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赉名传三千载,厚重鹤壁底蕴存。文字是历史的活化石,
一个“赉”字赋予鹤壁深刻内涵——“赉”字历史文化意义解析
2018-02-27 23:23:02
淇水流碧玉,蜿蜒出太行。在淇河温柔的臂弯里有一个大赉店遗址,正是它,把鹤壁的历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让鹤壁的历史文化底蕴愈发厚重。
“大赉店”中的“赉”字,估计十有八九的人会写错。也难怪,“赉”本身就是个生僻字,又加上笔画多,书写时有人就干脆写作“来”。“大赉店”三个字早已成为一个符号,其背后的深刻内涵有多少人了解呢?
“赉”,有人直接拆字:“来了就给钱。”“赉”的本义是什么?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赉”字的组成。许多资料说“赉”字为形声字,上“来”下“贝”,“来”为声旁,贝”为形旁。《说文解字》解释为“赉,赐也。从贝,来声。”《诗·赉序》解释为“赉,大封于庙也。赉,予也。”查《现代汉语词典》,赉是赐予、给予之意,引申为赠送。
“来”仅仅作为声旁使用么?也许是来”字太常用了,再加上“赉”“来”同音,也难怪“来”能迷惑众人。“来”是“麦”的本字。《说文解字》讲:“来,周所受瑞麦来(móu)。一来二缝,象芒(cì)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诗·周颂·思文》亦有“贻我来”。“来”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象形字,像叶子对生的麦子,顶部为麦穗。古人认为麦是上天赐予的,故将这种农作物命名为“来”,后假借为“来去”的“来”,且这一借就不还了,只好另造“麦”字来表示小麦。
“贝”的甲骨文字形像海贝的外形。本义指有石灰质硬壳的水生软体动物。又因其外壳美观、经久、难得,被古人视为珍奇,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即货币,一直到秦代才废贝形钱。因此,“贝”又常常代指货币、钱财。
目前,“来”字和“贝”字的甲骨文字形早已得到学界的确认。但遍查《甲骨文字典》,在可辨识的甲骨文文字中,并未发现由“来”和“贝”组成 的“赉”字。至于“赉”出现的年代,既然商代甲骨文中没有,那就很可能是在周武王伐商灭纣之后的“大赉天下”之时了。
《史记·殷本纪》载:“帝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位于淇河岸边的鹿台,是殷纣王收藏金银财宝的地方,号称“中华第一金库”。鹿台东的钜桥则是殷商的国家粮仓,有“天下粮草归于钜桥”之说。武王灭商后,施行仁政,“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史记·周本纪》)。《尚书·尚武》亦载周武王克商之后“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史载大赉店遗址原为殷商元甫城,当年发掘大赉店遗址的尹达先生曾说,大赉店遗址很可能就是当年周武王开仓赈粮、发放钱粮的地方。为纪念周武王“大赉天下”,才更名为“大赉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