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淇河完整真实地传递给下一代
将淇河完整真实地传递给下一代

 
时间:2020-7-27 11:21:04  作者:付渊博  编辑:鹤壁日报 


 2020-07-27 01:02:11

淇河是鹤壁人民的生命河、母亲河、精神河。早在7000多年前,鹤壁先民就在淇河两岸繁衍生息,孕育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和厚重的文化。作为黄河古道的重要支流,淇河也是黄河文化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淇河之美,美在景观。淇河穿梭于太行山间,流淌于华北平原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独特的自然景观。盘石头水库段危峰夹两岸、高峡出平湖;七里沟至竹园段水若碧玉、环境清幽,一派“北方漓江”景象;胡咀至许沟段秋冬温泉水汽腾腾、夏秋枫叶流丹;许沟至湿地公园段水草丰茂,林木苍郁;狐仙庙至寒坡洞段杨柳依依,白鹭群飞;礼河屯至杨晋庄段清泉汇流、流水潺潺;辛村至刘庄段“两岸断崖百尺、怪石耸立,波浪翻滚,风景颇佳”;刘庄至金沙滩段蒹葭苍苍、秋芦飞雪;淇滨区段淇河穿城而过,加冕鹤壁为园林城市和生态宜居之城。此外,亿万年的岁月雕刻,塑造了白龙庙的冰臼群、许沟的火山口等一系列地质地貌景观。

 

淇河之美,美在生态。清冽甘甜的水质,使淇河流域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有高等植物800余种,其中湿地植物近百种,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四类湿地植物全部具备。淇河流域尤以鸟类和鱼类为甚,据普查,沿淇河鸟类已达150余种,苍鹭、白鹭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白天鹅、黑鹳等也多次现身;经调查,淇河鱼类资源多达64种,是全省河流鱼类种类最多的河流之一,其中包括淇河鲫鱼、鳜鱼、斑鳜、暗鳜、鳗鲡、乌鳢、黄颡、盎堂拟鲿等8种名贵鱼类。

 

淇河之美,美在人文。商周时期淇河为京畿之河,西周时期的卫国在淇河北岸的辛村附近建都。生产生活在淇河一带的鹤壁先民,以诗作歌,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对淇河两岸自然风光的喜爱,通过《诗经》的39篇,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中,为我们留下了《卫风·氓》《淇奥》等著名篇章,创造了以卫武公、竹、玉等一系列代表着中国人精神特质的符号。此后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在淇河留下了大量诗歌,李白、杜甫、高适、苏轼等星光熠熠的名字,都曾闪烁在淇河两岸。2014年9月,中国诗歌学会将淇河命名为中国诗河,这是对淇河文化地位的再次肯定。

 

淇河之美,美在历史。淇河上游有青岩绝石窟、玄天洞石塔,纸坊、桑园、老洞、小赵峪河段均有宋元时期的窑址分布。淇河中下游区域内文化遗存更是星罗棋布,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仅目前可确认的文物遗存点就多达30多处,辛村遗址、刘庄遗址、大赉店遗址、鹿台遗址、宋庄墓地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3处。淇河流域不但文物遗存高度密集,而且文化序列完整,时间跨度达五千年,极为罕见地、完整地、全方位地见证了早期中国文明发展的全过程,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

 

淇河不仅是一条生态河,更是一条文化河,鹤壁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和生命一样保护淇河。新世纪以来,鹤壁市制定了“保护第一、恢复生态,合理利用、促进发展,适度开发、造福群众”的二十四字方针,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北方唯一未被污染的河”的美誉度不断提升。此次《鹤壁市淇河保护条例》立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更彰显了历届市委、市政府保护淇河的决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淇河的保护不应仅局限于生态保护,还应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生态与文化并重,坚持全流域、全要素、全方位的整体保护、科学保护和全民保护,确保淇河能够完整真实地传递给下一代。

 

首先,淇河保护要坚持完整性。所谓完整性,即指上中下游全流域、全河段保护,生态、地质和文化的全要素、全方位保护,做好“水、文、绿、景、管、用”六篇文章。作为一条亿万年前形成的河流,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相伴相生、共生共荣,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是基础,地形地貌是载体,文化是灵魂,三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一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保持淇河常年有水,永葆淇河“一汪清水”,提高生物多样性。二要对地形地貌尤其是独特的地质景观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保持其原真性,展示淇河变迁;可将淇河作为整体,申报国家地质公园。三要充分发掘好、保护好、利用好淇河两岸的文化。加大淇河沿岸文化遗存的普查力度,摸清家底,尽快编制淇河流域文化遗存遗迹保护利用方案和实施计划,努力打造“游七十里淇河风光,览五千年华夏文明”品牌;加大淇河沿岸文化遗存遗迹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盗掘古墓葬和破坏文化遗存的行为,并将其纳入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以建设辛村豫北文物整理基地和博物馆为抓手,积极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集中展示淇河文化的灿烂文明、厚重历史。届时,依托淇河,鹤壁市将拥有中国诗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河三园”四张“国字号”招牌,使淇河及淇河文化得到充分彰显。

 

其次,淇河保护要坚持科学性。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在全面摸清淇河沿岸生态、人文和文化景观底数的基础上,高标准编制淇河保护建设规划,串点成线、巧妙融合,打造全流域人文景观风貌带。二要因地制宜绿化。要结合不同河段水土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绿化措施,宜绿则绿,且绿得优、绿得美,使淇河沿岸更绿、水更清、景更美,坚决避免“大呼隆式”“一刀切式”绿化。近期笔者看到,在淇河上游某段广袤的鹅卵石河滩上大面积种植乔木,一者破坏了淇河鹅卵石河滩的原有风貌,且影响泄洪;二者因在河滩上种树,施工方在旁边宋元时期的窑址上取土,对窑址造成毁灭性破坏,实在令人痛心!三要科学管理。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细化职责分工,做到有机构管、有资金管“双管”齐下。要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加大巡河力度,加快智慧淇河管理平台建设和现代装备配置,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三防”结合。

 

最后,淇河保护要坚持全民参与。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淇河的保护神。要加大淇河保护的宣传推广力度,积极推进淇河保护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党校,进企业、进社区,让每一位淇河儿女因为淇河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提高珍爱淇河、保护淇河的自觉性,坚决打好淇河保护的人民战争。要加快编写淇河文化乡土教材,全面推动全市中小学生的淇河文化及淇河保护教育发展,让淇河文化成为下一代淇河儿女发自内心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让保护淇河成为其发自内心的行动自觉,同时激发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要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远见,“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推进淇河保护,让淇河的生态底色更浓更亮,让淇河文化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鹤壁市政府办公室)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