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年
       

评论探讨 - 秦始皇被司马迁追杀了二千年
秦始皇被司马迁追杀了二千年

 
作者:西羌笛韵  加入时间:2017-5-26 7:46:10

       走在离乡的路上,满耳只听到黄河的阵阵轰鸣,这种声音经常半夜入梦,从此伴随了游子一生。20岁以后,司马迁开始游历大江南北,倦游归来后父亲帮他谋了一个小官。不久后,司马谈病亡了,司马迁接替父亲做了史官。42 岁那年,司马迁开始动笔写《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先生这样评价这部巨著。可是,私下里俺却有些怀疑。“无韵之离骚”无可置疑,但要命的是,一部史书写出了小说的风格就很难称为“史家之绝唱”了。

       俺忽然想到了斯大林,这位伟大的马列主义者曾说过,历史是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司马迁可是一位喜欢打扮历史的美容师?俺看他也逃不出这个职业的潜规则。面对信史,俺常常感到迷茫。为什么《史记》关于秦朝的记载短而且绝无正面描述?这个被冠以暴秦的王朝果真一无是处?

      秦始皇做了什么?竟被从司马迁直到郭沫若的儒家知识分子们追杀了2000年。还是毛泽东他老人家站的高、看得远、想得深,老人家谆谆教导郭老说: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看起来历史上有关秦朝的记忆被司马迁选择了,鲁迅先生照例捧了臭脚。

     或许隔代修史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有人总认为司马迁受到了来自汉武帝刘彻的高压,俺看还是他倔强地坚持儒家历史观更靠谱。比如写到周文王,那就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圣人。因为他是儒家的老祖宗,就要把上古人民的集体智慧说成他的创造,就连后人的思想、著述也要贴上他老人家的标签。可周文王的对立面就惨了,商纣王的绝世残暴,都是这同一伙人编造的。想不到,我们熟知的商纣王的许多标准暴行竟然是司马迁在《史记》里像写小说一样创作的。司马迁的想象力超好,居然能够写出这样的细节:商纣王不仅修建了高大的鹿台,还发明了炮烙这样惨无人道的刑具。商纣王还是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位解剖学家,他指导助手挖出比干的心看是不是有七窍。商纣王还热衷于搞机关体育运动,他把游泳池里灌满了美酒,在各种运动器械上挂满了肉,在运动场上大家一律裸奔。渴了爬在游泳池边上就能喝酒;饿了随手就能揪块肉吃。商纣王的生活真是这样的吗?莫非司马迁的想象也如陕北老农的逻辑:毛主席肯定吃得是炸油糕。

       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了大量战争场面,俺看更像说书唱戏。在这里俺还拿“牧野之战”说事。据《尚书》记载,周武王亲自率领300辆战车、300步兵伐纣。但司马迁在写到这场战争的时候,却说周武王率领着一个集团军,满员45000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包括一个装甲师(戎车三百乘)、一个特种作战旅(虎贲三千人)。而敌人商纣王的军队超庞大,他们出动了一个满员70万人的集团军群,大致相当于侵华期间日本关东军的人数。神奇的是,周武王的这45000人竟然用了半天时间就打败了商纣王的70万军队。这让坚持了八年抗战、并且得到盟国支援的我抗日军民情何以堪?

      周武王果真能纠结起一支45000人的军队吗?俺看不行。直到3000年后八国联军侵华,8个国家才拼凑了近3万人。《尚书》上说的300人可能少了些,俺倾向于采信孟子说的3000人这个数字。那时候的国家不同于现在的国家概念,所谓国大概就是部落联盟的意思。周偏居今天的陕西大部、青海东部边缘一带,人口不会很多。历史学家们普遍采信周的人口有5至10万人的说法,为了便于计算,俺认为号称周的这个部落联盟人口大约有6万人。联盟里有15个加盟部落,每个部落有4000人口。按照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的成员有祖父、祖母,父亲、母亲,至少4个子女计算,共有500个家庭。每个家庭出兵员1人,15个部落共能招募到7500人,加上担任军官的贵族子弟,这个国家的军队编制不会超出10000人。国家的四面和国都都需要军队保卫,用于一个方向作战的军队平均为2000人,即便像伐纣这样需要动员全国力量的战争,所能出动的兵力也不过3000人,不知司马迁是如何计算出45000人这个数字的?可以谅解的是,生活在一个相对单一民族国家,太史公不可能像俺一样通过“盟旗制度”还原商纣王那个时代。

      司马迁的偏执不仅体现在周文王与商纣王判若两级的鲜明对比,他仇恨秦始皇,就把楚霸王项羽写成大英雄。既然项羽是个大英雄,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个泼皮无赖。李广、李陵爷孙与卫青、霍去病舅舅外甥相比,司马迁明显偏爱前者。难道只有卫青与霍去病是靠了卫子夫的裙带关系,李陵又何尝不是袭了祖上的福荫?

      对于“飞将军”李广,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写道: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对于“李广难封”,俺也感到不平,可李广不明白,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上不正确,名将就是一把双刃的剑。公元前98年,司马迁为降将李陵辩护,被施以宫刑。司马迁不明白,李陵的生死不是简单的法律、情理问题。降将不杀,作为统帅如何严明军纪?

      惺惺相惜,司马迁同样也是个“糊涂蛋”。但有一点他不糊涂,那就是坚持写完了《史记》。在巨大的屈辱面前,他说:“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二年)司马迁55岁,历时13年终于完成了《史记》的著述。到了第二年,了无心愿的司马迁再也没有什么牵挂,离开人世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司马迁身体残缺却矢志不渝,难能可贵,可千百年来人们把太史公受宫刑写《史记》当成励志的榜样俺不赞同,莫非这些人都要练“葵花宝典”?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