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2018年
       

文艺作品 - 春到鹤鸣湖
春到鹤鸣湖

 
作者:饶箭声  加入时间:2018-3-28 23:55:12

 2018-03-27 饶箭声 山城之声

     刚到三月,鹤鸣湖畔就已是春意盎然。乡村的阳光朴素而纯净,给来来往往的村里人都打造上一层古铜色。路两边的麦苗像那辆乡村幼儿园米黄色校车里的农家小孩儿,都摇晃着小手唱歌,脸蛋上挂着清晨的露珠。哎呀——这大好的春光怎么都藏在这里,庄外的田野里竟有这么多热爱春天的小生命,等待着春光的抚慰。

     进入郑沟村,似乎闻到了湖水的味道,这是童话里的味道,神话里的味道,诗歌里的味道,歌声和琴声的味道。甚至有丹顶鹤的顶红,天鹅的鹅黄,白鹭的雪白,以及无数不知名的鸟儿的颜色,都铜铃般在风中摇曳脆响。停下脚步闭目呼吸,好像有一根风筝的细线飘来,呼啦一下就放飞了胸中的那颗心,满怀的心事儿都如急切的鸽群,扑棱棱飞向天空。

    走上翠岗,眼前的鹤鸣湖依然是碧玉的颜色,万顷碧波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的鲜亮,水天一色,若不是那群白天鹅结队飞起,在天际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你真的难以分清哪是水,哪是天。

    风从湖边吹来,这初春的风清爽馨香,蕴含着桃枝柳叶麦苗草根的呼吸,迎面走过,突然间就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不由得就想起鹤鸣湖水下淹没的八卦古镇,想起当年周文王曾在狼卧沟的磨盘上演绎八卦的故事。这里的后人还真的在这里依图建起了一座迷宫样的八卦镇,让许许多多的过客不由自主的就忘记了回家的路。

    那时的翠岗一定也是美不胜收,只是没有后来种上的那些粉红的桃花和新植的垂柳。生长的是野草和野花,蒲公英、面条棵、灰灰菜、野酸枣,现在她们依然还在田野生长。是啊,这湖边的日子,真真切切的就是神仙的日子。这环湖八村哪个村庄都有神奇的故事和传说。郑沟村的祖先曾经是富甲一方的豪族,在明朝的时候就因乐善好施被当时的皇帝封为“义民”。靠南的村庄叫店庄,这里苏姓人家的家谱上赫然记载着苏东坡是他们的先祖。耿寺村是一个更加古老的村庄,这里曾是春秋战国中牟邑“赵都”的将军村,远古时期,这里叫“柱国里”。耿寺的高跷抬阁是1300人共同表演的大型“民俗舞蹈”,当近十米高的表演队伍浩浩荡荡的走来时,就像古老街市里的海市蜃楼,让人叹为观止。曾有诗人赞曰:几架凌云阁,簇行塞巷闾。一重职守护,二重举肩舆。三重栖莲座,四重荷云锄。满街观者众,十里多空庐。

    鹤鸣湖还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之乡,环湖八村都有吃不尽的美味佳肴。柏乐村的胡辣汤、面筋汤、豆末汤是汤中魁首,有人说,柏乐喝罢三碗汤,满汉全席都不香。沈柏村的沈家千年老店已沉入湖底,但人们知道,那是豫菜的源头,皇帝的题诗和爱情故事依然在民间流传。如今,当你漫游鹤鸣湖,一定会被那些古村落中的美食吸引,“四大扣,八大炖”的当地特色菜、本地新鲜而独特的野菜,就连百姓人家中的题色老咸菜和炸酱都出奇的有味道,一碗新磨的黄面糊涂,一个本地的“本色面”馒头,加一碟郑沟特色辣子酱和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腌韭花儿,保证你吃得心满意足,神清气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城的汤河是一条古老的“历史河”“乡愁河”“诗河”,商周时帝辛和文王的足迹犹在,古邶国的民社民风流传至今,《诗经.邶风》的千古绝唱给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加上韵脚,这条慈祥清澈的母亲河满怀都是诗情画意,满怀都是古老的传说故事,满怀都是让人难舍难分的乡愁,最后都汇入鹤鸣湖,汇集成一幅连天接地的浩瀚画卷。

   春到鹤鸣湖,染绿的不仅是田野和水色,古老的邶国和泛黄的诗经都绿油油的生出草尖儿和五颜六色的花朵。当你流连在湖边,漫步在木屋长廊,或者在游船上迷醉在镜子般的水面,你的心也会长出绿色的根、绿色的芽,你会像天鹅的翅膀一样圣洁自由。

   春天,一定要来鹤鸣湖,归去时,送你一片美好的春景,带走一份美好的心情,留住一种美好的心境。

 

作 者 简 介

 
草根蚂蚁(饶箭声)
    河南省鹤壁市人,山城区政协常委。写有诗歌、小说、散文等百余万字,出版诗集《小巷先知》,传记《金声玉振一一金不换传》,写有
小说《清白》、《寿衣店》、《七零年代的欲望》、散文集《汤河时光》、民俗作品集《望鹿楼》,主编杂志《领军》、《大美鹤壁》、《鹤
壁金刋》等。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