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化新闻 - 上峪乡培育果桑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上峪乡培育果桑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醉美淇河靓丽上峪  加入时间:2016-3-17 14:49:53

2016-03-15 醉美淇河靓丽上峪

原题目【上峪乡绿色行动】培育果桑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为突出桑园桑蚕文化,延伸树相关产品产业链,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经济条件富裕的山水桑园。上峪乡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到桑园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义务植树活动,在200多名党员及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共栽植10000余株桑树苗。

    植树活动一开始,所有人员的热情都很高涨,他们整垄挖坑、扶正树苗、挖土填坑、挥锹培土,每道工序都做得十分认真。在活动中,他们一边植树,一边相互讨论种树的方法、间距、后期养护等,确保植一株、活一株。

  通过此次植树活动,提高了全体人员的植树造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强化了保护生态平衡和绿化家园的责任感,同时增强凝聚力及团队精神,为推进我乡生态和文明建设,改善全乡生态面貌贡献了一份力。

 

 

 

 

今天我们在桑园村种桑树,桑园村和桑树有什么渊源呢?《诗经.桑中》有这样的诗句“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要我乎上官,送我乎淇之上矣。”诗的大意是:心中想的谁?姜姓大姑娘。约我桑园中,邀我到上官,还到淇河把我送。这首诗说明早在三千年前淇河边应该有许多桑树林,桑园应是这许多桑种桑养蚕的地方之一。听村里的老人说,多年前这里家家养蚕、户户种桑,桑织品还专供朝廷使用呢。

所以,桑园村是因桑树而得名的。

 

淇河岸边的桑树园

 桑园人因应桑文化的历史优势,不断创新发展,将桑产品打造成一种产业链,将桑文化发展成一个品牌。引进了三誉同丰、淇昌等农业公司,目前该公司在该村流转荒山和土地5000多亩,公司就业农民40多人,每年为该村工人发放工资30余万元。20143月建立了占地48亩的果桑园,2015523-615日,上峪桑园首届果桑采摘节开幕,游客累计达到20000余人次,经济收入达10万元。

首届果桑采摘节的牌子还在,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桑园发展预期:依托桑树文化,注册桑园村商标,拉长蚕桑产业链条,开发桑叶面、桑叶茶、果桑酒等系列特色旅游商品,继续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经济,以产业支撑来增强桑园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全乡产业脱贫的道路上再树榜样!

2016年5月,桑园将举办第二节果桑采摘节,有桑果采摘比赛、桑衍生品展示、文化演出等系列活动,规模空前,精彩不断,期待您的参与!


 
     
上峪乡培育果桑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