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2018年
       

文艺作品 - 鹤壁市市带县的回顾
鹤壁市市带县的回顾

 
作者:张青 口述 郭长敏 整理  加入时间:2018-5-21 21:50:36

 

张 青 (现年96岁 原鹤壁市市长)

(张青老市长口述:郭长敏整理)

2018年4月1日完稿

  我是1977年11月,从济源工区(地级市)生产指挥部指挥长的岗位,调来鹤壁。我到鹤壁后,先后担任中共鹤壁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主任、副市长、市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职务。通过调研认识到,鹤壁是个资源型城市,爆发力强,但后劲不足;必须通过产业转型,考虑发展地方工业,才能解决短板问题。

故此,我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首先从制订城市总体规划入手,设想把鹤壁市建成一个以煤炭、化工、机械、电子、轻纺、医药、食品等新兴的综合性的中等工业城市。并把庞村开发区规划了进去。经过几年的努力,反复研究、多次讨论,规划制定了出来,并报省、国务院认可同意,市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于1983年4月8日问世。这是鹤壁市第一个正式经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从此,鹤壁市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和法治化的轨道。

 

在规划的基础上,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鹤壁市相继出现了“五大改观”:一是改善了城市职工的居住和医疗条件;在一些主要街道上建起了家属楼、商业大楼(如纺织品大楼、工业品大楼等)。既扩大了职工的住房面积,增设了商业网点,又装饰了市容;与此同时,鹤壁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也是在这个时期建成投入使用的。二是基本上解决了城市用水问题。建起了大型储水池,重新铺设了两条城市大型管道,自来水净化标准在全省名列前茅。三是解决了煤气利用。鹤壁是个煤城,地下煤气储量很大,放入天空,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很大的浪费。我集中精力抓了第一、第二期煤气工程建设,使近万户住户用上了煤气,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煤炭。四是实现了电话自动化。建了一座邮电大楼,铺设了线路,改变了过去长期用手摇电话的落后局面。五是改善了城市交通条件。建了环城路,铺设了山城路、朝霞街柏油路面,拓宽了汤河东西两桥路面,并改变了运煤车辆行驶路线,使城市环境大为改观。与此同时,社会事业发展也很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都取得了明显成绩。

 

我经历过鹤壁市市带县的历史过程。为便于大家了解历史,存史资政,现将鹤壁市市带县的基本情况,回顾如下:一、鹤壁市市带县的历史背景市带县,是一种由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领导和管辖附近县的行政管理体制。20 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有少数大城市领导县;1983 年以后,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措施在全国许多省区的大中城市推广。实行这种体制的目的:1,是为了打破多年来市县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城乡分割、工农分离的格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农村的拉动作用;2,是为了增加市域规模和经济总量,提高城市的知名度;3,是实现城市与农村的联系,为农村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4,是市带县体制的实行,对于增强大中城市的实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这个制度也出现一些弊端,如:增加了层次、加大了行政管理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现象、城市虚化现象严重,以及市县矛盾、侵害县区利益、‘市压县’、‘市挤县’、‘市吃县’或‘市刮县’等,影响了、束缚了县域经济发展。但是,从当时的状况看,这种做法还是利大于弊、可行的。所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后一定的过度机制,稳中求进,由点到面,逐步加以改革和解决。

 

二、鹤壁市市带县的历史概况

 
鹤壁当初的情况:
 
1,建市基础比较差:鹤壁市原来是汤阴县的一个边陲小镇,后为鹤壁矿区,是以煤炭建市,基础条件比较差;当时,根据中共中央“八大”“优先发展能源工业”的会议精神,于1957年3月6日,经国务院第43次全体会议批准,设置由省直辖的鹤壁市。起初,市委、市人民委员会设在鹤壁集一座破旧的教堂里面。开始还被安阳地区、行署代管。之后,鹤壁人民在鹤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诸多困难,迅速揭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鹤壁的序幕。
 
2,城市面积狭长、发展空间不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水电供应不足;历经鹤壁集、中山、大湖三次迁徙。
 
3,城市多在山坡丘陵地带,荒山坡、野狼窝,黄土没有石头多;风沙大、煤灰大;环境条件差。
 
4,工业品类单一,地方工业少,支柱产业少,没有发展后劲;
 
5,蔬菜、副食品供应差,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求;
 
6,鹤壁基本上属于移民城市,招工人员大,光靠本市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
1966年至1976年,又赶上10年文化大革命,城市发展相对滞后。问题原因:在于城市发展缺少规划,建设随心所欲。

 

迨至1983年,全省实行“市带县”,取消地区。省委意图欲把鹤壁市取消,改为安阳市的一个矿务局。我坐不住了。

 
当时满脑子考虑的是:如何把鹤壁市留住;并能把鹤壁正式划为“市带县”的城市。
 
为此,我多次往省委跑,先后找了省计经委的梁居高主任和省委书记刘杰同志。提出了保留鹤壁市以及鹤壁市“市带县”的几条理由:一是鹤壁市制定了长久的经国务院比准的城市发展规划,准备在庞村、淇滨一带建立新的工业开发区;二是鹤壁市这几年煤炭生产、地方工业发展很快。光电子企业就发展到11个,号称“全国30个电子城之一”。著名的电子企业有:生产军师一级指挥电台的无线电一厂,生产通讯车的无线电四厂,生产航天电容的华中器材厂,生产系列电阻的无线电二厂等。三是交通、邮电条件得到了充分改善。四是建起了自来水厂,工业用水、城市用水不成问题。工业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加大。鹤壁市不仅可以保留,而且有能力、有条件把鹤壁市附近的汤阴、浚县和淇县带起来。
 
省委书记刘杰同志对鹤壁市制订的城市发展规划很感兴趣,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后来省委批准鹤壁市可以带浚县、淇县两个县,但总算实现了鹤壁市市带县的发展目标。
 
1986年1月8日省里正式下文,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辖管。此举,为打破多年来市县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城乡分割、工农分离的格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农村的拉动作用;对于增强大中城市的实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以后鹤壁市两县三区的经济建设、城市总体发展、以及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鹤壁市市带县后的发展变化

 
不用我说,鹤壁市市带县后的发展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鹤壁市总面积达2182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达162.1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4.14%;形成浚县、淇县、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5个行政区和1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
文化更加深厚,并富有特色。主要有“一水两城两山”:“一水”就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未被工业污染、古称淇水的淇河;《诗经》中有44篇描绘两岸秀美风光和风土人情,被誉为“诗河、史河、生态河、母亲河”。“两城”就是淇县城和浚县城。两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淇县曾为商末四代帝都和西周卫国的国都;大运河浚县段名声远播。“两山”就是浚县的大伾山和淇县的云梦山。大伾山坐落的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依山而兴、被称为中华第一古庙会的浚县古庙会已有1600多年历史;云梦山是鬼谷子王禅隐居授徒、著书立说之地,至今仍存有诸多历史古迹。
 
资源丰富,禀赋良好。鹤壁煤炭储量丰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能源急需,做出了历史贡献。电力总装机容量220万千瓦,加上在建的2×60万千瓦鹤淇电厂,将来装机总容量340万千瓦;金属镁的原料白云岩储量7.1亿吨,品位高、杂质少;水泥灰岩储量3.1亿吨,新型干法水泥年产能400万吨。水资源总量15.41亿立方米,其中年可利用水量7.73亿立方米,盘石头水库总库容6.08亿立方米。耕地15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35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万吨以上,人均畜牧业产值、肉蛋奶产量等指标连续20多年居全省首位。

 

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地处中原经济区衔接联系环渤海经济圈的前沿,南距新郑国际机场130公里,东距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港口500公里,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纵贯南北,京广高铁在鹤壁设站、半小时到达郑州、2个半小时到达北京,山西至濮阳等干线公路及在建的连接山西能源基地和山东出海口的晋豫鲁铁路、连接河南和山西的范辉高速横穿东西,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

 
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坚守生态和环境这条底线,着力做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篇文章,生态环境已成为品牌。淇河碧水微澜、波光粼粼,犹如玉带贯穿全境,两岸尽显原始生态,淇水诗苑、湿地公园、朝歌文化园等特色公园点缀其中。新城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小、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最大的城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区——淇水湾商务休闲区规划建设如火如荼,正在成为豫北最靓丽的名片。市域宜林则林,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防治成为自觉行动,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生态环保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城市功能完善,社会治安优良,宜居宜业宜游。
 
富于活力,充满希望。围绕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打造“两个构建”即构建新型产业基础和新型城市骨架升级版,努力建设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煤化一体化、鹤淇电厂、富士康科技园等一大批项目落地,煤电化材一体化、食品、汽车及零部件3个特色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金属镁精深加工2个新兴先导产业支撑作用显现,休闲旅游、新型物流、2个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设施日益完善。新型城镇化成效明显,老城区功能得到提升,县城、重点乡镇辐射带动能力增强。现代农业走在全国前列,粮食高产创建、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全国领先。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快,全市上下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好环境日益巩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这不能不说是鹤壁市市带县以来所发生的巨变。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