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年
       

景点名胜 - 古村遐想
古村遐想


作者:梅桑榆  加入时间:2017-12-8 23:02:51
2017-12-08 07:00

 

  

  走进鹤壁古村落张家大院,便如同走进了历史。大院内明清至民国风格的建筑群,以及张家后人的解说,使我恍然生出一种“穿越”之感。

  一幢幢建筑无言而立,向我们展示着张氏家族曾经的鼎盛与历史的沧桑。十座大小不同、风格有别的院落,被高厚的寨墙所围,院落之间,有径相连,张家人入一门可通全院,陌生者入内如入迷宫。我们若无人引导,恐不得其门而出。由此可见大院规模宏大,布局工巧。宽可走马的寨墙上高耸的炮楼,显示出大院昔日的防御功能;各院落或高大或精巧的楼阁、厢房,显示出大院主人昔日的经济实力;一处处精美古朴的石雕、砖雕、木刻,显示出大院主人的审美趣味。然而,更令我瞩目的,则是各个院落房门上的石刻匾额。

  这些匾额,长约一米五,高约五十公分,材质优良,经百年风雨而无损。文字内容有居仁由义、里有仁风、惟善至宝、慎修厥德、勤俭传家、耕读传家、诗书门第,等等。字体端庄,笔力遒劲,古风俨然。匾额四周刻有各种浮雕图案,以增强其艺术性。这些匾额,体现了大院主人对中华文化的崇尚及其价值取向。据说,其中“居仁由义”一匾,因寓意与书法、镌刻皆佳,有人出钱十余万购买此匾,被张家后人谢绝。我睹匾窃思,张氏祖先在各个院落的门上镶嵌这些匾额,并非为了装点门面,假充斯文,而是将仁、善、德、勤、学,作为治家之道,将其嵌于门楣,让族人谨遵家训,朝乾夕惕,不可懈怠。也许正因为如此,张氏一族才能兴旺发达。张家后人的解说,印证了我的猜想:

  明朝末年,张氏三兄弟来到肥泉村,见这里南望凤凰岭,北倚黄牛坡,西傍太行鸡冠峰,且有一眼直径四尺余的巨泉,泉水日夜奔涌,形成溪流,绕村而过,觉得此地风水甚好,便在此建房安家。这便是倚坡、望岭、面水的张家大院之发端。三兄弟一世务农,第二代中的张建行开始前往山西经商,做皮货、食盐生意。此后,张家世代治家有道,经营有方,终成富甲一方的旺族,至张士成一代达到鼎盛。

  张士成乐善好施,为富而仁。他重视教育,特于大院内开办学堂,聘请教师,让本家族及全村子弟免费入学。家中的骡马喂饱后就拴在街里,无论是亲戚邻居,还是附近村里的乡亲,想用牲口,只要说一声就可牵走。他平时与长短工同饮食,共劳作,伙计们家中遇到困难,他都热心相帮。据《张氏家谱》记载:“1942年大旱,1943年青黄不接时,贫苦农民无以充饥,士成借粮舍饭达半年之久,救活了大批饥民,被誉为大善人。”张家后人的叙述更为具体,他说:“为了救济饥民,我爷爷在肥泉村口架起两口大锅,熬粥赈灾,每天要供给200多灾民的饭食。一连数月,家中6个粮仓的粮食全被吃光,他又靠自己的名望,向周围有余粮的大户人家借来500辆牛车的粮食施舍灾民。那几年,我爷爷救济的灾民不下万人。

  出了张家大院,已近中午,我们遂乘车返回鹤壁市区。暮春时节,村树繁茂,麦野葱茏,满目青翠。我眺望车窗外的景色,不禁浮想联翩。张氏由兄弟三人发展为显赫一方的大家族,经历了多少曲折坎坷?其间有多少感人肺腑,乃至起伏跌宕、惊心动魄的故事?他们的发家史有何值得后人借鉴之处?走马观花的我不得而知。遐想间,电视台反复播放的一组公益广告词“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等语,忽然在耳畔响起。张家大院那些匾额,虽然多刻于百年前,但匾上文字的含义,不正与当今所倡导的价值观基本相同吗?张氏家族正是对这种价值观的信奉与坚守,才一步步走向昌盛。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对国人精神的影响之深远,其生命力之强大,虽历尽劫难而长存。

  我不由得想起曾经参观过,或通过媒体了解的皖南明清古村落,以及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的山西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等等。当年,这些古村落和大院的主人们,其治家之道与发家史,与鹤壁张氏家族在具体内容和过程上虽有差异,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崇尚和价值取向却有共同之处。而今天所说的“善作魂,勤为本”云云,也是这些家族立身处世、由弱而强的根本。比如山西李氏家族,世代扶贫济弱,每遇饥荒之年便广设粥棚,接济灾民,并多经常为公益事业或灾区捐赠巨款,便是例证。

  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可谓是所有崛起于一方的大家族、古村落之魂。

  作者简介:梅桑榆,原名梅晓东,安徽凤阳人,著名杂文家、中国作协会员。已出版杂文随笔集及历史专著十余部,在全国报刊发表文章千余篇,作品多次获奖,并被选入《中华杂文百年精华》《中国当代名家随笔精萃》等百余种选本。现居北京。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