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年
       

景点名胜 - 时丰——这个村庄不一般(3)
时丰——这个村庄不一般(3)

 
作者:草根蚂蚁  加入时间:2017-6-19 10:26:47

 民俗奇葩:金龟舞、蛤蚌舞

 

“时丰村有一个芦苇坑啊,

芦苇坑里有一个老鳖精啊,

老鳖精兴风作浪害百姓啊,

十里八村都不安生啊——。”

 

这是2016年五月时丰村金龟舞在参加“洛阳牡丹节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汇演”时开场的唱段,讲述了古代时丰村勇士与蛤蚌仙子共同制伏金龟,保一方百姓平安的故事。这次演出汇集了来自全国许多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谓是群英荟萃,但咱们山城时丰的金龟舞却脱颖而出,闪亮登场,引起了轰动。原生态、思想艺术性强、观赏性强、场面宏大、震撼人心,这是在场的专家和观众的评价。

 

时丰村的地理位置在古羑河、荡水、泗水之间,春秋时期属邶国,《诗经》中“风”的部分有“邶风”,2000多年前的“邶风”中,不乏对这块土地美丽山水的讴歌和故事。

古代时丰是一个湖泊点缀,河流纵横的地方,曾经是鱼米之乡。人们依水而生,与水结下不解之缘。古时丰村依山傍水,羑河环村而过,至今,我们还能看到羑河那宽阔的河面。

时丰村历史文化悠久,积淀丰厚,民俗社火活动频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与自然共处的过程中,积累了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演绎出多种民间舞蹈、民间社火,形成了具有时丰特色的民间艺术。

 

时丰村依山傍水,古代水路运输发达。人们在水里游泳洗衣,捕鱼捞虾,撑船渡水,用水来灌溉田地,饲养家畜,农耕生活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许多民间文艺形式与河流渔猎有了很深的联系,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龟舞”和与之相配套的“蛤蚌舞”是时丰村民间艺术的代表作。

 

金龟舞、蛤蚌舞已有300年历史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是古代时丰村村民根据当地的生活和传说,自己创造,自己表演的民间舞蹈,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表演难度。

老辈人说,在村外的湖泊里曾经有一群美丽的蛤蚌仙子,和时丰村民和睦相处。她们中的一个爱上了村里的一个贫苦的青年农民,常常帮助。他后来湖里来了一个里大鳖精,它不仅闹得水里的蛤蚌仙子们不安生,还兴风作浪,毁坏乡亲们的庄稼,激起民愤。那个贫苦青年就和蛤蚌仙子们商量好计策,把大鳖精诱上岸,经过殊死搏斗,终于制伏感化了鳖精,使它成为一个旱时能为村民呼风唤雨,涝时能让洪水安全流走的好金龟。人们为了纪念这段神奇的故事,就编出了这样的社火节目在过年过节时表演,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村里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时丰村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村西头有个芦苇坑,坑里有一只金龟,民间传说的“水漫金山寺”中的白蛇就是从这里邀请金龟驾水相助,将南方的金山寺驮到鹤壁的。

 

过去,当地的羑河时常波涛汹涌,泛滥成灾。村民们以为那些天灾人祸是河里的龟、鱼、虾、蛤蚌在作怪,就采用纸扎、剪纸的形式制作出龟、蛤蚌等样式的纸社,进行祭祀,像请龙神一样在街道敲锣打鼓的嬉逗玩耍,作为避灾驱邪的活动延续至今,经过了几百年的传承和不断改良完善,成为了一种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民间舞蹈,这就是金龟舞的由来。

金龟舞的表演有着较高的艺术性,表演由两部分组成,表演复杂。金龟和蛤蚌都有专门的道具、服装和锣鼓乐队,整个演出需要近30 人配合,需要反复练习,配合默契。

表演开始时,铿锵的锣鼓想起,擂鼓者用高亢的本地曲调开场。接着,蛤蚌仙子们出场,表演舒缓的蛤蚌舞。斗龟者持乾坤圈出场亮相,用侧翻、后空翻、飞脚等动作引逗金龟。另一表演者钻进“龟壳”扮演金龟,金龟摇摆晃动着出场,前走后退,一会儿冲挑斗龟者,一会儿又连蹦带爬吓唬周边的观众,惟妙惟肖,妙趣横生,高潮迭起。整套表演分入场、走场、出场3个部分,大约用时1个小时。用于表用的道具“龟”,长2.8米、宽1.2米,骨架用钢筋、竹篾穿插捆绑而成,龟壳、龟头是用纸张、布幔手工绘制,龟身、龟颈处悬挂有多个铜铃,在表演时啷啷作响。金龟足有60斤重,背上又大又笨重的它,还要摸爬滚打,表演一系列动作,这活儿一般人干不了。

 

为了使金龟舞传承下去,时丰村专门成立了民间艺术促进会,区、镇政府也拨了专项经费,每年的演出大都是纯粹是义务演出,演艺人员都是出于热爱无偿表演。参与金龟舞表演的艺人年龄都偏大,而表演金龟舞又是个体力活儿,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传承,让金龟随着一代代人舞下去。

金龟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时丰村每年都要在村中表演。如今,金龟舞已经成为时丰村的保留节目,2009年被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多次参加了由省、市、区的大型文艺演出。

 蛤蚌舞是一种动作优美的民间舞蹈,常见于沿海和南方。咱们鹤壁石林时丰村的蛤蚌舞产自本土,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古代石林是一个湖泊点缀,河流纵横的地方,曾经是鱼米之乡。人们依水而生,在水结下不解之缘。特别是时丰村,依山傍水,古羑河环村而过,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与自然共处的过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和民间舞蹈。他们在水里捕鱼捞虾,于是许多民间文艺形式和渔猎有了很深的联系,蛤蚌舞就是古代时丰村村民自己创造,自己表演的民间舞蹈,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表演难度。

时丰蛤蚌舞流传在鹤壁、豫北一带。她以当地生活为依据,一般由蚌精、渔表演,以蚌精为主角。开始时是用纸来做道具,当地人叫“纸色”,后来发展到用丝绸做道具,配以戏装,乐曲,还编了故事情节,成为了一种专门的艺术形式。蛤蚌舞的表演有完整情节,表演的内容一般以渔捕猎蛤蚌的过程为主,表演中渔和蚌精斗智斗勇。人物性格鲜明,神态逼真,辅以一定的复杂的舞蹈特技。蚌壳不平张,时时要拧腰是蚌精动作最明显的特点。蚌精出场时缓缓张开蚌壳,似徜徉于花海仙境,意定神闲;疲倦时躺在地上,如贵妃出浴,美人慵懒;激越时翻腾起舞,若龙飞九天,风起云涌;渔的表演无固定程式,多为即兴发挥,风趣幽默,十分惹人喜爱。蛤蚌舞的表演神态逼真,辅以一定的复杂的舞蹈特技。“蚌壳不平张,时时要拧腰”是蚌精动作最明显的特点。蚌壳进行翻、滚、跌、打等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使蚌精形象突出,舞蹈光彩闪现。金龟舞与蛤蚌舞巧妙结合,表演时激缓互补,相辅相成,完整统一。

 

 蛤蚌舞反映了石林人民勤劳智慧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和他们尊重自然,追求平等、和谐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美好的生活画卷。如今,蛤蚌舞的表演经常与当地的金龟舞结合,已经成为时丰村的保留节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时丰村的金龟舞与蛤蚌舞相结合,演绎了一段勇斗金龟的故事,反映了时丰人民勤劳智慧,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和他们尊重自然,追求平等、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美好的生活画卷。他们的表演幽默风趣,形成了完整的表演套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目前,金龟舞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她已经成为了当地的宝贵精神财富,会代代延续下去。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