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鹤壁陶瓷产业
复兴鹤壁陶瓷产业

淇河文化研究会为复兴鹤壁陶瓷开展调研工作
时间:2020-7-25 19:43:11  作者:敏娲(探易者)  编辑:淇河文化研究会会员群 


 7月25日 15:50

为了复兴鹤壁陶瓷产业,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会把鹤壁陶瓷列为重要调研课题。2020年7月25日(星期六)上午,会长底兴魁,副会长申瑞新与工作人员一行5人,驱车来到鹤壁集家新兴工艺瓷窑,进行初步调研摸底。鹤壁陶瓷文化和陶瓷产业,是淇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怎么复兴鹤壁陶瓷产业,是一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挖掘陶瓷的历史文化,还应当向产业化发展

 

  鹤壁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殷商时期是京畿之地那个时期,这里的手工制造业相当发达鹤壁多处出土有商代青铜器制造作坊和白瓷,鹤壁瓷土原料极为丰富,为制作陶瓷提供基本条件与保障。四河(淇、泗、汤、羑)流域是天然的烧造场,同时出土有夏商之后各个历史时期的烧造场(古窑遗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里古代就有鹤壁集羑里河四十五里烧造坡之说唐宋元时代北方民间瓷窑址。位于今河南省鹤壁市的汤、淇两河沿岸,鹤壁集镇曹家村一带,共发现窑址10余处,其中以鹤山区鹤壁集西边瓷窑的规模为最大。窑址总面积约84万平方米。创烧于唐而终于元。元代泗河流域的文学镇(今鹿楼乡寺湾村)是采煤烧制瓷器的交易场所。1955年故宫博物院进行调查,1963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发掘。公元710年,鹤壁集已经形成,窑址因地得名,亦称“鹤壁窑”。从窑系来说,鹤壁集瓷窑属磁州窑系,其产品有白釉瓷、黑釉瓷、酱釉瓷等,纹饰有刻花、铃花、剔花、印花、加彩等,构图简练,笔法流畅,写实性强。该遗址在我国古代陶瓷史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唐五代时期,鹤壁集窑窑具都用耐火土制成。匣钵敞口,直壁。窑柱成管状。支具分圆形垫饼和上下用圆形垫饼中间以柱相连的两种。烧制器物以白釉瓷器为主,黄釉占一定比例,黑釉次之。器物有壶、瓶、罐、碗等。北宋时期,匣钵有直壁深腹与直壁方唇下部作锅底形漏斗状两种。烧制瓷器仍以白釉为主,豆青色釉与黑釉器为数不少。器形有碗、盘、罐、钵等。瓷器制作技术较以前有所提高,烧制品种增多,装饰花纹也渐趋复杂,有刻划花和白地绘黑花等。金代继承北宋技术,窑具较前复杂多样,除多种式样的匣钵外,还有各种支垫与器托等。在装饰技法上更为丰富多彩,有刻花、划花、印花、白地绘黑花,还生产釉上加红绿彩器物。器形有各式瓶、壶、盂、钵、碗、盘等。褐黄釉折沿大盆最具特色,盆内施黄釉,外施黑釉,器内多刻划各种纹饰,有的划一昂首的鹅游于水上,有的划莲花、荷叶。兔纹也比较常见,其作法是先划兔吃草的主题纹饰,在纹饰内敷一层薄薄的白色化妆土,然后施釉,在褐色地上衬托出褐黄色纹饰,这是鹤壁集窑的特有之作。元代除烧制黑釉、酱釉瓷器外,还继续烧造白地绘黑花器物,但瓷质和施釉均较粗糙,仿钧窑的天蓝釉和带有紫红色斑的瓷器却大为增加。鹤壁窑烧制陶瓷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90年,当时龙头企业是鹤壁陶瓷厂,烧制的大缸、和面盆、淹制咸菜罐全国闻,为农村粮食储存和储水私日常生活解决了大问题。产品在转型时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找准市场的需求而倒闭。"

 调研中发现,这里有技术、有资源、有资金,有场地,可如何形成规模,进入市场,形成效益,这确是一道困惑鹤壁陶瓷业发展的难题为此,淇河文化研究会还要进一步作深度调研。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