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31 22:03:48 作者:淇河晨报记者 韩文雪 文/图 编辑:淇河晨报 2020-12-31 07:31:16
洹河流经盘龙山。
蒋家顶村的传统民居。
无影山。
盘龙寺的云霄殿。 在鹤山区姬家山乡西部,有一个风景如画、山水环抱的小山村,由于地势险要,古时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有盘龙山、盘龙寺、无影山、蒋家岩洞等多处景点,这里还流传着与萧家寨、刀劈崖、六郎石有关的传说……这里就是于2018年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蒋家顶村。12月25日,记者走进蒋家顶村,探寻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用石头建房、青石铺地,传统民居就地取材
据村民介绍,蒋家顶村始建于宋朝,传统民居大部分座落于村西头村民称之为老村),民居坐北面南,依山靠岭而建,多为二层楼房。从半山腰远远望去,老村建筑呈梯形分布,房屋错落有致,古朴端庄,别有一番韵味。
“村里的老房子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头建造而成,院中用当地的青石铺地。”说起当地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61岁的村民武文生头头是道,“这些老房子门小窗小,多为木质结构,屋顶用木材做梁,再用煤渣与白灰和成泥覆盖到上面。可别小看这些材料建造的屋顶,结实得很,既不漏雨还保温”。
在67岁的村民李有金家,记者看到,这座建造于清朝同治年间的房屋历经百余年仍旧完好,屋顶也没有什么破损,屋内还有结实的木质楼梯通往二楼。“这是我爷爷建造的房子,我从记事儿起就一直住在这里。”李有金说。
“村民们的石屋都是世代居住,但由于老村道路是羊肠小道,出行十分不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民们陆续搬离了老村,在村东头挨着大路的半山腰上盖起了新房。”武文生说。 说起蒋家顶村名的由来,武文生介绍,村里有蒋、郑、武三大族姓,其中蒋姓族人最多,村子又依山而建,故把村子命名为蒋家顶。
清代曾出过保护一方安宁的武举人
在蒋家顶村,提到曾经保护一方安宁的武举人可谓妇孺皆知,村里至今还有武举人的故居,并流传着武举人的故事。
武举人名叫李金瑞,是清朝道光年间人,其身材魁梧,力大无比。他每天早晨练习武功,不分冬夏,持之以恒。据村里老人说,武举人双手能举起两块大石锁,每块约300斤重,威名震慑四方,周围的土匪都不敢入村,保护了一方安宁。
村民郑利德说,武举人当年练功时所举的石锁,现在村里还留存着。在武举人故居门前,记者见到了一块约半米长的大石锁,石锁中间有一个凹槽,正是武举人托举石锁之处。“这样的大石锁村里一共有三块,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普通成年男子要俩人才能抬起这块石锁哩!”郑利德说。
走进武举人的故居,记者看到,这是一座由主房和东西厢房组成的院落。不同于村里的普通传统民居,该主房采用传统坡屋顶,上面覆盖有青瓦,房檐两侧有刻着“福”“寿”字样的精美石雕。在岁月的侵蚀下,如今的院落虽显残破,但似乎仍在静静地诉说着主人的昔日荣光。
在武举人故居对面的小路旁,一块形如乌龟的巨石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远远望去,乌龟石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六七年前,村民在地里干活儿时发现了这块乌龟石,当时大家都惊叹于这块石头的造型,认为它寓意着平安吉祥,于是便专门找来挖掘机把乌龟石运回了村里。”武文生说。
盘龙山曾是军事要地
蒋家顶村西的盘龙山,海拔750米,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最宽处约150米,被清水河、洹河三面包围,南面为悬崖峭壁,远远望去,巍峨险峻,陡不可攀。
传说这里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军事要地,曾经烽烟四起的盘龙山如今杂草荆棘丛生,人迹罕至。“山上现在还有以前打仗遗存下来的寨墙和房屋遗址哩!”村民武文生几年前曾登上过盘龙山,“盘龙山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才使得这里成为历史上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同时由于它陡峭难攀,难以涉足,所以山上至今还保留着较多的历史遗存。”
武文生介绍,在盘龙山的半山腰有一道寨墙,据说这是从前驻扎在山上的军队防御敌人进攻的第一道哨卡,当地人称之为前哨。过了前哨,登上山顶翻过两道寨墙,到了盘龙山的南面,还能看到三道修筑在峭壁上的寨墙。“这里原本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东西两面又是绝壁,南北两面再有一道道寨墙作屏障,遇敌攻山时,哨兵用石块就能击退敌军。”
盘龙山上至今还有三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分别为北庙、中庙和南庙。“其中北庙是楼上楼,楼内有玉皇大帝和三尊释迦牟尼像。中庙和南庙为南海观音庙和关公殿,这两座庙建筑风格奇特,底层均为石砌墙,上面则分别是18层和21层的海螺L(zhòu)。”武文生说,在庙周围有房屋残墙断壁及两个捣米臼,在庙东山下面还有一座完好无损的石碾。“这说明历史上的确有百姓和军队在这里居住或驻扎过,早年村里还有人在山上挖到过箭头等古兵器。”
在盘龙山西侧的山脚下,记者看到陡峭的崖壁上留有一道道沟痕,村民说,这是从前山上的驻军用吊桶从山下洹河处往上提水时,天长日久磨出来的印记。
“回耧秀”的传说
有关盘龙山,在蒋家顶村还流传着一个“回耧秀”的神奇传说。
相传,在元朝末年有个人叫胡大海,其落魄时,在此地乞讨却没人给他饭吃。于是,胡大海怀恨在心,发誓日后若飞黄腾达必将此地的人杀光。
后来胡大海跟随朱元璋起兵反元,成为朱元璋的得力大将。朱元璋为了给胡大海解气,答应让他射一箭,只要是一箭范围之内的人就全部杀掉。可没想到,胡大海射出的这一箭恰巧射在了一只大鸟身上,大鸟带着箭飞到太行山上。眼见着胡大海一路杀来,村民们便都跑到盘龙山躲避。之后,胡大海攻山时,山往上涨,而村民上山,山则往下落。就这样,村民躲过一难。
后来,村民们在盘龙山上垒起了围墙,开始开荒种田,而令人称奇的是村民在前面播种,后面的苗子随即秀穗,因而村民称之为“回耧秀”。
萧家寨与刀劈崖的传说
在当地,盘龙山也被称为萧家寨,说到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
相传,盘龙山因特殊的地理条件,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到了宋代,宋、辽两国开战,辽国萧太后率虎狼之师进犯中原,摆出天门阵对付宋军,结果,所谓无坚不摧的天门阵被宋军所破,辽军尸横遍野,只剩下千余人护卫萧太后溃逃到了盘龙山。宋军一路追杀到盘龙山,然而萧太后凭借天险据守,使宋军的一次次强攻屡遭失败,不得已,宋军只好在山下堵住辽军的退路。
辽军被围困了一个多月后,眼看山上的粮草快要耗尽,谁知这天半夜,山下突然刮起了龙卷风,眨眼间便将山下宋军的一座座军营连根拔起,龙卷风过后,地上、河里到处都是宋军士兵的尸体。萧太后仰面对天大喊:“天不灭辽!”于是,萧太后率领军队下山逃回了辽国。
萧太后离开盘龙山时对众人说,盘龙山保佑了大家的性命,也保佑了辽国,等她到夺取中原后,要把这里修建成漂亮的山寨。手下的士兵马上附和说:“那今后的盘龙山就变成萧家寨喽。”此后,萧太后虽然再也没来过盘龙山,但是萧家寨这个名字却流传了下来。
“据传说,当时辽军逃到盘龙山上,由于此山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宋军多次进攻却无法攻下,杨家将中的杨六郎一怒之下用刀劈向山崖,砍下一块大石头,被劈砍的山崖就是‘刀劈崖’,砍落的石头被村民们称为‘六郎石’。”在村里的洹河口处,郑利德指着旁边的一块巨石向记者介绍。
望着眼前的刀劈崖与六郎石,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及村民们的巧思与智慧。
夏至午时没有影子的无影山
在清水河与洹河交汇的地方,有一座寺院叫盘龙寺,寺院依山而筑,气势恢宏,因上有盘龙探水之象,下有银河洹水之形,青龙背依于后而得名,院内有云霄殿等建筑10余座。这座深山古寺的始建年代现已无从考证,仅从重修碑记中得知曾于明代万历三十四年以及后来多次重修。
盘龙寺悬崖下面有一个天然的巨大溶洞,名为蒋家岩洞,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可谓鬼斧神工。
最为人称道的是寺院内有座无影山,无影山平地突起,独立于山崖旁,其山峰有一半是悬空的。记者看到,小山上修建有精巧的亭台楼阁与佛龛,还有明宣德年间和清康熙年间重修的摩崖题记。
“这座小山的奇特之处在于,每年夏至日的午时,阳光照射下来山体却没有任何投影,故称无影山,盘龙寺因此也叫无影寺。”武文生介绍,无影山在当地很有名,不少外地人会慕名前来观赏。
从无影山旁往下眺望,清水河与洹河东西环绕着盘龙山,好似二龙戏珠,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洹河缓缓流淌,四季不息,与河对岸的连绵群峰互相映衬,很是秀美壮观。
洹河古称为洹水,是鹤山区一条过境河,在鹤山区境内长6公里,由林州进入鹤山区姬家山乡王家{村北,沿鹤安边界向东南,在蒋家顶村西出境,向北折入安阳,至内黄县入卫河。
据资料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洹河水运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原地带的粮食、瓷器等商品,从安阳经洹河,逆流而上可运到山西;山西的煤顺河而下运至中原,年货运量可达百余万吨。
冬日的暖阳静静地洒在河道上,河水缓缓流淌,仿佛在低吟浅唱着这里昔日的繁华。 |
<----返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