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评论探讨 - 再说“沬”

再说“沬”
 


作者:姚慧明、岳武佐、郑厚德  加入时间:2016-12-22 10:20:34

    摘要:由于古汉字知识的贫乏,而单凭主观臆测,笔者曾误将“沬”训作“沬水”,当偶尔看到腾讯网《话说朝歌·沬邑》视频后,笔者顿悟,觉得“沬”不是“沬水”,只是古地名。因为“沬”在辞书和古文献中找不到训为水的例证;字源解诂的结果,“沬”也压根儿不是水。

    关键词:沬;沬水;沬邑

    “沬”即“沬水”认识的反思

    2006年,笔者曾与《淇县之窗》网站站长郑厚德先生合作《说“沬”》一文,发表于当年12月31日《鹤壁日报》上。此文除了说“沬,古地名,春秋时卫国一邑——沬邑、沬乡”,“亦作妹”,“妹邦(古代诸侯的封国为邦)”。还说“沬”即“沬水”。至于“沬水”虽“查遍地图却无踪影”,仍坚信“无疑”古代淇县境内有“沬水”这一条河。
    当时为什么确信有“沬水”呢?
    回忆起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就莫名其妙地产生了“沬”即“沬水”的概念。猜想,是否“沬”字有三点水偏旁,就简单轻狂地以为与“淇”“江”“河”“淮”“济”相类,盲目地以为必然是一条“河”。此为一。
    再者,古沬邑即后来的朝歌所在地淇县流传一种说法:流经朝歌的两条小溪,一为"泲"一为"沬"。"泲沬"音"姊妹"(
mèi)。大的为“泲(姊)”……小的为“沬(妹)” 。而且,这两条河在当下淇县境内的河流中还有确指。
    写《说“沬”》一文时,曾广查辞书:想弄清“泲”,是否读“zǐ”。一般辞书都标注“泲:音
,同‘济’”,并无的读音。如《汉典》:“泲 jǐ 古同‘济’,济水,古河名。”因此,对这种说法曾怀疑过。但当发现确有辞书标注“泲”读“”时,就有点儿相信了。如《说文解字》:“泲 沇(yǎn)也。东入于海。从水,(姊去氵)声。子礼切”。《汉辞网·古诗词》给《诗经·泉水》中的“泲”注释:“姊去女加氵,音子,水名。”至于这“泲水”的详情,诸如:源头、长度、流域等,并未彻底弄清,就轻率地对“泲沬”是两条河的说法确信不疑了。还自圆其说道:
    (“泲沬”这两条河)虽未有辞书认同,但颇具情理。作为卫邑的“沬”即后来的“朝歌”,虽贵为殷商都城,名气显赫,但当时的人们不一定关心它命名的原因,对“沬邑”之名源自“沬水”的事实,工具书或典籍未载也不难理解,何况,由“姊妹”而“泲沬”的“泲”“沬”二水原本是两条不足以在地图上显示的小溪,其命名也极具地方局限性,作为河流人们知之甚少是很自然的。(《说“沬”》)
    最近,偶尔看到腾讯网上由记者兄弟、鹤壁信息港、鹤壁在线联合摄制的相关视频《话说朝歌》,说朝歌的前身“沬”或“沬邑”之名源于“沬水”,并现场指认所谓的“沬水”河道遗址。但对“沬水”相关的历史和文献信息语焉不详。于是,笔者突然对“沬水”是否真的存在,产生了莫名的怀疑。对曾经的认识和表述也失去了自信。这即是本文产生的原由。



腾讯视频网络截图

    古“沬水”的存在缺乏文献佐证

    古代的水道——河流名字,多为带三点水的单字,但并非所有带三点水偏旁的字都是河流的名字。如音“mèi”的“沬”,辞书和文献中查不出其作水的义项,更无“沬水”一词的例子。
    “泲沬”虽音义似乎暗类“姊妹”,但同时作为两条河名,同样也找不到文献证据和辞书证据。合理的猜想和凭空指认都不足为信。
    “沬”假如真的是一条河“沬水”,且是旁朝歌古都流过,那么它也应该是标标准准的京畿之河,地位不应逊于淇水。甚至,认为朝歌前身沬邑的名字,即来自于沬水,这沬水的身价更应非同小可。但事实是淇水流进了《诗经》、《山海经》、《水经》、《〈水经〉注》,以及历代大量的诗词歌赋、国画、书法、联语等文艺作品中,但历代典籍文献包括一般文艺作品中,竟至今仍未发现作“水”的“沬”的影子,能见到的,仅是作地名“沬乡”“沬邑”的“沬”字,岂非有悖情理?

    和“妹”通假的“沬”纯粹是地名,压根儿不是水名

    一、已知辞书和文献中“沬”全有地名的义项:
    《新华字典》:“沬mèi古同“昧”,微暗。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淇县南。”
    《现代汉语词典》:“沬mèi商朝的都城,又称朝歌(zhāogē),在今河南汤阴南。”
    在线《汉典》:“沬 古地名,春秋时卫国一邑——沬邑、沬乡,在今中国河南省淇县南。”“妹 (5) 古邑 [Mei city]。在今河南省淇县”。
    《辞海》:“沬(一)(mèi)通‘昧’。晦暗。《易·丰》:‘日中见沬。’古地名。春秋时卫国的一邑。在河南淇县南。《诗·鄘风·桑中》:‘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二)(略)。”
    《康熙字典》:“沬 音妹。卫邑名。《诗·鄘风》沬之乡矣。亦作妹。《书·酒诰》明大命于妹邦(大意:在卫国宣布一项重大命令)。”
    其实《书·酒诰》中还有一语:“小子惟一妹土”(大意:殷民们要一心留在故土)。
    《书·酒诰》即《尚书》中的《酒诰》篇。《酒诰》是周公旦假卫康叔在其封地卫国宣布戒酒的告诫之辞。那么,这里的“妹”指的是卫的都城,即后来的“朝歌”,而“妹邦”“妹土”,代指“卫国”。
    《古本竹书纪年·周武王》:“十五年。肃慎氏來宾○初狩方岳。诰于沬邑○冬。迁九鼎于洛。”此可与《书·酒诰》相印证。
    《今本竹书纪年》载:“武乙,名瞿。元年壬寅,王即位,居殷……十五年。自河北迁于沬。”又载:“文丁元年丁丑。王即位。居殷。自沬归殷邑”。


    二、“帝乙归妹”一语多次出现在《周易》的卦爻辞中。意为:帝乙迁回到妹(沬邑)(另一观点是“帝乙嫁妹”另当别论)。
    史学界大家们不少论及“归妹”中的“妹”或“沬”为地名:
    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颜师古等《五经正义》引《帝王世纪》云:“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朝歌即“妹”的前身。
    近代甲骨文大家罗振玉在《殷墟书契考释》:“迁沬必在帝乙之世”。
    当代国学大师郭沫若《中国史稿》:“帝乙末年,迁居到沬,即在今河南淇县朝歌。”郭沫若《卜辞通纂》:“帝乙末年必有迁沬之事。如无此事,不唯旧史料中有多少事实成为子虚,即卜辞中有多少现象也无从说明”。


    三、作为地名的“妹”和“沬”,“妹”当是本源、母字,“沬”作通假字。
    “妹”作地名最早出现在《尚书》:“妹邦”“妹土”。《周易》:“帝乙归妹”。另发现中国先秦史籍《逸周书·王会篇》中记载有东南江浙一带曾有个“姑妹”小国,显然这国名中的语素“妹”也作地名。 
    而与“妹”通假的“沬”,也作地名较晚出现在《诗经·鄘风·桑中》:“沬之乡” ,《古本竹书纪年》:“沬邑”和《今本竹书纪年》“迁于沬”。 
    较早出现的“妹”字的“女”字偏旁,带着母系社会造字的痕迹,明显应比三点水的“沬”字为早。这就是说不管造字之初的“妹”,还是通假的“沬”,压根儿都不是水,可作地名,与河毫无关系。

    四、再看“沬”字的字源解诂: 
    甲骨文从“爪”从“皿”从“页”,象一人跪坐於盤皿前洗脸。

               
    金文从两“爪”,从倒“皿”,从“页”,从数点(◎)。“页”象人形而突出头部,全字象两手持皿倒水洗面之形。数点(◎)象水滴之形。金文表示洗面,嚣白盤:“嚣白(伯)媵嬴尹母沬盤。”

         

    一说金文象倾盆浴洒之形(郭沫若)。
             

   小篆改为从“水”,“未”声的形声字。《说文》:“沬,洒面也。从水未声。湏,古文沬从页。”段玉裁注:“,古沬字。”又云:“从两手匊水而洒其面,会意也。”“沬盤”即洗脸用的盤。
                    

    “沬”又表示终。颂鼎:“万年沬寿”,金文“沬寿”即终寿、满寿之意(夏渌(1932-)著名古文字学家,原名王先智)。
    字源解诂的结果,也说明“沬”压根儿与水无关,它从来都不是河。


    五、在古文中,单音节词较多。文献中我们看到的以单音节出现的“沬”均为地名,从未发现它作水名;其实想一想,它也不可能同时身兼两职。即使将“沬”变作双音节“沬水”在古文献或辞书中也从未出现过。
    但有一例外,至今发现唯一将“沬”作水讲的辞书就是《康熙字典》:“音未。水名。”即是说“沬”作“沬水”时,“沬”读作“wèi”。这也说明读作“mèi”的“沬”非水。而“沬”读作“wèi”的“沬水”详情,文献辞书上也很难查到。


    六、假设“沬”可以水名身份存在,那么类似与“江、河、淮、济、清、淇、洹、濮、汤、漳”等相关的地名如:江东、河西、淮滨、济源、临清、淇奥、淇上、洹北、濮阳、汤阴、临漳等地名不应阙如,按理类推,同样应该有诸如“沬东”、“沬源”、“沬上”、“沬滨”、“沬阳”、“临沬”等之类词语存在。但这些词语各类辞书和古文献上一个也没有发现过,这也足以从反面证明“沬”只能是地名,而不是水名。
 

    参考文献:
    [1]《说“沬”》郑厚德 姚慧明2006-12-31 《鹤壁日报》
    [2]《汉辞网·古诗词·泉水》:http://www.hydcd.com/gsc/htm3/gs042024.htm
    [3]《逸周书·王会篇》:《孔子、刘向的王会解第五十九》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9d241aebb8.aspx
    [4]《话说朝歌·第一章 沬邑》记者兄弟、鹤壁信息港、鹤壁在线联合摄制,腾讯网播出 https://v.qq.com/x/page/q0337vie77n.html
    [5]沬-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MVkC10J5dingbl3KDkx439OTitdPTBUdgfyN75RV891vwZT-n5C8Ka0O_5w4Fgl4uAgT4BTDysG6s48beV2RbF8Dr4sHJJYom7FNR7KwP7#1
    [6]燕昭安:《商朝帝辛的都城在朝歌》燕昭安-朝歌笔记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281010102x2si.html



 
     
再说“沬”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