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评论探讨 - 鹤壁应缓称“三朝古都”

鹤壁应缓称“三朝古都”
——与燕昭安先生商榷


作者:姚慧明  加入时间:2016-1-22 15:05:40

2015-9-28

从2014年10月中旬开始,鹤壁市电视台制作的大型历史文化访谈节目《淇水三千年》正式播出。聘请嘉宾为鹤壁文化名人,淇县政协副主席燕昭安先生。他将鹤壁历史文化概括为十二个字“一条诗河、两座名城、三朝古都”。且不说这样概括整体上是否准确,单就其“三朝古都”这一表述,笔者实不敢苟同。笔者认为,鹤壁是“三朝古都”的判断,至少在目前,尚为伪命题。鹤壁应缓称“三朝古都”为是。

关于鹤壁是“三朝古都”的理由,燕先生在《淇水三千年》第6期节目中做了展开论述。他谈到中国古都学会原会长朱士光先生的一段话:“历史文化往往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根基与灵魂。而在历史文化中,最高层次的当数古都文化。”因此他认为对鹤壁来说,确立起“三朝古都”这个概念,非常重要。他希望鹤壁人对此要有“文化自觉”,才能达到“文化自信”,最终,走向“文化自强”!燕先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文化的真挚感情充斥着整个节目始终,寸心可鉴。

诸侯国不是朝代 

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欺,文化自觉不是文化自吹。鹤壁到底是不是“三朝古都”,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历史问题,不能靠主观愿望,生拉硬扯;要靠历史事实说话,要讲实事求是。不然这一命题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会和燕先生的良好愿望背道而驰。

燕先生说:“鹤壁曾经是商朝古都,还是西周卫国国都、战国时赵国国都。然而,在鹤壁,人们却对“三朝古都”这个名头缺乏一点儿必要的自信。”

按燕先生的这段话的前一句表述来说:鹤壁市曾经是1.商朝古都,2.西周卫国国都、战国时赵国国都。这句话中能称得上“N朝国都”中的“朝”的只有“商”和“西周”,“战国”不是“朝”,它和“春秋”一样,只能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历史“时代”或历史“时期”。在“卫国国都”和“赵国国都”中间,燕先生用的是“、”顿号,这说明燕先生的基本认识没错,本来就没有将“西周”和“战国”当做两个朝代。物以类聚,我们可以说“商”和“西周”是两个朝代,还可以说“卫国”和“赵国”是两个诸侯国;但不能说“商”和“卫、赵”是三个朝代。“朝”和“诸侯国”两个概念的不同是铁定的没有争议空间的。

这就是鹤壁是“三朝古都”伪命题的最简单、最浅显、最直接、最明白、最充分的论据。稍有点历史知识和逻辑判断能力的人都应该一目了然的。笔者认为,只要承认或明白“诸侯国”不是“朝”这一最浅显的道理,就完全不需要再做别的繁琐论证了。要使鹤壁是“三朝古都”的命题成立,除非能雄辩地论证“周朝的‘卫国’‘赵国’是‘卫朝’‘赵朝’”的判断能够成立。因此,笔者认为,怎么也不可能得出鹤壁是“三朝古都”的结论!然而燕先生却硬说鹤壁是“三朝古都”,且竟然洋洋洒洒讲出了不少所谓的理由,提供了一些妄想使鹤壁是“三朝古都”命题成立的措施途径。笔者认为,这应该都是徒劳的。

然而燕先生说:“我认为东周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国都应该算进去,理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卫、赵等国,它的历史地位、政治体系、军事实力等等,都与西周初时期的诸侯国不同了,东周时候周天子成了一个空壳、象征,他已经失去了对几个大些的诸侯国的约束力、话语权,谁来当国王,周天子一点家都不当,军事上,更是无力,甚至难以自保。”

笔者认为,所有的周朝的诸侯国,不管其再强大,立国年代再长,也都不能超越其同类,取代中华朝代,卫赵当然也不例外。周朝末年,天子的管理能力是愈益衰弱,尽管已经到了名存实亡的程度,但原来的诸侯国也不可能晋升为“朝代”。所谓名正言顺,“名存”就是“名在”、就是“仍有其名”,在周天子“名存”的条件下,华夏历史上这些诸侯国在名义上就永远是诸侯国,就永远不可能僭越自己的天生的诸侯国地位,不明不白地蜕变为与周天子并驾齐驱的“朝代”。试想,如果把它们统统称为“朝”,其国都分别称为“卫朝京都”、“赵朝京都”以致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都都成了“x朝京都”,那将成何体统!因此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九国应看做朝代

“卫国和赵国,这两个国家不是大一统的朝代,它是诸侯国,卫都、赵都,能算两朝古都吗?所以我们提鹤壁是‘三朝古都’,是不是站得住脚呢?会不会有些勉强呢?是不是出于我们自己对家乡的偏爱而提出的溢美之词呢?

“为了论证鹤壁是三朝古都,我们来看看那些著名的N朝古都是怎么计算的,来比对一下,这样,我们对鹤壁‘三朝古都’就不会有什么疑虑了。

“咱就先看西安,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大家都认可的,没有什么疑问的。它是哪‘十三朝’呢?西周、秦、西汉、新朝、东汉(献帝6年)、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就是说,除了周、秦、汉、唐这些大一统王朝外,西安还当过前赵,前秦,后秦,西魏等等小国的都城,这些小的政权都并不是所谓的大一统王朝。

“这些政权,他(应为“它”)们的影响,他(它)们的历史,怎么着也没办法跟卫国、赵国相比。但是,西安的‘十三朝古都’,其中就有前赵,有前秦、后秦。其他古都,比如大同是‘四朝古都’,临漳是‘六朝古都’,安阳是‘七朝古都’,都是把这样的小政权算进去的。那么,鹤壁是卫国国都,赵国国都,持续了800年的卫国,纵横千里的赵国,无论是历史、文化,产生的影响,出现的人物,都要大得多。我们为什么不敢称‘三朝古都’呢?”

这段话中的主要意思是说被称作“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十三朝”中如“前赵,前秦,后秦,西魏等等小国”或“小的政权”并非“大一统王朝”,就如同周朝时以鹤壁为都的卫国和赵国一样。然而恰恰相反,它们还真的与卫国和赵国不一样,它们个个都是“王朝”,遗憾的是周朝时,我们的卫国赵国却没有这种称“王朝”的资格。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可称为“前赵朝”、“前秦朝”、“后秦朝”、“西魏朝”等,但卫国赵国却仍不能称“卫朝”“赵朝”。看来“大一统王朝”并不是纯粹按大小来说的。

其实,五胡十六国没有一个是由晋朝皇帝分封的,这一点的确与卫国和赵国是周朝王室分封的诸侯国不同。再者,晋朝最高领导称“皇帝”,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九个王朝都如此,且都排在中华朝代的序列里,与周王室的“王”同一级别,其皇室所在地都算作“京都”;而鹤壁周朝的卫国赵国的最高领导只能称爵位“公侯伯子男”,都不能排在中华朝代的序列里,只能算是地方政权,与周王室的“王”和秦以后的“皇帝”级别等而下之,其国君所在地只能是地方政权的都城,而不能认定为中华京都。能称皇帝的小国或政权,不管多小多弱,性命多短,要比周朝时的诸侯国,不管多大多强,性命多长,被称“朝”的客观合理性大得多。认可这些铁的事实,应该叫敬畏历史,实事求是,不可诬之谓钻牛角尖;对这些铁的事实,不能闭目塞听,熟视无睹,坚持自说自话,那才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笔者认为,西安的“十三朝古都”,以及情况类同的大同四朝古都:北魏、辽、金、元,临漳六朝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安阳七朝古都:殷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其间均不含有与周朝卫国赵国以鹤壁为都类同的情况,应该是名正言顺,合情合理的。需要说明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同类的未列入十六国的政权其实有78个,比如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其地位身份也当与十六国类同。

对以上说法燕先生说:“我认为五胡十六国只能算地方割据政权,无法与中华大一统的王朝相提并论。不能说他们造几年反,闹闹‘独立’,自称一下‘帝’,就成了如您所说的‘与周王室的“王”同一级别’,也没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可称为‘前赵朝’、‘前秦朝’、‘后秦朝’、‘西魏朝’的说法。”

笔者认为,所谓“地方”割据政权应是和“中央”级国家政权相对应的,“地方”“中央”应该是存在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之内的两个对立的客观实体,可惜五胡十六国时期,虽然这十六国或许均称不上“大一统”政权,但并不存在与之相对应的“中央”级国家政权,因此,哪来的“地方”割据政权呢?偏安于江南一隅的东晋政权能称得上“中央”吗?绝对不能,因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七十八个割据政权没有一个是东晋王朝分封并管辖的,它们和东晋王朝的地位是平等并列的,因此它们不是“地方”割据政权,而是和东晋王朝平起平坐的78个“王朝”,也即是中华朝代序列里的78个成员。

把五胡十六朝时期78国称为“王朝”,绝非笔者杜撰,而是有先例的:德裔美籍汉学家,魏复古(魏特夫)在他与冯家升合著的《中国社会史:辽》一书中,谈到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辽、西夏、金、元、清时期的汉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混合问题时,首创提出了“征服王朝”“渗透王朝”的概念,把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统称为“王朝”,没有见到权威史学家们对这种称谓提出过什么异议。看来所谓“中华大一统王朝”并非绝对是由政权存在的时间长短、所辖地域的大小、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像和五胡十六国同时代的汉族政权东晋,虽然历史上承认它为大一统王朝,其实它不过只是偏安江南一隅,所占地盘连华夏国土的一半都不到的王朝而已,半以上江山并不在它的统治之下。

既然如此,“前赵朝”、“前秦朝”、“后秦朝”、“西魏朝”的称谓有何不可呢?而周天子统治下的所有诸侯国,包括卫赵在内,确实无法与之“比照”,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无法也永远不能享受到“王朝”或“朝代”的称谓。

诸侯国都城无资格列入“N朝古都”

“各个古都,计算几朝古都的时候,重要诸侯国的都城都是计算进去的,这没有疑问。我们来看开封,开封是‘八朝古都’,大家都认可。开封的八朝古都里面,就包括了一个国都:‘魏国国都’,委鬼魏。

“曾经在鹤壁做都城的赵国,应该与魏国同等对待的吧?赵、魏、韩,三个国家是‘亲兄弟’,三家分晋,从晋国分出的三个国家。赵、魏、韩是个‘三胞胎’,同一天从同一个娘肚子里生出来的。那么,人家开封‘七朝’也好,‘八朝’也好,都包含‘魏都’,鹤壁的卫都、赵都为什么就不行了呢?就像阿Q摸小尼姑的头,‘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例子太多了。我们来看杭州,杭州是“两朝古都”,其中第一朝是吴越国,吴越国是唐五代时期的南方小国,吴越国的君王是谁封的呢?梁太祖封的。再来看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其中包括东吴。东吴是三国时期的国家,孙权这个吴王是谁封的呢?吴王是曹操封的。再看北京,北京是“五朝古都”,哪五朝呢?除了元、明、清,就是“蓟国”和“燕国”。我们打开百度百科看,商丘是“六朝古都”,西周时期的宋国,汉朝的梁国,都是列在其中的。郑州“五朝古都”,包含郑国、韩国。所以,鹤壁的商都、卫都、赵都,是实至名归的“三朝古都”,鹤壁称三朝古都,是没什么含糊的。”

将诸侯国都城列入“N朝古都”,无疑问是错误的,原因仍然是“诸侯国”不是“朝代”。谁这样做都是不可能无异议的。有一种通融诡辩的说法,如开封“八朝古都”称谓中包括周朝的诸侯国“魏都”,这和鹤壁同时代的卫赵地位是相同的。开封除了作过其他七朝都城外,虽未作过大一统的周朝京都,但却作过周的诸侯国“魏”的都城,因此偷梁换柱浑水摸鱼地说,“开封在周朝时作过都城”,加上在其他七朝也作过都城的情况,说开封是“八朝古都”岂非顺理成章。其实这是巧妙的偷换概念,“开封在周朝时作过都城”与“开封做过周朝都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周朝的“魏都”绝非“周都”,而“N朝古都”里的“都”,必须是朝代的都城、京都、帝都、京师。因此开封“八朝古都”中若包含有周朝诸侯国的“魏都”,那肯定是名不副实存在争议的。鹤壁也决不可萧规曹随,依葫芦画瓢。

再说杭州是“两朝古都”。杭州是南宋都城,时叫临安,人所共知。其实,早于南宋的吴越国是第一个以杭州为都的古国。查历史记载,吴越国是唐灭后,宋兴前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始创于唐朝末年,先称越国,后称吴国,属唐末地方政权。朱温灭唐建梁后,封其为吴越国;一直到赵匡胤建宋之后18年它才灭亡,是五代十国群雄争霸的乱世中,国祚最长的政权。吴越国接受朱温的册封,完全与他的韬光养晦,不愿树敌过多的治国策略有关。朱温虽册封“吴越国”,并非说明朱温具有像历史上周王朝那样的地位和权力,事实上它根本不具备凌驾于“五代十国”之上的能力,也丝毫不影响吴越国“十国”之一的王朝地位。所以朱温的“封”与周王室的“封”本质上不可同日而语。再说,同样是“封”国,周朝时曾以鹤壁为都的卫赵两个诸侯国,却并不具有与“吴越国”相同的王朝地位。即是说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也都分别是独立的朝代。既然吴越国曾以杭州为国都,因而杭州称为“两朝古都”,也不应存在任何异议。这一事实,仍不能证明鹤壁是“三朝古都”的合理性。

南京是‘六朝古都’,其中包括东吴。东吴是三国时期的国家,孙权这个吴王是谁封的呢?吴王是曹操封的。

  燕先生以上说法似乎与南京市自己的表述大有不同。查2009年国家文物局在洛阳召开的有关会议资料,会中举办了“中国古代都城文明展”,中国八大古都城市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安阳、郑州都制作了自己的宣传展板,南京市的展板明白地标示自己是十朝古都:东吴、东晋、刘宋、南齐、萧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除了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时的南京不属于“古都”,其他八都看不出有什么问题。燕先生认为有问题的地方是“孙权这个吴王”“是曹操封的”。其意图还是要和周朝时曾以鹤壁为都的卫赵两个诸侯国是周朝“封”的相类比。这与五代十国时朱温封吴越国的情况非常相似,恕请不再赘述。

北京是‘五朝古都’,哪五朝呢?除了元、明、清,就是‘蓟国’和‘燕国’

同样按2009年洛阳会议上北京市自己的宣传展板上的文字介绍,提到的以北京为都城的朝代或地方政权有:周朝的燕国、蓟国,辽(陪都:称“南京”),金(称“中都”“中京”),元(称“大都”),明(先称“北平”后“北京”),清(称“北京”)。按此,北京应该为“六朝古都”或“七朝古都”。但他们自己并未明确表述。燕先生 “北京是‘五朝古都’”的说法不知是源于何处。但这一问题另当别论。此时我们只关心“蓟国和燕国”算不算“一朝”或“两朝”古都的问题。查历史资料:蓟国建国于商朝,周朝初年,蓟国重新建国。直到春秋中期,蓟国亡于燕国。以北京为都的蓟国、燕国,皆是地方政权,和鹤壁是卫国赵国的都城一样不是朝代都城,应无资格列入“N朝古都”中去。

燕先生还提出:商丘是‘六朝古都’,西周时期的宋国,汉朝的梁国,都是列在其中的。”

意思是周朝的宋国和汉朝的梁国虽都以商丘为都,但都属地方政权、封国,和周朝时以鹤壁为都的卫国赵国性质一样,能否算商丘六朝古都中的两朝古都吗?答案:不能!原因类前,再恕不赘。

郑州‘五朝古都’,包含郑国、韩国。

燕先生“郑州五朝古都”的说法也不知权威出处。不管郑州到底是几朝古都,把周朝时以郑州为都的郑国韩国,说成是两朝,那是一厢情愿之事,正如燕先生所说的,并无权威部门类如红头文件般的认定,我们如以之为圭臬,同样不具备权威性和合法性。鹤壁决不应以之为先例,步其后尘,错误地称鹤壁为“三朝古都”。

如果郑国韩国都城郑州可以列入“N朝古都”之列,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郐国、虢国也属于今天郑州域内的诸侯国,周初管叔先后任管国(今郑州管城区)和卫国(今鹤壁浚县卫贤镇)国君,为什么您与郑州都不将它们看作“N朝古都”的成员呢?

另据我市有关人士研究,前秦王朝初立之时,建都于浚县枋城(时称枋头),如果真的如此,鹤壁或可因此名正言顺又占有“一朝古都”之名,再加上朝歌商都,鹤壁为“两朝古都”的判断或可成立。如果您希望的将诸侯国之类的地方政权也列入“N朝”古都的话,鹤壁岂止是“三朝古都”,而应是“五朝古都”了!

“N朝古都”中“朝”不可理解为“次”

燕先生说:“说某某城市曾经是几朝古都,是将它做过几个朝代或政权的都城的笼统的说法,并不能机械地理解成做过几个‘王朝’的都城。几朝古都,就相当于‘几次古都’、‘几国古都’之意。这里的‘朝’仅作‘量词’使用。

笔者坚持认为“朝”一定是中华朝代序列里的朝代,而绝不是诸侯国、封国之类地方政权或政治势力,这一点确实不存在争论的余地。因为汉语语汇(逻辑里称概念)是有确定的含义的(逻辑上称内涵和外延),这应该也是汉民族或汉文化圈里约定俗成的,词典类工具书将这种约定俗成的含义相对固定下来。以“朝cháo”为例,在线《汉典》的解释:“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代。唐~。”这一解释在现代汉语中应是相对稳定的,“朝”绝对不可以当作“次”“国”类“量词”使用。它的这一含义不可能由某个个人或地方或单位随意否定更换,而随心所欲地赋予其另外新的含义或解释。试想,如果现代汉语语汇的含意可以任意随心所欲地改变,那么汉语还能用来进行正常交流吗?

关于“约定俗成”

燕先生说:“我认为,几朝古都,是目前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大一统王朝’。”

这句话或许应该这样说:几朝古都,“应该是”约定俗成的称谓……。这意思是说目前国内的自称为“N朝古都”的城市,大都有待于约定俗成,并非都已经铁板钉钉般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了。

但约定俗成更讲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大家都要遵守的,不能各说各的。事实证明,对于有瑕疵,有分歧的朝代都城,是很难形成约定俗成的共识的。这“瑕疵”和“分歧”即是说很有可能尚存在有悖于“规”和“矩”的地方。对鹤壁是“三朝古都”的说法,至少还远未达到约定俗成的火候儿。何以言之?答曰:今天,连最有可能的鹤壁是“一朝古都”即“纣都朝歌”的表述,史界尚存疑问,比如史界泰斗李学勤都说:“‘《殷本纪》正义据《竹书纪年》说:“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这是以战国地理来说明帝辛时殷的扩大。因此,遂产生商末迁都朝歌的误说’”(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科学出版社,1959年)。50多年后的今天,不曾见李学勤教授否定过“商末迁都朝歌的误说”的新论断,更遑论鹤壁是“三朝古都”的宏论了。全国八大古都城市各自的表述,估计也不全都是“约定俗成”的表述,更没有所谓“红头文件”之类权威并合法的认证。因此,它们自称为“N朝古都”的依据,未必可以成为我们可以“比照”或依从的成功先例。

关于“谦虚”、“自信”

燕先生说:“历史问题,应该严肃、认真,科学态度。但是,也不能过于‘谦虚’,过于机械,自戕自残……假如机械地、偏执地理解问题,假如没有一定的文化自信,我们到现在也不敢提5000年中华文明。

我认为在文化问题或者说在历史问题、学术问题上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地看问题,不造假,不浮夸,忌虚荣,严谨治学,敬畏史实,勇于纠错,应该是一个正直文人学者具备的起码文德,何必“谦虚”甚或“过于”谦虚,乃至“自戕自残”呢?这种谦虚与“自戕自残”又有何必要呢?是否“过于机械”“偏执”,要看所认识的问题正确与否,有无道理。对此的裁判应该交给社会,交给历史,让每一位关心热爱鹤壁的人来做评委,相信是非对错总会有分晓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存在与否是不能与鹤壁是否“三朝古都”相提并论的。相信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存在,就一定得承认鹤壁是“三朝古都”吗?它们有什么内在联系吗?不然这才是正儿八经的“机械”“偏执”甚至“教条”。“自信”必须建立在事实求是的基础上,建立在自知的基础上,建立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不然那只能是盲目自信,阿Q式的自信,打肿脸充胖子式的自信,徒害无益。同时,也不必去借鉴仿效某些缺乏自知和自尊自爱的做法,更不必因此产生吃亏受屈的感觉,就像您说的:阿Q摸小尼姑的头,“和尚摸得我摸不得”?这完全是阿Q式愚昧无知的心理。

爱我家乡,是每一个家乡儿女的心声,但要遵从规范,尊重历史,敬畏史实,客观准确地定位家乡的人文历史地位和对家乡的评述。关于鹤壁到底是否“三朝古都”的问题,笔者坚持认为不可草率,还是缓称为好。

    附:

        鹤壁电视台《淇水三千年》(6)《三朝古都》(音像丢失、文字稿可读)

       关于鹤壁是否“三朝古都”的通信(一)       关于鹤壁是否“三朝古都”的通信(二)

     《征服王朝及相应的混合文化》:http://bbs.tiexue.net/post2_6617010_1.html

      《中国古代都城文明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240800100xsf0.html



 
     
鹤壁应缓称“三朝古都”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