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0 鹤壁国学会
我们生活的城市东西有淇河,淇河的水清澈透亮,南北有南水北调渠,渠水纯净甘甜,被水环绕的鹤壁日新月异,可是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在鹤壁发展的背后有一段多么艰苦的岁月,有一项凝聚了鹤壁人父辈血汗的水利工程?让我们一起再回到70年代的鹤壁........
1973年之前,鹤壁山区十年九旱
水是宝中宝
万物离不了
一天不吃饭
照样能见面
一天不见水
就会变成鬼
千条沟 万条壑
离开水了不能活
禾苗没水必干枯
牛羊没水不上坡
山后淇河哗哗流
山前吃水贵如油
二十里外去挑水
一路汗水一路愁
提起水来泪花流
为水争得头打破
女婿登门挑担水
外甥看舅提把壶
日夜盼着天落雨
天不落雨日夜愁
就在1973年初冬,太行山的霜叶还没有落尽的时候,寂寞和沉睡的荒山深沟,被水利大军的喧闹声吵醒了......
工农渠要开工了
开工第一炮
建渠的石头就是这样被她们一块儿一块儿抬过去的
那个年代在四十里的大山里,这手拉车就是最先进的运输工具
开出来的石头要一块儿一块儿用人手去洗,难以想象这四十多公里用一块儿一块儿这样洗出来的石头砌成的渠道里流着多少人的血汗......
苦中作乐,当时的样板戏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歌曲一样受欢迎
工地上,以各种形式流传着很多激人奋进、催人向上和歌颂英雄模范的自创诗歌、豪言和顺口溜
旧社会苦加苦
守着淇水望天收
今天修渠引淇水
大干苦干有劲头
劈开太行山
引来淇河水
北国变江南
煤城放光辉
人人都说江南好
稻谷飘香山水娇
咱把淇水引上山
人舞山歌水会笑
北国变成江南景
稻也飘香山也娇
施工现场
工农渠自林县黄花营村筑坝引水,穿山飞堑,环山开渠,经过鹤壁人民三年的艰苦奋斗,1976年11月21日工农渠第一期工程胜利竣工,12月21日,中共鹤壁市委和水利工程指挥部党委在南荒隆重举行了通水典礼大会,全市两万人从城市、农村的四面八方涌向南荒会场,共同庆祝这一胜利时刻。
这里是朝阳水站通水庆祝大会
建成的工程:渠首
九江口提水站
横岭隧洞:也叫牛横岭隧洞,因为此洞长达5595米,被大家称为 “ 十里洞 ”
当时工地上有这样一首首壮志凌云的口号式的战歌:
横岭山前战旗红
千军万马展威容
举手扯来淇河水
投脚踩通十里洞
别说顽石坚如铁呀
比不上民工骨头硬
有命不革命
要命有何用?
革命加拼命
打通横岭洞
大战牛横岭
血洒十里洞
地下摆战场
男女齐奋进
困难踩脚下
民工显威风
心红斗志坚
撼山山抖动
昔日愚公能移山
今朝民工能搬山
宁愿瘦掉十斤肉
坚决把山来凿透
跨度最大的飞淇渡槽
工农渠的渠线图
渠道全长41.5公里,渠首林县黄花营村到杨家庄为总干渠,总长23公里;东干渠到肥泉新山村,长6.1公里;南干渠到西鹿楼柴厂渡槽,长8.5公里;北干渠到鹤壁集梁峪站;21条渡槽总长度1474米;30条隧洞23公里。
1999年,盘石头水库胜利竣工,保证了全市用水的源头。而工农渠的一部分引水工程却永远的藏在了盘石头水库的库区里:逝去的永远
到夏天汛期水会漫过坝顶,需要踩着坝上的过水桥才能到河对面
96.8大洪水冲塌了渠首的渠道,这是水毁工程施工现场
这座小桥是连接鹤壁将军墓村和林县黄花营村的交通桥
从渠首过了这座小桥就到了这里——漂亮的九江提水站,那些年的夏天,这里是游泳爱好者的乐园, 大多70前土生土长的鹤壁人都知道这儿,这个村叫将军墓村,我就曾经见过被称为将军的墓的那个大土堆
九江渡槽,每次去管理站时路过这里听到渡槽下面后山上流下来那哗哗的流水声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清爽
这里曾经有一个靠山面水的美丽的小山村:盘石头村。如果她还在,一定是现在最受欢迎的农家乐村
当年的淇河被当地人称为南响水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