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年
       

评论探讨 - 《王越》之一:考进士时大风刮跑了卷子
《王越》之一:考进士时大风刮跑了卷子

 
作者:燕昭安  加入时间:2018-2-5 23:02:38

 2018-02-05 燕昭安 淇水燕语

    最近一期《老郜有故事》引起大家对王越的很大兴趣,也引出一些解读。我曾经下了点功夫研究过王越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就此也凑个热闹,谈谈王越。共分九期。敬请同仁指正。 

    王越明朝中期出生于鹤壁浚县,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重臣良将。他武功盖世,身率三军,决胜千里,镇守西北三十多年,官至兵部尚书。他七十三岁还驰骋疆场,大破胡虏于贺兰山;论文才,博学多闻,长诗善赋,文思焕发如长虹亘天,光焕万丈。然而,这位功高盖世的兵部尚书,却屡经弹劾,诽谤缠身。 

大风刮跑了卷子,也没耽误王越考中进士 

王越是浚县岗坡村(现属鹤壁市淇滨区)人,他是明朝成化、弘治年间了不起的军事家、政治家。作为明朝中早期一流的军事家,王越并不是行伍出身。他是个读书人,景泰二年(1451年)中的进士。在京城考试的时候,还出了点儿事故,《明史》上记载:“廷试日,旋风起,扬其卷去,更给卷,乃毕事《明史·王越传》”。考试到一半,突然刮了一阵风,把他的试卷给刮跑了。赶紧又换了张卷子,结果王越仍然按时间交了卷。说明王越的成绩和心理素质是相当不错的。

王越登进士第,二十六岁。二十六岁中进士,算是出道比较早了。王越成绩优秀,史料上讲,当初“乡试”的时候,他考第三名。明朝的乡试三年一次,在省里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中个举人可不容易,都知道“范进中举”,范进考到七十考中个举人,激动得精神病犯了。王越很小年龄就中了举人,而且全省考第三名,很优秀。然后是会试,会试是在京城举行,由朝廷礼部主持,各个省的举人和国子监监生可以参加,连考三场,一场考三天,考中的称“贡士”,一般取三百人。王越会试考第三十三名,成绩也是很好的。

王越中了进士,很快就当了御史。先是在陕西,后又到山东。监察御史权力很大,很多人在官场混好多年才能升到监察御史。那么为什么王越刚中进士就当上监察御史?一个是他成绩好,再一个是长相好。

王越长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王越的长相很好。一般正史不怎么描写人物长相,而几部古籍里面,都特意写王越“长身,多力善射(《明史·王越传》)”,还说他“伟服短袂,进止便利(《明史·王越传》)”,说明王越身材相貌是比较出色的。

按说干部任命应该看德和才,难道相貌也是用人的标准吗?

相貌是当官的一个条件,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不过一般来讲相貌这个标准,在现代它是隐形的,“潜规则”,相貌起作用但是一般不说出来。而在古代,以貌取人是公开的。《通典》的《选举》篇里,就明文规定选举人才的四个标准,叫做“四才”,“身、言、书、判”,首要条件是“身”,要求“体貌丰伟”。

清朝的时候还把人的脸型、身材分成上中下三等,分八个字:“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同”指长方脸,“田”是四方脸,“贯”指人的头大而身体直长,“日”指身体端直而高矮肥瘦适中。这四个字比较好的。下边这四个字就不行了,“身”是身体不正,“甲”是头大身子小,“气”是一肩高耸斜膀子,“由”是头小肚子大。相貌好的才能给官当,长成“甲”、“由”,基本上没戏。

王越在,边疆稳固;王越离开,马上形势吃紧

王越凭着出众的才华,丰伟的相貌,考中进士,受到皇帝器重,走进官场,登上了政治舞台。王越从监察御史干起,六年就升到“按察使”。按察使主管一个省的民政、司法、军事,正三品。王越三十岁出头就升为正三品,春风得意。

当时,明朝西北部很不安稳。元朝失败后跑回蒙古,号称北元,也叫鞑靼,经常往南来骚扰,强杀掠夺。朝廷很头疼。天顺七年(1463),原先在大同守边的将领空缺,朝廷找不着合适人选补缺。大同、延绥(陕西榆林)那时是西北边陲,与北元交战的前线。到那里去当前线指挥官,许多人不愿意去,很多人也没这个才能。有人就推荐了王越。

明英宗皇帝把王越叫到跟前,一眼就相中了。《明史》上说:“越伟服短袂,进止便利(《明史·王越传》)。”王越身材高大,穿着宽衣短袖,很精干很麻利,皇帝很喜欢,马上就就派他领兵去大同,官职是右副都御史,同时兼任大同巡抚,提督军务。右副都御史,虽然这和担任按察使一样,还是正三品,但是这个位置更重要。

从此以后,王越就与明朝西北边疆的战争局势,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从一介书生,成为明朝中期的一员骁将。在当时的三十多年中间,北元(鞑靼da)和明朝在陕西和内蒙之间的河套地区打了几十年仗,明军败多胜少。而明朝的几次胜利,都是一个将领指挥的,这个将领就是王越。河套地区地广人稀,北元的骑兵骁勇善战,神出鬼没,明朝的军队打的很窝囊,吃了很多亏。少有的几次漂亮仗,都是王越打下来的。三十多年间,明朝西北边疆再也离不开王越。王越在,边疆稳固;王越离开,马上形势吃紧。

王越先后三次在大同、延绥一带统兵,第一次是天顺七年(1463),到成化十年(1474),一下子待了十二年;第二次是成化十六年(1480)到成化十九年(1483),打了四年。最后一次是弘治十年(1497),到弘治十二年(1499)。

弘治十年的时候,王越已经是七十三岁的老将。王越最后死在甘州,现在的甘肃张掖。用现在的话说,王越是把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国家的边疆稳定事业。他三次奔赴边疆,统领主持边疆防务,身经百战,威震敌胆。特别是最后以七十多岁的高龄挂帅出征,确实是令人敬佩。

王越死了以后,明朝就再也没有主动出击北元的能力了。一直到明朝灭亡的一百五十多年间,西北边疆始终都没有从无休止的争战当中拔出腿来。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