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浚县白寺村“变身”旅游特色村
中国传统古村浚县白寺村“变身”旅游特色村

 
时间:2020-8-4 9:50:52  作者:鹤壁日报首席记者 李丹丹  编辑:鹤壁日报 


原题目:) 传统古村“变身”旅游特色村

——探访中国传统村落浚县白寺镇白寺村

鹤壁日报首席记者 李丹丹

浚县白寺镇白寺村的历史可追溯至秦始皇时期。村内历史遗迹众多,如古寨墙、石雕石碑、120余座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如皮影戏、散路灯等;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素有“千层山、万层石,琉璃旗杆养鱼池”之称的花斑石开采遗址,还有汉代墓冢群……

2016年,该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如今,村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寨一塘一园一尝”旅游线路,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深挖村内厚重的文化资源。去年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近日,记者来到该村进行了采访。

 

 秦始皇曾巡经此地,村内古宅古遗迹众多

 

白寺村因背靠白寺山而得名,古名为白祀村。浚县县志中记载:据《水经注》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东巡经黎地,于白寺山祭祀西岳,故得名。

“在秦始皇祭祀的地方,原有一块巨碑,据传是秦始皇东巡时立下的。上边没字,我们叫它秦皇碑,也叫无字巨碑。不过在碑座背面的右下方,刻有‘秦政过也’4个字。”白寺村工作人员刘纪楠说,这块碑现存于浚县博物馆。浚县文物局整理的天文地字》一书用这块巨碑的图片作为封面,标注着此碑立于汉前。

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以来,该村相继为公社、乡政府的驻地。“目前,村内的常住人口逾万人,人多地广,被称为‘鹤壁第一大村’。”刘纪楠说。在村委会提供的村庄整体规划图上,记者看到,依山东南麓而建的白寺村呈不规则长方形。

在现代气息浓郁的村中部偏南,隐藏着一大片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多为明清古宅,有120多座。”刘纪楠说,古宅的墙体和局部装饰都来自白寺山的青石,经手工雕刻而成,建筑所用的木料全部采用古代防腐防虫技术处理过。

近两年,该村采取“以旧修旧,修旧如旧”政策,精选完好的旧砖石修葺了部分老宅的残缺部分。

“‘武举府’是白寺村最有名的古民宅。清朝时这里出过一位举人,这座宅子的建筑风格在全村也最为讲究:三进院,硬山式建筑,屋顶上曾经有‘五脊六兽’。”说起村里的古民居,刘纪楠如数家珍,门头题字为“万历八年”的古宅是村内最早的一栋房子;保存最为完好的是杨维忠老宅,属于清中期石墙民居建筑。

除了古民居,村内古遗迹众多。如气势恢宏的唐代建筑隆兴寺,村寨周边遗存的东寨墙、西南寨门和抗日战争前夕为防匪患修建的平望,明清时期的商业老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公社和供销社遗址……


塘口、大壶天、汉代墓冢群等旅游资源丰富

 

在白寺村人人都会说一句顺口溜儿:“千层山、万层石,琉璃旗杆养鱼池”。描述的是村东北部的花斑石开采遗址——白寺塘口。

屯子镇象山摩崖题记中载:明天启六年(1626年)四月,钦差工部都水司主政吴炳奉旨到白祀(今白寺村)五塘等地开采花斑石,修建北京故宫的皇极殿。“白寺塘口是主要采石点之一,后来这里被挖成一道大沟。”刘纪楠说。

在塘口,记者看到不同颜色的石块多层叠压,崖壁中自然形成了多个洞窟和岩缝,较大的洞窟有2个,北窟即“大壶天”,左右两侧分别有青龙、白虎浮雕;南洞被称为“龙洞”,相传有“神龙”在此洞出没,护佑村庄风调雨顺。

刘纪楠告诉记者,在村南的山坡上有一大片古墓群,1977年曾被安阳地区文物工作者鉴定为汉墓。据《浚县志》记载,此处还有颛顼、帝喾陵,民间传作皇帝墓。

另外,村内还存有一块直径和高度均达2米的大石,被村民们称为“卧牛肚脐”,因白寺山形似卧牛,所以又称为卧牛山。此大石与地面连为一体,因此村里老人说此大石是牛的肚脐。

 

 散路灯、皮影戏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白寺村不仅有着众多的历史遗存,还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保留的项目有皮影戏、散路灯、舞狮、武术、盘鼓、腰鼓等。

据老一辈村民介绍,村里的皮影戏始于清朝,又被村民们称为“清唱会”。表演者躲在帘子后面操作皮影进行表演,唱腔以平调、大棒子戏为主。“有端皮影的,有唱戏的,有拉弦的,有敲边鼓的,一场皮影戏演下来要二三十个人参加。”村民毛学仁说,“这是俺村以前的主要娱乐方式,一到夜里,全村人围在一起特别热闹。”

在村史馆内,记者看到了皮影人,个个高达一米多,每张都是由纯牛皮做的。

刘纪楠说,散路灯、武术等其实都是“敬火神”社火表演中的环节。其中,“路灯”是用草纸包裹麦麸的乒乓球大小的圆球,用棉清油浸过后点燃可持续燃烧一段时间。“散路灯时,村民用长铁筷子将点燃的‘路灯’分放在路边农户大门两侧,边走边分散,使家家户户门前都亮着灯光,这灯光与天空的星辰遥相呼应,别有一番意境。”刘纪楠说。

 

 打造“一寨一塘一街一尝”旅游线路

 

采访时,定位为农耕文化博物馆的村史馆即将竣工;以新中国成立初期10间窑洞打造成的白寺公社食堂已开门纳客;宽敞整洁的乡村振兴学堂已开展农村培训等数次;“依旧修旧”的明清商业街老店铺已恢复10多家;依托人民公社、供销社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存留建筑设计的商业街也进入了规划程序……

近几年,白寺村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了“一寨一塘一街一尝”的旅游线路,成为集明清传统古村游、赏贡品花斑石开采遗址、品尝农家特色美食、生态水果采摘、特色农业种植、高端民宿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地。

如今的白寺村已拥有“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级森林乡村”两个国字号荣誉,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荣获“鹤壁市先进村”称号,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目前,村委会正在准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资料。

在刘纪楠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村北占地5000余亩的特色种植项目园区,葡萄、猕猴桃、圣女果等硕果累累,美食广场、特色娱乐项目等都将为群众带来收入。

据悉,该村实行“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发展园区特色种植、采摘体验、餐饮演艺等增加集体收入,园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和果树免费认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基础。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