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明朝的军事实力,假如认真对待,消除边境之患并不太难。然而,昏庸无为的明朝政府,奸臣当道,内耗不断,一再打压有功之臣,使得边疆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屡立战功的王越,得到的是一次次的打击、弹劾。
连续三次弹劾,功高赏薄,甚至是因功获罪,王越当然非常不痛快。但是他当时也没有办法。他远在几千里以外卖命,但是命运却掌握在京城里,掌握在围绕在皇上周围的那些人的手里,自己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作为驰骋疆场的军事家,这样的待遇简直是窝囊极了。但是,他面对的是北元强敌,身后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百姓,他又不能够懈怠;作为军人,战鼓擂响的时候,他的天职就是杀敌立功。
接下来成化九年,王越再次打了一个漂亮仗,红盐池之战。这一次,王越两天疾行军八百里,端掉了北元的大本营,让敌军退回蒙古境内,使河套地区消停了六七年没有战争。
红盐池之战打得太漂亮了,明朝几十年没有打过这么大的胜仗了,所以把王越升为三边总制,还加了一个“太子太保”,增加了俸禄。虽然加的官职多是虚职名誉职务,也算表示了表示。
但是,还是老规矩,不能让你有功劳的人好过。几个月以后,朝中就有几个人在皇上那里告瞎状,说王越“滥杀冒功”。当时边疆离北京太远了,那个地方人烟稀少,跑上百里还见不到个人,战争的情况皇上一点都弄不清楚。所以考核前线仗打得怎么样,就数你从前线带回来的人头。原先有的官员确实存在虚报战功的情况,胡乱杀些人,把人头提回来领功。朝里的记功郎中张瑾,兵科给事中郭镗,这次就诬告王越,说他打红盐池之战,虚报了战果,冒领了功名。
在朝里享清福的,状告在前线拼命的,真是气人。明宪宗成化皇帝是个糊涂皇帝,他真的就听信了谗言。我们看明史,就感到很奇怪,怎么那么多弹劾、免职、下狱等等,内部斗争此起彼伏,怎么那么多的事儿!争来斗去,斗争哲学。王越这次忍无可忍了。不打胜仗没事,一打胜仗就有人嘀咕你,老子不干了。他说我身体不好,请求交出兵权。
以往王越也撂过挑子,但那时候北元军队还在河套,边防离不开他。这次他请求交出兵权,上头可不怕了,他已经把北元打回蒙古了,没有敌人的“三边”,谁在那儿当官都可以。边防完全可以离得开你了。你不干了,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啊,好吧,回来吧。就这样,王越卸任,回京城督查院歇着吧。
王越交出兵权,回京去了。可是作为一名军事将领,他能耐得住这样的赋闲生活么?王越那个时候才四十多岁,不可能长期窝着虚度时光。他能文能武,能力才干都超出常人,朝中各派政治势力的较量中,也肯定会来拉拢他参与其中。
王越思考他在边关的十多年的遭遇,为什么功高却赏薄,为什么在前方卖命,却总是遭遇打击,原因就在“朝中无人”。朝中无人,你再呕心沥血,你再浴血奋战,你的命运总是捏在别人的手里,你就总是被动挨打。
下期淇园随笔077:
交接权贵,果然当上了兵部尚书(王越之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