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瞰
栈桥赏景
犹如绿宝石的“诗经九洲”
花意烂漫
淇河晨报记者 李明英/文 鹤壁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文凯 曹强/图
“我经常来玩儿,这里林木葱郁、水质优良、空气清新,像仙境一样。”8月23日,在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游玩的新乡游客黄女士对记者说。
湿地尽显诗韵淇河生态之美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约332.51公顷。站在公园观景平台远眺,林木环绕的大片湿地尽收眼底,9个生态小岛犹如绿色宝石,被木质栈桥串成一条“绿色项链”。
2009年11月,我市启动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2011年年底,该湿地公园被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其湿地率为81.43%,园内分生态保育区、管理服务区和宣教与生态休闲区三大功能区。
该湿地公园内以《诗经》中9首诗为主题建成的9个小岛被称为“诗经九洲”。据介绍,这9座小岛分别是桃夭、淇奥(yù)、摽(biào)有梅、采薇、桑中、芄(wán)兰、关雎、定之方中、蒹(jiān)葭(jiā)。
桃夭岛桃之夭夭、烁烁其华,采薇岛杨柳依依、脉脉含情,淇奥(yù)岛绿竹青青、翠叶婆娑,桑中岛桑柘繁茂、其叶沃若……漫步湿地公园,记者仿佛看到了古人笔下的淇河自然风光。
据介绍,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按照传统五行之说建有‘金之铄’‘水之源’‘木之林’‘火之石’‘土之丘’五大主题公园,相对应地呈现出白、蓝、绿、红、黄5种颜色为代表的大面积植物色块,凸显了生态之美。
目前,公园内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的湿地科普馆主体工程已完成,游客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生态停车场、沿淇步道、园路木栈道、观景塔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工。
集生态、景观和科普教育于一体
在生态保育区,灌木丛、草地、水域和滩涂展现着湿地原始风貌的优美风光。该区是淇河鲫鱼、水禽等生物重要栖息地,主要开展保护、恢复、监测等必须的保护管理活动。
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提供了条件。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生长着维管束植物90科506种、脊椎动物87科351种,包括225种鸟类,不乏灰鹤、苍鹭等国家级保护禽类。不仅如此,园内物华天宝,许沟温泉和火山地质岩景观弥足珍贵,淇河鲫鱼为湿地公园特有鱼类,被列为河南省重点保护鱼类,缠丝鸭蛋仅在温泉湿地条件下独有,为蛋中名品。
生态保育区面积为248.1公顷,主要是保护淇河湿地原始生态系统,恢复滩涂植被。湿地管理和保护部门对湿地公园内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对湿地公园内水环境质量29项指标、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等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强化保护效果。
现在的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水更清了,鸟更多了,景更美了。该湿地公园2016年林地面积较2011年湿地公园规划初期增加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生物多样性增加,与2011年年底的调查相比,维管束植物增加29科158种、脊椎动物增加15科86种。让我市百姓引以为傲的淇河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面水Ⅰ-Ⅱ类水质标准,可直接饮用。
不仅如此,丰富的物种使得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市民向往的科普教育场所。湿地公园在开展“世界湿地日”宣传、“爱鸟周”宣传、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的基础上,每年4月结合淇河文化节开展湿地文化专题宣传,举办湿地摄影大赛、湿地科普知识进校园等活动,颇受好评。园区还建立了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宣传湿地文化。
目前,淇河湿地国家公园已经成为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景观资源丰富、科普宣教设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
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引来八方游客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只是淇河生态区建设的一个缩影。市委、市政府及淇滨区都十分重视淇河生态区的建设和保护工作,最终确定了在规划范围内摆放“智启南山、呦呦鹿鸣、风雅淇郡、商邑淇畔、采薇淇奥”五个开发组团和“绿竹猗猗、桧楫松舟、泉源在左、金山传奇、桑中淇上、淇水、浮山掠影”七大景区,沿淇河自上而下呈带状分布。
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活力幸福之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市成立了淇河生态保护建设办公室、淇河生态区办公室、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淇河综合执法大队、湿地公园巡逻队等建设管理服务部门。
另外,相继出台了《鹤壁市淇河保护实施办法》《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文件,开展淇河湿地环境的综合整治保护和鸟类栖息地保护专项活动,统筹打造以旅游、生态、低碳、文化四大产业为核心,集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现代农业、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淇河生态保护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淇河流域地形复杂、湿地类型多样、淇河两岸历史人文遗迹丰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在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湿地的同时,还充分考虑到湿地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保护、挖掘和利用。
如今,淇河生态区已经成为我市的后花园,每天都有许多的外地游客来到淇河生态区,欣赏淇河风光,感受湿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