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远
在这个炎热的仲夏,我去了五岩山,去寻觅儿时的记忆,寻觅传说中的仙境,寻找亲情,寻找乡愁。
五岩山下的小庄村,是父亲的姥姥家。儿时经常跟奶奶回娘家。爷爷牵着骡子,奶奶搂着我骑在骡子上。从我家出发,沿着那条蜿蜒曲折的汤河一直向西边的山里行进。经过元泉村,经过杨邑村,经过东头村……一看见高大的皂角树,就到了崔村沟村,转过河湾的沙锅窑村,便能不断听到乡亲们热情的招呼了。那或苍老的问候或清脆的呼唤,孩子的欢笑,鸡鸣狗吠,至今萦绕在我的脑际。奶奶的娘家是大家族。我记不住有多少表叔,只记得每天都有不同的表叔带我玩耍。一般不往山里去,大人们说山里有狼,不让小孩儿进山。但我一直向往着走进深山里玩玩,爬到高高的山顶上看看。
终于有一天,舅姥爷带我去了山里。沿着半山腰的天然青石小径,一步一滑地走了个把时辰,小心翼翼地爬过一段叫做南天门的险路,就到了山坳的尽头。一个天然洞穴映入眼帘,还有残缺的青石栏杆,还有躺在草丛里横七竖八的石柱石匾。仿佛记得石匾上有个“孙”字,那时我刚上小学,其它的字还不大认识。山洞里黑黢黢的,很深。舅姥爷说,里边地方很大,有一块海螺状的石头,能坐下4个人打牌。我不敢进去,甚至不敢直视洞口,躲在舅姥爷身后拉着他的衣襟不敢松手,唯恐洞里蹿出狼来……上了中学后我才知道这种山洞属于喀斯特地貌。
紧挨着山洞右边一人多高的崖壁上,有一个比大人的拳头大不了多少的窟窿。舅姥爷说,夏天,窟窿里会流出水来,能蹿出去扁担那么远,清清凉凉的。如果谁的眼睛发炎不舒服,到这儿洗洗就好了。
近几年为了发展旅游,人们把山洞开挖出来。洞里的确不小,岂止能容下4个人打牌,40个人穿行其间也不成问题。未退休时我曾陪客人进去看过,亲身领略了这个喀斯特地貌山洞的壮观。这里虽没有桂林七星岩高大宽敞,但曲径通幽妙趣横生,景致别具一格。光怪陆离的灯光照射着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在导游绘声绘色的演绎中,引人入胜的故事便引得游客流连忘返。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五岩山巍然耸立的五座山峰的半山腰上,“大办民兵师”5个白色大字不知道用的什么材料,我在10多公里以外都看得清清楚楚。后来,那几个大字没有了。再后来,我曾见有人请当时的书法名人张化邦写了“药王”两个大字刻成石碑立到了五岩山,说那里是孙思邈著书立说的地方。其时我颇有疑惑:从儿时起,我就一直把那里当成孙悟空的地盘,现在咋成了孙思邈的福地洞天?成年以后仔细想想,我感觉这样更好。毕竟孙猴子只是神话故事,花果山才是齐天大圣的洞天福地;毕竟孙思邈是历史人物,咱这山里不仅有孙真人庙遗址,山外还有个叫做孙圣沟的村庄。其实从古至今,不论是编撰神话还是演义历史,目的都是为了追求现实生活的美好。
习总书记在吕梁山区视察时曾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话说到了老百姓的心窝里。总书记讲的就是人民群众想的,总书记号召全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就是人民群众日夜盼的。
我崇尚孙思邈,不仅仅因为他是济世的药王,还信奉他的名言:“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这是行医之道,更是做人之道。在新常态下确有必要呼唤:孙思邈魂兮归来。
民间谈到一个地方的美好,总爱说山清水秀。五岳之中的泰山险不如西岳华山,高不如中岳嵩山,悬不如北岳恒山,秀不如南岳衡山,却为何五岳独尊呢?窃以为,除了泰山厚重的人文因素、便利的地理位置之外,恐怕与其水源充沛不无关系——五岳中唯有泰山山高水长潭深林茂。
前面说过,五岩山曾经有水如甘露,由于种种原因,后来逐渐干涸。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五岩山有孙思邈,民间尊之为仙,有仙则名自不待言。然而五岩山缺水,难免有遗憾。精准扶贫,靠山吃山。为了帮助山区群众奔小康,当地开挖了莲花池。看到摄友们在那里拍的荷花亭亭玉立,水池莲叶田田,深深牵动了我的亲情乡愁。
进山的路是那么宽,虽说山道弯弯,但路面平整洁净。高大的山门气势恢宏,汉白玉孙思邈雕像庄严肃穆。莲花池畔,回廊栈道亭台翼然,杨柳依依草木森森;莲花池里,水清如碧渔舟横陈,芙蓉映日姹紫嫣红。鱼戏莲叶间,蜂舞花丛中。与雄伟的大山交相辉映,诗意盎然。凭栏赏荷,思接桃花源;翘首望岳,情满五岩山。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这不就是今日五岩山的真实写照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这也是我的心声。我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唯对五岩山情有独钟。因为这里有我的乡情之根,我的亲情之念,我的儿时记忆,我的老来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