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年
       

文史资料 - 淇河传说:“淇溪桥”与“淇河浚地”
淇河传说:“淇溪桥”与“淇河浚地”

 
作者:无名氏 殷钟学  加入时间:2017-3-5 8:46:52

2017-01-09 23:19:38

有关淇河的传说

由鹤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编纂、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淇河志》,不仅全面客观地记录了淇河的自然地理、河流及其保护与开发情况,而且从不同角度记载了淇河文化,传说故事便是其中的一个角度。下面选摘两则以飨读者。 

淇溪桥上奚县令

□无名氏

淇河上有一条小溪,人们把它叫淇溪,溪上有一座小桥。话说有一年海瑞被奸党诬告,朝廷罢了他的官,海瑞带着家眷回浙江老家。当时,浚县有个县令,是个贪官,曾被海瑞惩治过。他心怀芥蒂,听说海瑞被罢官,路过浚县大赉店还乡,就准备去奚落一番。

海瑞来到淇溪,正要过桥,迎面来了一队人马,跟迎接朝廷大员一样,煞是威风。来到桥上,海瑞一眼便认出是浚县县令,就是想不起叫什么名字。只见县令催马上前连声喊:“何处人等?快快让路,我们前来迎接吏部大人。”那县令骑着马,仰脸看天,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等到海瑞来到跟前才嬉皮笑脸地说:“唉哟!不知海大人驾到,有失远迎,今赋诗一首,聊表歉意。”说罢用手一指桥下溪水,吟道:

“有水谓之溪,

无水也为奚,

奚加鸟字为之鸡。

狮子上树惹猴笑,

凤凰褪毛不如鸡。”

海瑞知道是在奚落自己,随口吟道:

“有水谓之淇,

无水也为其,

其加欠字谓之欺。

君子落难小人笑,

虎落平川被犬欺。”

说罢,海瑞冷笑一声,扬鞭催马扬长而去。浚县县令自讨没趣,无奈灰溜溜地打道回衙了。

                                

淇河浚地的由来

□殷钟学

历史上,淇浚两县为引水灌溉、汛期防洪等摩擦不断,时有聚众械斗事件发生。

偏心家乡的王越为服丧曾居家6年,对这件事他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既要管,这位朝廷要员就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双方自愿接受,才显得公允,才不失自己的身份。但你想啊,王越是个极具智谋的人尖子,他怎能想不出一个既偏袒乡里、又听来貌似公正的处理办法呢?

这一天,王越将两县县令召集到一起,寒着脸训示:“为一条界河,多年来两岸乡民争执不断。作为地方主政官员,数年不能解决争端,平息纷争。任尔巧舌如簧,总难辞其咎!你们两个,给我拿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来!”接着就虎着脸挨个儿问:“你先说?还是你先说?”界河纠纷由来已久,想一下子理清千头万绪,怎么可能?两位县令此时只得低头反复说学生愚钝,请王大人示下。王越看两位县令的汗都下来了,这才说:“两岸百姓起争执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条河为两县公有,责、权、利不明。依我之见,今天就给你们两县把这条河分了。今后各管各的,各用各的,就不致再有以前的事件发生了!”两位县令虽头点得像鸡叨米,心中却暗笑:你王大人虽位高权重,一条河你咋能分成俩呢?今天我也开开眼,学一手。王越停顿片刻,郑重其事地说:“这当然要平等分割,让两岸百姓心无怨言。这样吧,我做主,河归淇县,地归浚县。一家一半,不偏不倚。你们说可好?”淇县县令一听,噢,把河分给我们县了。好!这回王越可没偏着浚县。地归浚县,河底才是地呀!河底就归你们浚县好了,我看你们还能在河底种出粮食不成?浚县县令也在心里嘀咕,心说王尚书你今天是咋的了?你从来都偏着咱们县的,咋只给咱们自己个河底呀?浚县县令虽觉得吃亏了,也只得随淇县县令一起点头应着:大人英明,大人英明。

很快,两个县的县令就明白王越的用意了:一到汛期,因河是淇县的,淇县就得负责防汛的投资与人工。如洪水淹了浚县的土地,这就是淇县没管好自己的河,还得赔偿浚县的损失。当年仅靠人力,防洪力量很弱,河流决口、改道频繁。河流改道后,淇县这边冲击出来的河滩地,也就成了浚县的土地。淇县县令这才明白上了人家的大当。

淇县这边还有浚县的土地,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直到现在,两个县的剧团演戏时,浚县那边,剧中的王越画红脸,表示此人忠君爱民,是个好官;淇县这边,戏里的王越却是个大白脸,表示他像曹操一样,是个奸佞之徒。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