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夏,侵华日军与中国军队在武汉决战。为了保卫大武汉,最高统帅部命令全国各战场,协同作战,以牵制日军主力部队。在聊城,范筑先将军为配合武汉主战场,迅速制定了亲率部队攻打济南,切断敌人后方供给线的“东征”计划。政干校也决定成立“战地服务团”,随部队上前线,为部队服务。父亲不仅有幸地成为了“战地服务团”的一员,而且被任命为小队长。
在前线,“战场服务团”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宣传和发动、动员群众支援前线。在紧张的行军打仗之余,父亲几乎每天还要在枪林弹雨中为《抗战日报》写战地通讯,把东征前线战事及时报道出来,激励部队、鼓舞民众。
战斗是惨烈的,然而,也正是在这样残酷环境的锻炼中,父亲愈发地坚定和成熟起来。
在鲁西北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十多天的激烈战斗,范筑先将军制定的“东征”战略目标胜利完成。随后,“战地服务团”也光荣完成了任务返回学校。不久,第一期学员毕业,父亲留校,被任命为聊城政干校训育处辅导员。而且,在一次与校长张郁光(共产党员)的谈话时,深思熟虑的父亲郑重地提出了申请加入共产党的要求。
1938年深秋,恼羞成怒的日军开始向鲁西北疯狂反扑,聊城保卫战即将打响。为保留抗日的火种,政干校全体师生奉命撤离聊城。在撤离的当天下午,密集的枪炮声、飞机的轰炸声便从城里传来。在撤离隐蔽的三、四天的时候,从聊城方向传来噩耗,范筑先将军、张郁光校长及五百余名抗日将士全部阵亡,聊城失守。消息传来,政干校一千多名师生无一悲痛欲绝。形势愈发地困难和严峻了。庞大的队伍,在乡下别说隐蔽,就连吃住行都成了问题。况且,由于形势的骤变,还时刻有被集体逮捕或集体枪决的可能。
中共鲁西北特委指示:政干校党组织,化整为零,保存实力,分散到广大农村隐藏。伺机发动群众,组织革命的抗日武装。
父亲被分配到自己的老家朝县。到达朝城后,父亲便准备去朝县育政处报到。在城里,遇见了原来在县“动委会”工作的小学同窗谢春风(解放后在铁道部工作)。谢立即把父亲拉回家中告知:县长张守中已叛变,正在大抓共产党嫌疑分子。尤其是聊城政干校的人,抓到后更是格杀勿论。
不得已,父亲便先在谢春风家中住了下来。在那些天里,父亲和谢春风一边联系同学、一边寻找组织,最后他们商定,如若再找不到组织,便一起奔赴延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