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鐩(1448-1529),字时器,号鹤山,原藉汤阴县镇抚寨村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25岁时中进士,初授都水主事,累官鸿胪少卿、工部侍郎、工部尚书(相当于现在国家建设部部长)。
明成化年间任刑部郎中时,奉命赴山西济赈灾荒,并在救灾同时,广开水渠,浇灌农田上百万亩,成绩卓著。
弘治初年奉诏上书,条陈治理朝政十事,主张“外攘宜先治内”,批评朝内奢糜浮华现象等,引起贪官、不务正业之臣不悦,心存芥蒂。当时,边疆报告密云一带有外族入侵动向,即需加以防备。弘治帝闻报说:“非鐩往抚不可”。遂将李鐩招至榻前,进行安排。李鐩到边防后,精将简政,加强军备,制定防御策略,弘治帝欣慰地说:“鐩果然是一位善于处理国家大事的能手”。一时声名显赫,成为朝廷重臣。
李鐩生性耿直,刚直不阿。正德初,宦官刘瑾掌权,排斥前朝老臣,已经60岁的李鐩不愿与宦官同流合污,便辞官退居故里。五年后,刘瑾被正德帝诛,李鐩又被招还,恢复工部尚书职务。适逢内宫发生火灾,大批宫室需要重建。李鐩主持工部,悉心合计,精心施工,予期完成任务。嘉靖改元,李鐩年已75岁,便告老还乡。迁居汤阴县鹤壁集南25里大胡村八年,除春秋祀祖外,便“静座观书,不出户庭,不宴饮,不音乐,天性节约,至老不渝”。卒年83岁。谥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