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一卷 2017年
       

文史资料 - 纣都朝歌的文物佐证
纣都朝歌的文物佐证
 
作者:燕昭安  加入时间:2017-11-29 17:17:23

2017-11-29 09:09:20


河淇间示意图(地图选自郭沫若《中国史稿地图集》)


□燕昭安

怀疑纣都朝歌的学者总是强调一个理由:纣都朝歌没有考古发掘方面的实物证明。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国家考古所曾经来淇县发掘,结果失望地宣布朝歌古城没有文物支撑,还说什么“挖地三尺”,“地毯式勘探”云云。这个说法迷惑了一部分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非也。1998年,王迅、唐际根等4位专家,确实到鹤壁进行过调查,但只是调查,绝非“挖掘”更非“勘探”。几位专家7月14日上午到达鹤壁,一直到17日上午,算起来共3天时间,看了鹤壁辛村、大赉店、淇县的摘星台、晾马台、常屯等10处遗址。当时正值秋季,遍地青纱帐。这样走马观花,与“地毯式”“挖地三尺”的说法相差太大。

1998年那次调查,仅是国家及省级专家很多次文物考察中的一次。目前正在整理出版的《朝歌文物》一书,收录了淇县文管所的档案材料,记载了数十次专家学者的考察活动。多数专家认为,朝歌尽管没有挖出甲骨文和完整的城址遗迹,但还是有大量考古文物佐证的。个别学者认为纣都朝歌缺乏文物佐证,其实是一种误解。

比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卫国故城”,现存有四段古城墙。作为康叔卫国的国都,淇县现在还保留有四段卫国古城墙,分别在现朝歌文化广场南、京广铁路老煤建公司、银河纱厂至医药公司院内、县林业局院内,残高5至8米、长30米到1000多米。最长的一段卫国古城墙是朝歌文化广场南那一段,残高2米到3米,长达1000多米。2006年,国务院将“卫国故城”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批的“国保”周朝古城还有宋国故城(商丘)、黄国故城(潢川)、滑国故城(偃师)等。

国务院公布为“国保”单位的“卫国故城”,古城墙仅是其中一部分,它还包括位于东关的“制骨作坊”,位于现西坛小学的“冶铁遗址”,以及摘星台等多处遗址。

卫国设立与武王伐纣仅隔3年,《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卫康叔的卫国都城朝歌就是原来的商都,在“故商墟、居河淇间”。所以我省著名考古学家曹桂岑先生等许多学者认为,现在淇县保存的古城墙,不但是卫国古城,而且应该是商末朝歌城墙。

有人对淇县朝歌的位置算不算在“河淇间”存有疑虑。商周时期黄河从荥阳就折向东北,经邢(今温县西)、牧野(今新乡、卫辉)及滑、浚之间。于是就有人认为“河淇间”应该在淇河以东、黄河以西。其实这是个误解,这种说法只认大伾东的黄河,而忽视了牧野之南的黄河。武王伐纣和周公二次东征,都是从陕西向东,在孟津渡过黄河,到朝歌为止。淇水出太行向东,然后折向南注入黄河,那么,朝歌及牧野的位置,北面、东面是淇河,南面是黄河,不正好位于“河淇间”吗?在郭沫若《中国史稿地图集》中的地图上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朝歌城内的摘星台,是商纣王时期的遗迹。清乾隆《淇县志》载:“摘星楼,一名妲己台,在县城西北隅与城相接。相传是纣与妲己观朝涉之处,今遗址尚存。”摘星台南面的观察室内,可以看到清晰的夯层、夯窝。

在朝歌城东8公里的淇河西岸,有帝辛陵(纣王墓),现存高10米,长70米,在墓前4米高的墓碑上,刻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史学会首任执行主席周谷城题写的“纣王之墓”几个大字。清乾隆《淇县志》载:“纣王窝,在县东十五里四流口社淇河内,相传殷纣葬于此,故名。”明初刑部尚书刘希鲁过淇县曾写诗:“不向平原卜寝陵,急湍深处缔佳城。时时澎湃惊人耳,疑是当年叱咤声。”明嘉靖淇县知县方员也写有《纣窝滩声》一诗。

安阳殷墟没有帝辛的陵墓。中国社科院殷墟考古队队长唐际根在《殷墟:一个王朝的背影》中写道:殷墟“西北冈”的王陵区,共发现九座王陵,其中八座墓葬都是带有四条墓道的大墓,唯独纣王的墓仅有墓室,没有墓道,是一座没有完工的半截子工程。帝辛没有随其他商王葬在殷墟,淇县淇河西岸的帝辛陵就成为世上唯一的纣王的陵寝。

淇县城东南有著名的折胫河,又称“斮(zhuó)胫河”。相传商纣王“敲骨验髓”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清乾隆《淇县志》载:“斮胫河,源出县西北三里,东南流入卫河。昔殷纣斮朝涉之胫即此,因名。”

朝歌有商纣王遗址摘星台、鹿台等,朝歌及周边有钜桥、大赉店、纣王殿、牧野等近百个与商纣王有关的地名,这些地名是历史的“化石”,绝不会是空穴来风。

甲骨文卜辞中也有许多可以证明纣都朝歌的记载。甲骨文考证大家罗振玉在《殷墟书契考释》中说:“迁必在帝乙之世。”郭沫若在《卜辞通纂》中讲:“帝乙末年必有迁之事。如无此事,不唯旧史料中有多少事实成为子虚,即卜辞中有多少现象也无从说明。”

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零口乡西周窖藏出土了西周青铜器利簋(guǐ),其中的3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地点等,与《尚书》记载的牧野之战完全吻合,也进一步证明了《尚书》对这段史实记载的正确性。

文物发现这种事,可遇不可求,急不得。暂时没有完整城址那样的重大文物发现,并不能轻易推翻几千年来众多的历史文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秦始皇兵马俑,2000多年后才被发现,你能说1974年那几个农民打井打出陶俑头以前,兵马俑是不存在的吗?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站由淇县之窗网站运行和管理。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9020854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