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运动的开展是有内在原因的。
1960年是三年大跃进的最后一年,人祸又遭天灾,加上苏联撤走专家,停止经济援助,全国经济已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据官方统计,全国人口减少了1000万,主要是饥饿问题。不得不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降低了工农业生产指标,农村实行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不少地方还借地给农民单干;工业强调“退够”,没有原材料保证的企业一律下马。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农村六十条》、《工业七十条》、《高教六十条》,甄别平反冤假错案,给知识分子摘“资产阶级”帽子,大跃进的错误部分地开始纠正。形势稍见好转。
1962年下半年,中央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八届十中全会,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并把当时党内关于国内形势、关于恢复农业生产的办法、关于干部甄别等方面存在的意见分歧和不同主张,斥之为"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分析批判。从而,使国内的政治风向发生逆转,刚刚进行不久的、对扭转困难局面极为重要的纠"左",又变成了反右。
八届十中全会以后,中央主要领导为了"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决定在全国城乡发动一次普遍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大规模的阶级斗争。这就是所说的四清运动。
四清运动,简称四清,是1962年底至1966年,中共中央在中国农村逐步开展的一场政治运动。四清运动最初称“小四清”,是以“清工分,清账目,清财物,清仓库”为主的;后来扩大为“大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农村的叫四清运动,城市里的叫五反(即: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到1965年合称叫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鹤壁市的四清运动是先搞“新三反”,即反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开始运动搞的和风细雨,靠自觉革命,靠专业队伍审查。不久毛泽东指出,运动中暴露出的矛盾“不是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而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代表人物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运动开始加温了。
鹤壁市在四清运动开始之前,根据省委的指示,先抽出100多名干部到焦作进行了一次集训。说是集训,实际上是一次整顿。组织者是省委四清总团团长、副省长李××,让集训干部先“洗手洗澡”,后上阵。
可以说,鹤壁市的四清运动,是在“焦作四清集训”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焦作四清集训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后来成为鹤壁市城市和农村四清运动的领导和工作队队员。
组织机构:市一级的叫四清工作总团,派到战线的叫四清分团,派到各单位的叫工作队。
我记得,当时派到文教战线的四清分团领导有:葛惕非、李满保、康××、王翠萍(市委副书记段松会的夫人)。派到红旗电影院的工作队有两个人,一位是市砖瓦厂的书记、姓杨,另一位是四矿的工人、小李,名字忘记啦。
四清运动一开始主要依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斗争对象主要是城市和农村的腐败分子,后来随着上级向农村和城市单位派工作队,工作队干部代替基层组织,开始火上浇油,斗争对象转向“地富反坏右”等黑五类人员,斗争中逐渐出现斗争、打人、搜查、重点集训、扣帽子、罚跪等。四清运动由开始的社教性质转向阶级斗争性质。
我曾当过市影剧院经理部的总会计,“有枣没枣打三竿”,毫无疑问,也在审查之内。工作队组织人员,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最后不了了之。
万万没想到,后来查出了原红旗电影院的经理白传祥(我印象白传祥是个转业军人,党性强,以身作则,正直,人不错)。据说是被红旗电影院的会计揭发的,由于他自己贪污了两万多元,为了自己立功赎罪,竟把红旗电影院的经理白传祥咬了出来。说是服务员的补票款都交给了当时红旗电影院的经理白传祥,而白说没收到。
算算这笔钱数量不少,可是个大老虎,四清分团进行了连夜突击审问。
我当时就住在红旗电影院的宿舍里,半夜三更的喊叫声把我和连金堂惊醒。我两起床偷偷窥看,四清分团的几位领导轮流审判斗争经理白传祥,推搡、金鸡独立、罚跪、谩骂,都用上了,到天明白传祥也没承认交待出什么问题。
第二天,经理不让他当啦,开始扫院子,写交待材料。
后来查证落实,白传祥的问题,纯属那位会计诬告的。
四清运动断断续续一直到1966年,不了了之,偃旗息鼓。山雨欲来风满楼。但是阶级斗争的阴影并没有消除,更加疯狂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席卷而来。(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