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2018年
       

文史资料 - 红旗街上的童年记忆(上)
红旗街上的童年记忆(上)

 
作者:郝洪山  加入时间:2018-6-13 0:35:45
2018.06.10 郝言好语(洪山)
红旗街,曾经是我们家乡那座城市里的主要街区和第一主干道,亦可以说也是当年我们那座城市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当然,现在如若与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里的任何一条街道相比,无论从绿化、美化和现代化上来讲,今天的红旗街是显得陈旧、拥挤和不值得一提了。然而,对于在这条红旗街上长大的我们这一代人、也可以说是在红旗街上长大的第一代人来讲,它在我们心里却永远是那样的亲切如初、那样的刻骨铭心和那样的难以忘怀……

上图,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红旗街

上图,当年的跃进塔

一、“跃进塔地区”

 
说起来我对红旗街五十多年前的记忆也可以说是从当年的跃进塔开始的。而且,我这里说的跃进塔还不只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是指当年的整个 “跃进塔地区”。在我的记忆里,好像那时以跃进塔为中心由南向东依次转圈排开的有,糖酒门市部、冷饮店、土产公司、蔬菜公司、回民食堂、理发店、副食品商店(红旗商店)、红旗电影院、百货大楼(前身是纺织品公司)等等。可以说,综上所述的这些地方在当年就是我们那座城市的核心商业圈。而在这里的每一处地方,都曾经留下了我们的童年足迹、记忆和快乐。不过,在这其中尤其是跃进塔和红旗电影院这两个地方更是盛满了我们童年的愉快和欢乐。
跃进塔,可能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仅从这三个字意上理解就知道它曾经是与一个时代有关的地标式建筑。不过,对于我们当年那座新建的城市而言,跃进塔还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大跃进时期的一个标志,更还是对几乎是与大跃进同龄的我们那座城市当年大干快上搞建设时期的一个激励和纪念。
当年的跃进塔整个占地面积不算太大,可能也就有两三个篮球场那么大。在跃进塔的后面是一片绿化休闲区,石头圆桌,石鼓矮凳,灌木花草,绿树成荫。记得在跃进塔周围还有发布有几个阅报亭,每到黄昏与周日,这里俨然成了市民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有人下棋打牌、有人看报散步,而我们孩子们则最喜欢的是在这里捉迷藏。不过,当年我与小伙伴们捉迷藏时,无论是“捉”、还是“藏”,最初总是显得没有其他小伙伴们狡猾。后来我发现,他们捉也好、藏也好,都要比我想的“歪门邪道”的多。当然,那时不管是谁赢谁输,每次的结果都是我们一起笑得是东倒西歪和前仰后合。

上图,当年的红旗电影院

  与跃进塔隔街相望的红旗电影院,当年也是或者说更是我们小时候的另一个好去处。说心里话,我小时候对看电影其实是兴趣不大的。因为,我总是觉得电影院里的那一片漆黑中让人感到有些压抑和难过。记得当年在看“南海潮”、“苦菜花”等的电影时,我不仅在电影院里哭的是稀里哗啦,就是回来之后的晚上做梦也还常常会哭醒过来。

尽管当年我不太爱看电影,但是却喜欢去红旗电影院。那时,红旗电影院门前的西侧是一个休闲“小广场”。这里曾经也是当年我们市里举行一些街头演出或宣传活动的主要场所。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之一,就是当年那一次全国性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示威运动”。就是在红旗电影院的这个“小广场”上,各种活报剧和街头演出让人看得都是群情振奋和热血沸腾。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首当年响彻云霄和激动人心的“要巴拿马,不要美国佬”的革命歌曲。
不过,这个休闲“小广场”至今让我难忘的还是它当年的“小人书摊”(我们小时候叫‘画书’)。每到星期天的时候,这里会摆满了各种小人书摊。而我们这些孩子们也都会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这里。那时看一本小人书大概也就是两三分钱。当然这也要看页数的多少和单本还是合集。尽管说起来在这里看小人书来来去去也就是些几分钱的事情。然而,对于那时我这样一个囊中羞涩的孩子来讲,依然是没有办法承担的。所以,我们那个时候更多采取的是“蹭书看”的办法。所谓“蹭书看”,就是别人在坐着看“画书”时,我们蹲在他的旁边“蹭看”。别看这样“蹭书看”那也是要有讲究的。一是你要静观不语,不要影响主家。二是你还要跟上别人看书的节奏,人家快你快,人家慢你慢。当然,有时我们几个小伙伴也会采取“众筹”的方式,你一分钱、我两分钱的合起来去租书看,各自看完之后再交换着看,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掏了一本书的钱,看了好几本小人书。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这一代人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可能和其他很多人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别人的文化知识更多的是来自于学校和课堂,而在当年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我小时候的文化知识则可以说是来自社会、来自街头、甚至可以说是来自我童年时在红旗街上那些看小人书的日子中。

上图,当年的小人书摊

上图,当年的红旗商店

二、红旗街大坡

 
说起来,如果按当年红旗街由东向西的顺序说,红旗电影院过去应该还有人委、市委和矿务局。而且,我自己小时候就是在市委院里长大的。不过,或许是因为我们父辈们的原因,当年我们对这三个市里的“最高权力机关”都是充满了敬畏之情的,虽然我们小时候上学时每天都会经过那里,但是我们对它们却也一直是虽敬之且远之的。所以,在我们童年时期关于这些办公楼里的记忆也确实是少之又少的。
我们俗称的“红旗街大坡”是从市委大楼由东向西的一段坡道。据说,当年建市选址时,市委是本着“一不占煤田,二不占良田”的原则才将当时的市中心选定于此的。而且,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从市委院到四完小(红旗街小学)上学,来来回回总是要路过红旗街大坡的。所以,红旗街大坡亦可以说是在我童年里最重要的记忆之一。
至今我依然记得当年红旗街大坡上的那一道独特的场景。
那时每天我们从四完小放学回家时,总可以在红旗街大坡看到从附近河南、山东农村来我们市拉煤的“车队”。我这里说的所谓“车队”还并非是汽车而是人力车。那些上身赤露、汗流浃背的农民伯伯拉着一辆辆满载着不能再满的拉煤车,都几乎已是呈前伏状地在艰难地拉在红旗街上爬坡。而每天我们放学看到这一幕时,几乎所有同学又都会自觉地跑上前去七手八脚地帮助农民伯伯把拉煤的车子一一推上坡去。其实,现在想起当年的那个场景和画面的时候,我依然是充满了一种温馨与感动。因为,在当年那个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时代里,我们小时候所做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真诚、那样的自觉、那样的自然而然。

上图,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四完小(红旗街小学)

  我还记得那一年我们红旗街上的更换水银灯后的欢乐场面。那时,第一次知道和看到了水银灯的市民们一到晚上就像过节一样都涌到了红旗街上。当年的那时候一到晚上,大街上是根本就没有什么汽车的。所以,我们孩子们都可以尽情地在水银灯下玩耍或捉迷藏、或跳皮筋。而那些大娘和大婶们则是拿着小板凳三三两两地坐在路边上一边乘凉一边聊天。虽然,可能在现在看来,我们的小时候,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的休闲娱乐方式都是那样的简单的甚至还显得是有些单调。但是,我们那时候的快乐和开心却是由衷地和发自内心的。

当年的红旗街不仅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市中心,还是我们那座城市变化与发展历程中的风向标和温度计。可以这样说,无论是任何时候在这座城市的政治还是经济,或者是各行各业上所有的一切,只要能“窥”红旗街上的“一斑”而便可以知整座城市的全貌。
记得在曾经的那个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里,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有了最高指示发表、重大号外和特大喜讯的公布,当年的红旗街上马上就会锣鼓喧天、口号震天,红旗招展、鞭炮齐鸣地成为了一片欢呼的海洋。每到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们也会和大人们一样亢奋地冲上街头去凑热闹、捡鞭炮和大喊大叫。有的时候在半夜里,红旗街上的那些高音喇叭还会此起彼伏地响起了或是义正言辞地郑重声明、或是慷慨激昂地革命口号。记得有一个时期,在红旗街两侧的人行道上矗立了长长的两排大鸣大放的大字报墙。那时间,全国各地的大小新闻、形势动态和消息号外都是从这里传遍了全市的各个角落。而当年我们这些孩子们也还会把从这里听到和看到的各种大道的或小道的消息,回家去悄悄地告诉我们已经被“罢了官”的父辈们……(未完待续)
 

上图,现在的城市新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