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有一个叫石鼓沟的村庄,不知道他为什么叫石鼓沟?那个村中是否真的有石鼓?我有幸曾经专门到那儿一次,得知了事故沟的来历,并有幸看到了石鼓。
那还是在我上中学的时代,那时我在鹤壁市第二中学上学,那个时代的学生经常到农村去参加劳动。
记得有一次,我们两个班的学生,有一个姓候的老师是带队,到石鼓沟村去参加劳动。学校距离石鼓沟大约三四公里,我们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步行向石鼓沟村走去。在行进的路途中,我突然对石鼓沟这个名称发生了兴趣,便跑过去问带队的候老师:
这个村庄为什么叫石鼓沟?村中是否有石鼓?
侯老师是一位数学老师,他听到我的问题后,便告诉我:
相传在唐代有一位石匠,雕刻了一面石鼓,这面石鼓会发出响声,而这面石鼓又放着一个沟中,所以这个村庄便叫做石鼓沟。
我听到以后不禁好奇心大发,便在心中暗暗地下决心:我一定要去看看,这面会发出声音的石鼓。
经过一番爬山涉水以后,我们便来到了石鼓沟村。
当时还是生产队大队小队的体制,在大队部的前方有一个比较平坦的空旷之地,算是一个小广场了。我们一群学生集合在小广场,一边喝水休息,一边等着大队小队分派任务。
我却没有休息,拉着另外一个叫马玉奇的男同学,一起去寻找石鼓。
由于不知道石鼓所处的具体位置,我便在旁边找到一个小孩儿,向他询问:
你们这儿有一个石鼓?
他回答说:有。
我一听便十分兴奋,就问他:石鼓在哪儿呢?
他说:在村南边儿的河岸上。
我说:你领我们去看看好吗?
他答应了,便带着我们去找石鼓。
那个小孩带着我们离开小广场,沿着小路向河沟走去。
这是一个山村,有山有沟有河。这个小河是个季节河,只有到夏秋雨季才会有水,其他季节是几乎没有水。
小孩带着我们沿着河沟向上走了一会儿,山村的孩子比我们走得快,不一会把我们甩开那么远的一段距离。他走在前面,只见他登上河岸的一个比较陡峭的台阶,他回头一边看着我们俩,一边举起手臂向河岸的石头上拍着,远远的就听到了“嘭嘭嘭”声音,并大声对我们说:这就是石鼓。
我听见以后不仅心中大喜,便加快步伐赶上去,爬上了陡峭的河岸,贴着山壁向石鼓慢慢的走过去。
当我走近一看,不仅心中哑然失笑,这哪是什么石鼓啊!只见在河岸的石壁中间有一个小圆孔,孔的直径没有手掌大,手掌正好可以盖住圆孔,用手掌一拍,就会发出“嘭嘭嘭”的声音。我向圆孔里面看看,只见一片漆黑,也不知道里面有多大、有多深。
马玉奇同学也沿着峭壁过来,我躲到一边,让他看了看并拍了拍,声音低沉宏亮,倒是很好听。
此石鼓虽然没有候老师所说得“石鼓之形状”,但却有石鼓的声音,并且很好听,也不枉“石鼓”之名。
这就是“石鼓”和石鼓沟村的名来历。
后来学习了一些地质学方面的知识,才知道这叫“溶洞”,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化学成份是碳酸钙,不溶液解于水,但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后,就形成了低浓度的碳酸,能形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被带走了,形成了空洞。而这些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氢钙,被水带到其它地方沉积,又形成了千奇百怪钟乳石、喀斯特地貌。
如今,几十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不知石鼓今尤在?
义兄郭长敏长于民俗、地名之研究,特就郭兄之邀写下此文,与众共享。
作者:青山绿水芦忠良(微信号:ludaifu120)
2017/3/11于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