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艺作品 - 淇河畅想

淇河畅想
 


作者:草根蚂蚁  加入时间:2016-3-13 17:02:40

2016-03-13
 

    同大多数河流一样,淇河也走着相同的一条道路——向东。

    凡水皆有源,淇河也是如此。溯源向西,穿过倔强的太行山,就进入到山西地界,在山西省陵川县的棋子山,淇水由此流出。科学家根据水文勘探,推论淇河诞生于五亿年前,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很难说清楚从何年何月开始有了淇河,我们只能用神话传说中常用的一句话来表述淇河的年龄,“那是很久很级以前”。

 

    淇河是一条“诗河”。对于一条河来说,千百年不算长久,在中华文明的记忆中,淇河已经有3000年历史了。当远古的先人在淇河岸边用诗歌倾述爱情、赞美风景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大多数都还没有姓氏。一部《诗经》305首诗歌,有36首描述淇河,她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地位可想而知。后人把淇河誉为“诗河”、“诗经之源”是有根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千百年来,淇河流淌的不是水流,而是“诗流”。自先秦以至清朝,流传有数百首诗词歌咏淇河,“诗河”两岸曾经印满了这些大诗人的足迹,淇奥竹林中曾经回荡着诗人们的吟唱。可以说,淇河——她的每一粒石子都刻满诗句,每一道涟漪都应和着韵律。

 

 

    淇河是一条“史河”。远古时期,这里曾经受过沧海桑田之变。淇河两岸被冲刷的土层中,埋藏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遗迹。史前的神话传说给淇河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女娲补天、大禹治水、仪狄造酒、周文王演绎太极八卦,这些与中华民族息息相关的故事最早在这里发芽。沬邑盛世,朝歌衰亡。武王伐纣,东周兴昌。卫国淇园,赵国城墙。蜀寨阿斗,隋国粮仓。淇河岸边是殷商四代帝王一百年、周朝、卫、赵近四百年的都城,淇河曾在五百年中环绕殷和卫的京畿。这里还是中华林姓、牛姓、石姓等多个姓氏的发祥地,这些姓氏的背后都有着惊天动地的故事。多少年来,无论是太平盛世,或者是烽烟乱世,淇河都以她母性的眼光,静静的观望。远古的洪荒早已退去;夏代的族群之争偃旗息鼓;商周的刀光剑影化作风烟;春秋战国的群雄争乱已成往事。淇河流啊流,两岸的时光都融入静静的水流,她兼收并蓄的把一切都化作东逝水。今天,当我们了解了淇河的历史,会有发自内心的感叹。在中华民族辽阔的版图中,淇河可能只是一条细细的银线,但就是这条银线,为我们民族的华裳缝补着密密的历史针脚;就是这条银线,装订起中华民族历史的鸿篇巨制。

 

    淇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淇河流进鹤壁,在太行山的山脚下拐了一个大大的弯。那里是上峪乡东南山村青岩山石绝峰,山——在这里为水收紧了胸膛,水,轻轻地抚摸着大山的身躯。在这片悬崖峭壁之下,水和土地交融,泾渭分明的为我们刻画出一幅气势宏大的阴阳太极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绝非偶然,3000年前,当一位哲人被囚禁于此的时候,他肯定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周文王,这位千古智者在天然太极图的自然力量面前,忘记了国家之争,忘记了权力之争,忘记了个人命运之舛。他面壁思索,推演出“易生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五行”,我们民族的哲学思想在这一刻被点燃,《周易》由此诞生。

 

    淇河就是这样一条河,纯洁而富有诗意,所以有了《诗经》;古老而富有哲理,所以有了《周易》。

 

    告别了大山,淇河就流入了丘陵,这里仍然是山的延续,但已不是父亲的角色,更像是兄长,让人可以毫无忌惮的亲近。几千年来,有多少淇河儿女在这里繁衍生息,谁也无法统计,但面对这么一片丰饶而祥和的田野,千古之人都会有同一种感觉——这里是母亲的怀抱。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但时间已经不是过去的时间。时代在变迁,景色却依然。今天的淇河美丽依然,从太行山脚下,一直到鹤壁新城,沿途的景色美不胜收。湿地公园、原始森林、地幔之窗、金山古寺,历史人文,自然景观数不胜数。如今的淇河像藏在古籍中的一页秘籍,是等待一把钥匙打开的风景宝库,是一片未被开发的、美丽的处女地。

 

        鹤壁因淇河而有了灵气,因淇河而有了青春,因淇河而有了厚重,因淇河而有了生命力。

 

    鹤壁之美,离不开大美淇河。作为鹤壁人,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称颂我们的城市,称颂我们的母亲河都不为过。有人说,一座城市有一条河是幸运的,建筑是城市凝固的音乐,人——是城市的音符,道路是城市的旋律。那么,淇河,就是涵盖这所有元素的乐章,是我们城市永不休止的交响曲。



 
     
淇河畅想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