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年
       

文史资料 - 鹤壁烧瓷业的兴衰
鹤壁烧瓷业的兴衰

 
作者:张国庆  加入时间:2017-3-8 23:38:02

 

 

 

鹤壁烧瓷业自唐至元绵延500余年,其烧瓷窑场遗址分布在鹤壁集河两岸,面积达84万平方米。明嘉靖《彰德府志·卷一·地理志》记载,“瓷窑场,在鹤壁社。”1963年、1976年、1978年,河南省文物文化局工作队、河南省博物馆、鹤壁市博物馆先后三次对古瓷窑遗址进行发掘,出土标本之多,瓷窑品种之丰富、装饰之优美在我国北方地区罕见,确认鹤壁烧瓷业唐代初创,宋金兴盛,元代衰落。其间因社会变迁,鹤壁瓷器烧造呈现不同特点。

 

唐、五代:创始发展

 

唐代烧瓷业初创,窑场主要集中在鹤壁集柏灵桥东、北两侧,产品种类单一,主要生产碗、瓶、注子、盂、钵、罐等平民用品。产品粗糙厚实,装饰简单,仅有花瓣纹、弦纹、戳点纹及菱形纹等。如现藏于鹤壁市博物馆的唐代白釉碗1、2、3号标本,胎壁厚近1厘米,内壁四周及底部绘有简单的花瓣纹、戳点纹,外壁无装饰,且胎色深浅不匀,间杂黑色小颗粒。黄釉碗Ⅰ型标本呈灰褐色,有小气孔和夹层。白釉钵1型标本釉面污暗,底座为素胎。黄釉注子标本黄釉泛褐,仅装饰11圈戳点纹、4道凹弦纹。

 

五代时进入发展期,烧造工艺趋于成熟。烧造的瓷器胎质较细,胎壁渐薄,制作工整,器形端庄,产品趋于精致。如出土的白釉唇口碗、白釉瓜棱腹注子,二者均器形优雅,釉质细腻,釉面光亮润泽。

 

鹤壁烧瓷业初创、发展得益于时代环境。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人丁兴旺,社会稳定,瓷器由上层社会进入寻常人家,社会需求旺盛。同时经过历史的积淀,唐代传统瓷器烧造技术日益成熟。可能因处于初创期,鹤壁窑相关技术经验储备相对不足,产品多为简单、耐用的平民日常用品。五代时,因社会动荡,鹤壁窑处于缓慢发展期,故窑场规模、瓷器种类、装饰题材等均未有突破。

 

北宋、金代:繁荣鼎盛

 

北宋烧瓷业时进入繁盛期,窑场规模扩展到河两岸,并以鹤壁为中心形成了寨前、耿寺、寺湾、崔村沟等窑场,并延伸到大胡地区和淇河流域。这一时期鹤壁窑普遍采用匣钵烧制术和刻花、划花和凸线纹等新兴装饰法,以当时最为时髦的莲花、折枝花等花卉类图案和吉祥语装饰器身。生产的瓷器胎质细腻精致,釉面纯净均匀,造型优美秀雅,远超前代。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新增了枕、碟、盏托、注碗、执壶、灯、盒等品类。如北宋晚期的儿童戏莲枕,通体施白釉,枕面中内凹,四周立面均绘有赭色带状卷草纹。枕面线条粗细相间,呈八棱形边框。边框内两小儿手执荷叶嬉戏,左侧小溪潺潺,溪间三朵莲花盛开,水草随波招摇。右侧细风拂柳,柳枝轻轻摇曳于儿童头顶,整体布局合理和谐。仿建窑的黑釉盏,通身黝黑光亮,并以棕黄色兔毫状流纹巧妙装饰,颇显古朴典雅。

 

金代烧瓷业持续繁盛,窑场遍及河两岸,产品由生活领域扩展到家居和娱乐领域,出现了枕、花瓶、笔筒等居家装饰性瓷器和哨、埙、人物等娱乐性瓷器。瓷器釉色以白釉为主,兼有黑釉、酱釉和黄釉,新增青釉、均釉、绿釉和茶叶末釉,注重窑变装饰。其间开始仿制定窑、汝窑和钧窑烧造瓷器,形成了刻、划、剔、印、绘、凸线纹、贴塑、镂空等系列装饰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剔花、白地绘划花最为盛行。白地黑花装饰法最具鹤壁特色,是鹤壁窑瓷艺的独创。同时山石、花草、水浪、动物、禽鸟纷纷登上瓷器,瓷器装饰更为精美。如金代白釉卧虎枕长34.2厘米、宽17.8厘米、高10厘米,全身浅红,虎斑蓝褐,蜷伏于地,前爪冲前,怒目龇牙,虎尾盘收。虎背为椭圆形枕面,中部下凹,白釉衬底,绘一古钱纹,边沿四角装饰以卷草花卉,外缘绘曲线纹,观之生动逼真。

 

宋、金烧瓷业的繁荣鼎盛得益于自身积极进取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北宋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鹤壁烧瓷业得以潜心发展。当时各窑场具有商业竞争与商标意识。他们在瓷器上烧制自己的姓氏作为产品标志。同时各窑场积极学习定窑、汝窑、钧窑和建窑生产技术并仿照生产,不断壮大自身。各窑场还积极探索并掌握了以煤当燃料的炉温控制、匣钵烧制技术和系列装饰法,故瓷器质量、花色品种大为提升。金代的持续繁荣得益于金大定四年(1164年)宋、金达成议和,此后社会相对稳定达30余年,加上鹤壁瓷窑属于民窑,生产自主性强,可据市场需求灵活安排生产。

 

元代:渐趋衰落

 

元代趋于衰落期。窑场规模萎缩,瓷器种类、样式和装饰锐减。主要表现为制作粗糙,产品粗笨,釉色欠佳、少光泽。装饰技法减少,缺乏艺术美。同时执壶、盏托、灯等传统瓷器以及仿定窑的白釉瓷器和仿建窑的黑釉瓷器相继停产,陈设性、娱乐性瓷器产量锐减。

 

特殊的时代环境导致了鹤壁烧瓷业的没落。一是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手工业者沦为工奴并遭受严重剥削,鹤壁烧瓷业发展遭遇阻碍。二是南北交通已经贯通,南方官窑价廉精美瓷器大量运销北方,鹤壁烧瓷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鉴于此,鹤壁窑场只能烧制无需长途运输及特殊艺术要求的罐、坛、盆等用品。从此,鹤壁烧瓷人才流失、窑场衰败。

  (作者单位:鹤山区地方史志办公室)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