是安逸。 |
<----返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