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听到一首歌叫《越单纯越幸福》,王筝唱的,我没有搞清楚王筝是谁,没记住歌的旋律,歌词说些什么,只记住了它的名字。
对单纯这个词感兴趣,源自于一哥们最近做的一件事。他在大街上“见义勇为”了一次,在淮河路看见两个小偷在偷一位老大爷的钱,他看不惯,就上前制止,小偷要打他,身强力壮的他却把小偷打跑了。在酒桌上他讲事情的经过,底气十足,毕竟是干了好事。但几个一起喝酒的朋友听得却暧昧,大家嘻嘻哈哈的借此劝了他不少酒,一声声“好人好人”变了味,似乎都有了醉意。我当时想:“这老弟太单纯,要是那两个小偷带着凶器,伤着你怎么办?”
过后,单纯这个词就堵在心里,挥之不去。
查了查百度,有人问“单纯是什么?”百度说:是一种对世界本质的全然相信。哲学词汇,耐人寻味,简单思考了一下子,没搞清楚,我理解为——轻信。
与我有同感的人估计不少。
和年龄相近的朋友聊天,谈人生,最多的一句话是“那时候年龄小,太单纯。”是啊,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经历了生活的喜怒哀乐,方才悟透了禅机,成功都因为成熟,而失败都归罪于单纯。没升到“付科”是单纯,没找到好老婆是单纯,没发财是单纯,没交到有财有势的朋友是单纯,总之,单纯好像成为了一种罪过,一种错。
曾记否?年少时我们都因单纯而“轻信”过。
我们那个年代的“时代英雄”是雷锋,记得上小学时曾经到大湖新华书店二楼看过“雷锋事迹展览”,发现在“旧社会”,雷锋家的锅给地主打烂了,在玻璃橱窗下的铁锅赫然有一个洞,但被砸下来的那块锅底比锅上的那个洞大很多。尽管如此,我们都坚信这就是雷锋家的锅。
没有人去思考为什么?没有人问:为什么雷锋家砸下来的锅底和锅上的洞不一致?即使我后来明白了,那个年代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一个“雷锋事迹展览馆”,成千上万个展览馆都有雷锋家的锅,但我依然坚守着这份单纯和轻信。
因为单纯和轻信,我们都做了许多好事。搞“向阳院”时,我们义务劳动为家属院清垃圾,早晨五点就起床,没人迟到,大家拼命的铲垃圾、运垃圾,每个人都弄得臭烘烘的。在马路上捡到一毛钱,就是要执着的交给“警察叔叔”,大街上没有,就到派出所去,不怕麻烦。有老人过马路,一定要搀扶,十几个小学生搀扶一个老大妈,即使是老大妈腿脚利索也要搀。那时候我们在中山住,常常有外地的老乡拉着平车往家运煤,十分辛苦,我们就天天等在杨邑南大坡,帮他们推车,甚至连学校都忘记去。那些“不成熟”的事情给我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至今仍感染我,我没有忘记那个时代的单纯,累,却幸福。
工作关系,最近我接触了几个“鹤壁好人”:30年坚持救助牺牲战友家庭的退伍军人亓国杰、30年在淇河救人16次的“板寸哥”韩海江、推着老妈看世界的孝子窦东海等等,发现他们都是单纯而快乐的人。
韩海江有一句话让我很震撼,“每一次救人时都没有细想,每一次救人后都十分后怕。”朴实却实在,救人于水火是不容思考的,一个不“单纯”的人在千钧一发时瞻前顾后,左思右想,是救不了人的。每一次救人对韩海江而言都是一次危难,他很可能被溺水的人拉下水底,同归于尽。这一点,只有溺水者和救人者最明白,但他仍然一次次义无反顾,危险并没有让“单纯”的韩海江们变得“成熟”,在他们身上,单纯不是一种轻信而是一种坚信。
和他们的交流给我启示,因为单纯,所以幸福,单纯的价值在此可见一斑。
单纯不是幼稚,更不是无知,它应该是一种对生活对世界本质的完全相信,相信痛苦的背后会幸福,相信背叛和欺骗的背后有善良,相信庞杂生活的背后有支撑世界运转的真理。相信爱,相信好人有好报,这样,才会去追寻,才会甘愿单纯。单纯是一汪清澈的水,纤尘不染,单纯是一张白纸,不许胡乱涂抹,单纯是一件薄薄的衣裳,穿在身上让人一眼就看见。单纯是洁白的,没有杂质,没有修饰,更没有做作。单纯是天然的饮料,不含有任何色素和添合剂,顺其自然。单纯拒绝任何包装,哪怕这包装是善意的。想起单纯,我们就想起过去,童年时、少年时,这种回溯也是一种探索,因为我们仍然需要单纯,重寻单纯是个深化、提纯的过程,这种重寻是人生经历了许多磨砺之后,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单纯的回归。
有人说,跨越少年,你将与单纯告别。其实不然,单纯不是少年的专利,我们内心都雪藏着真诚的单纯,当单纯坦露,就像阳光普照,人生就会变得温暖。朋友,单纯点吧,我们永远都需要一份单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