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希玲老师亲传弟子《小王希玲》豫剧演员合影
李振亚2009年在鹤壁电视台的二胡演奏(网络截图)
蚂蚁碎语(二十六)/草根蚂蚁
李振亚悼词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李振亚先生。李振亚先生出生于1965年3月15日。祖籍河南省滑县,于2014年2月1 日中午1时许?因病经救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49岁。李振亚先生是我市著名的二胡演奏员和专业教师,任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河南省音乐考级高级考官、鹤壁市音乐家协会理事、鹤壁市戏曲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国家、省、市器乐比赛和演出中获奖。李振亚先后在鹤壁市曲剧团、鹤壁市工商银行工作。他七岁学艺,十三岁考入鹤壁市曲剧团,长期活跃在我市的文艺舞台上。后从事二胡教育工作,在二胡、曲胡的演奏和创作上颇有成就,培养出了大量的二胡专业人才。
振亚先生不幸逝世,我们万分悲痛。对我们来说,振亚的死讯不是什么突然的消息,我们知道,这两年来他一直在与病魔抗争着。胰腺癌——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很少有人能撑过去一年,他已经很幸运了,面对厄运,生活给了振亚额外的赐予。在这一点上,振亚是不会有什么遗憾的,朋友介绍,在最后的日子里,他显得特别的平静,一个拉了一辈子琴的人,他最后的音符应该是一个完美的谐音。像他病床上的输液瓶子里最后的一滴液体,或者是一场雨当中的一滴水,滴落在他人生的水面上,然后静静的消失。
振亚是一个乐观的人,他结交广泛,好交朋友。这之前我们经常见到他,他经过了手术、恢复、癌扩散、放疗、化疗等过程。即使是在病中,他依然坚持演出和教学,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他甚至不顾病痛,还和朋友们一起到小饭店里喝酒啃猪蹄,精神头十足,一付大大咧咧的老样子。在他最后的时光中,留给朋友们的是光明、纯净的形象,一个全身心投入,把琴柱当做脊梁骨的人。虽然病痛已经在他生活的道路上掘出了一道悬崖,但他仍然快快乐乐的向悬崖走去。
振亚是一个刻苦、有灵性的艺人,振亚和在场的许多音乐人一样,都是上世纪六零年代出生的人。我们这些人算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批“文艺青年”,大家各有各的爱好,坚持下来的都小有成就。振亚就是如此,他虽然出身于二胡世家,但他拉琴的造诣,更多的依靠个人奋斗,他人生的一多半是和琴相依为命的。从当演员到当老师,从舞台到讲台,从自己演出,到培养出儿子这样的高材生,培养出不少的二胡人才,回顾振亚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就是一路沿着琴弦走来,又一路踩着琴弦走去的。
振亚是一个对生活和事业投入的人,平时和振亚接触多是在一些社交场合中,大家很少推心置腹的谈正经话。他的快乐,他的朴实,他的诙谐幽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次听振亚拉琴,我们都会被他指尖下流动的音乐所感动,他特别的有“范”,一个音乐人,他会把每一次演奏都当做生命的述说,没听过振亚演奏的人,是无法了解他的一生的。
振亚是一个有激情的人,他始终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一生都在干着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爱着自己想爱的人,拉着自己想拉的曲调。他的一生让我想起一句名言“生命的精彩,不在于他的量,而在于他的质”。在这一点上,我们很多人都无法和他比拟。
振亚离我们而去,对一个搞艺术的人来讲,50岁正是成熟期,他英年早逝,我们深深的惋惜。鹤壁的舞台上失去了一位奇才,我们大家失去了一位好朋友,他的亲人们失去了一位热爱家庭的人,他的学生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茫茫人海中,从此失去了一位懂得在弦上寻找快乐的人。
郑板桥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来描写拉琴的人,在此,我想代表大家把这首诗送给振亚,以寄哀思:“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入匣中何不鸣。若说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今后,我们再也无法看见振亚用他灵巧的手指给我们演奏了,但他的琴声犹在,一个拉琴的人离我们而去,他的灵魂一定会变成优美的音符。
振亚,一路走好。
蚂蚁碎语(二十七)/草根蚂蚁
三、悼振亚
2014 年2月1日下午,农历马年刚刚过去一天,我在回老区的车上接到大欣的电话,他说振亚刚才去世了,要我给他写悼词。
对我们来说,振亚的死讯不是什么突然的消息,这两年来他一直在与病魔抗争着。胰腺癌——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很少有人能撑过去一年,他已经很幸运了,面对厄运,生活给了振亚额外的赐予。我想,他是不会有什么遗憾的,后来朋友介绍,他在医院最后的日子里特别的平静,一个拉了一辈子琴的人,他最后的音符应该是一个完美的谐音。像他在病床上的输液瓶子里的最后一滴液体,或者是一场雨当中的一水,滴落在他人生的水面上,然后静静的消失。
这之前我经常见到振亚的儿子,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他经常介绍他父亲的情况,手术、恢复、癌扩散、放疗、化疗等等。再之前,我采访了振亚,2013年秋天,我给他拍了照片,然后还一起到鹤煤大道东段的小饭店里喝酒啃猪蹄。那时他还挺精神的,一付大大咧咧的老样子。病痛已经在他生活的道路上掘出了一道悬崖,但他仍然快快乐乐的向悬崖走去。那一次,他认真的给我讲了他自己,我了解了他的身世,他的家族,他对音乐的热爱。我给他写了一篇文章《李振亚——弦上的日子》,发在《鹤壁金刊》上。
我虽然不算是音乐人,但我和大欣、树军、光明、振亚等认识的很早,都是上世纪六零年代出生的人。我们这些人算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批“文艺青年”,大家各有各的爱好,坚持下来的都小有成就。振亚就是如此,他虽然出身于二胡世家,但我印象中,他拉琴的造诣,更多的依靠个人奋斗,他人生的一多半是和琴相依为命的。从当演员到当老师,从舞台到讲台,从自己演出,到培养出儿子这样的高材生,培养出不少的二胡人才,回顾振亚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就是一路沿着琴弦走来,又一路踩着琴弦走去的。
和振亚接触多是在一些社交场合中,大家很少推心置腹的谈正经话。但每一次听振亚拉琴,我都会被他指尖下流动的音乐所感动,他特别的有“范”,一个音乐人,他会把每一次演奏都当做生命的述说,没听过振亚演奏的人,是无法了解他的一生的。
振亚离我们而去,对一个搞艺术的人来讲,50岁正是成熟期,他英年早逝,我们对他深深的惋惜。鹤壁的舞台上失去了一位奇才,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他的亲人们也失去了一位热爱家庭的人,他的学生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
但值得庆幸的是,他始终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一生都在干着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爱着自己想爱的人,拉着自己想拉的曲调。他的一生让我想起一句名言“生命的精彩,不在于他的量,而在于他的质”。在这一点上,我们很多人都无法和他比拟。
我记得郑板桥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来描写拉琴的人,在此,我想代表大家把这首诗送给振亚,以寄哀思:“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入匣中何不鸣。若说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今后,我们再也无法看见振亚用他灵巧的手指给我们演奏了,但他的琴声犹在,一个拉琴的人去世,他的灵魂一定会变成优美的音符。
振亚,一路走好。
李振亚简介:
李振亚,出生于1965年3月15日。于2014年2月1 日中午1时许因病经救治无效,不幸逝世。李振亚是我市著名的二胡演员和专业教师,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河南省音乐考级高级考官,鹤壁市音乐家协会理事,鹤壁市戏曲家协会会员;他七岁学艺,十三岁考入鹤壁市曲剧团。在二胡、曲胡的演奏和创作上颇有成就。长期活跃在我市的文艺舞台上,培养出大量的二胡专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