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石《大商帝国》序言
钟石《大商帝国》序言

 
时间:2020-8-5 6:58:41  作者:朱彦民  编辑:原创 


在中国上下数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辉煌的文明,因此古代中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一直都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殷商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早期源头之一,这种文化表现为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持续发展、文化的日趋繁荣和政治的渐进成熟等,且对于后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为拥有这一巨大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引以自豪。因此,尊重这段历史、研究这段历史、传承和弘扬殷商历史文化,也是我们每个中华民族的成员的神圣使命。

钟石先生是一位工作在故乡鹤壁的朋友。工作之余,他在淇水流域这片深厚的历史沃土上,热爱历史,关注历史,留心历史研究成果,注重传播历史文化。几年前,他写作出版了反映周朝诸侯国卫国历史的著作——《卫国风云》,出版后好评如潮。众所周知,卫国历史前强后弱,曾遭戎狄灭国,复国后又多次迁徙流离,国势微弱,然而它却在强国如林的春秋时期和弱肉强食的战国时期一直存在着,不绝如缕,一直到秦始皇剿灭六国之后才渐渐亡国。卫国何以能做到如此享祚长久?史册中关于卫国的记载极为简略,这是许多历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都极为关心的一个历史学秘案。底先生此书,所以会受到欢迎,很大程度上是为我们揭示了卫国这个神秘国度的一系列未解谜团,功莫大焉。

而今,钟石先生又搜集了大量的关于殷商时期的史料,包括商代考古资料、甲骨文材料、晚商金文资料和传世的文献材料,再加上自近世以来尤其是殷墟甲骨文发现以来,学术界关于殷商历史的复原研究成果,以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手法,爬梳剔抉,钩沉稽玄,认真推敲,重加建构,编写整理出《大商帝国》一书。全书依照章回体小说体例, 42章26万字,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要为邈远无稽的殷商历史立传写照,确非容易之事。因为殷商历史距今久远,日居月诸,书缺有间,既有的记载史料很不系统,且传说较多可信度不强。中国早期王朝的历史,往往不能摆脱两头详尽、中间缺略的怪圈。殷商历史亦复如此,世人多知开国者商汤和亡国者帝辛,而中间历史人物和事件多不得其详。早在春秋时期,孔老夫子就曾感叹:“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两千多年后的我们,能见到关于殷商时代的文献档案就更少了。好在自1899年以来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后来因甲骨文研究而引起的殷墟考古发掘,以及由殷墟考古而引发的全国范围内的商代考古遗址遗存发掘,为复原这段历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和文字材料。然而不管是传世文献记载的阅读,还是甲骨文字的考证,抑或考古资料的认知,都是需要有一定的学术基础的。钟石先生知难而上,不惧烦难,勤下功夫,终有收获,在古籍查阅、古文字学习和考古报告使用上面,都有了较强能力,这是此书创作成功的强有力基础。

我们知道,因为有了甲骨文发现、整理和研究,以及殷商考古资料的日益丰富,再加上前些年我们国家实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巨大推动,关于商代历史的研究,已经在复原当时社会生活史方面成为可能了,而且近些年也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商代历史研究的相关著作。但是由于对于同样史料的解读不同,或者对于同一甲骨文字的释读不同,学者往往对于同一历史问题歧见纷纭,莫衷一是。面对这些重要的历史问题,如何鉴别学者的观点,何所取舍,这对钟石先生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钟石先生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以分析,广取博收,为我所用,按照历史顺序,把大商王朝的建立和17代31王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叙述,在客观公正地参酌相关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了自己见解,如羚羊挂角,自然而然,浑然天成,难能可贵。

因此,《大商帝国》一书颇具特色:在内容上,充分尊重前贤时俊的学术研究成果,力求不因其文学手法使用而影响其学术的严谨性;在篇章结构上,遵照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以时间前后为序,力求做到前后衔接,叙事完整;在故事情节上,在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基础上稍作发挥,力求做到真实可信,尊重历史又不拘泥于历史本身;在语言艺术上,参照相关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照顾殷商时代乃至先秦时期的语言文字之可能性,力求做到通俗流畅,而不作故弄玄虚。凡此种种,皆是该书的成功之处。

当然,《大商帝国》只是一部社会科学普通读物,只是把商朝建国、发展、曲折、灭亡的500多年历史过程讲述清楚明白了,它不是针对商代某些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或者特定领域、特定事件、特定人物而进行的专门学术探讨。所以,它对这段史料的挖掘还显得不够全面,论述也还不够充分,有些故事情节还显得有些生硬,有些重要问题上甚至可能存在一定争议,其实这也正是史学界探讨研究的问题,因此没有必要去求全责备。

相比而言,我倒觉得,这种文学化的历史普及读物,可能比学术研究著作本身更具有其社会价值。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因为其内容之生动,也因为其形式更容易让人尤其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人接受,更让人喜闻乐见,所以在传播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方面,往往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这正是我们这些纯粹的历史学工作者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

由此使我联想到了民国时期的著名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先生。他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演义》,之后耗十年之功,续写其他时段历史,至1926年《后汉演义》出版,完成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该系列历史演义,上起自秦始皇,下讫至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共计600多万字,为章回体结构,文笔通俗,行文流畅,故事生动,引人入胜,一时风靡全国,影响至巨。蔡先生因此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说实话,我年轻时对历史的兴趣,就是从阅读了全套蔡先生历史通俗演义得益的。

蔡先生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没有专写夏商周三代史,因此钟石先生此书《大商帝国》,可谓是蔡先生的隔代知音。在此,我真心希望钟石先生能够继承蔡先生的遗志,持续努力,鼓起余勇,再创作出夏代和周代历史小说,通过润色和反复修改,最后能达到蔡先生那样的历史通俗小说的程度,使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成为真正完璧。我相信,届时底先生作品是会得到读者和社会的喜欢和热评的。

                                        岁次丙申仲春之季

                                        草于津门之怀醑堂

 

朱彦民,艺名朱桢,号美髯公,当代著名学者,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天津市国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甲骨学(古文学)、殷墟考古与殷商社会生活史,书法艺术史论,招收先秦史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