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史资料 - 鹤壁史话——道教名士 李志方(二十九)

鹤壁史话——道教名士 李志方(二十九)
 


作者:郭长敏  加入时间:2015-9-18 15:46:38

                                            2015年9月18日 11:32:11

道教名士 李志方

 李志方(1184——1260),号重玄子,汤阴县人,初名益,金宣宗时仕为户部令史,元时曾栖真于五岩山栖霞谷无忧洞,建葆光观,使道教在五岩山发扬光大。堪称道教名士。

李志方以中原战乱频繁,官场黑暗,遂弃官归隐隆虑山中。巧全真教二祖马钰弟子卢公,遂入全真教。后因敬慕孙登(公和)的为人处世和高行圣迹,又弃家修炼于五岩山栖霞谷无忧洞,深坐莲花,渴饮涧泉,饥餐林果。元光二年(1223年),全真道七子之一丘处机拜谒成吉思汗东归后,次年(1224年),李益北上谒见丘处机,并拜之为师。丘处机为其赐名李志方,号重玄子,并成为其著名弟子。李志方致力于道教的发展,他入住彰德府迎祥观,后入主天庆宫,执掌天庆宫教事,1247年在燕京期间创建真元观(在广阳坊,原址为金孝清宫,今北京鸭子桥铁路西)。

在五岩山期间,李志方遵丘处机之命在崔村沟村创设葆光观,使五岩山形成了南有五岩寺,北有栖霞观,下有葆光观的寺庙建筑体系。崔村沟位于五岩山下,唐朝时药王孙思邈隐居五岩山时,常下山到崔村沟村巡诊,与崔村百姓结下深厚友谊。孙思邈去世后,人们为建孙真殿以纪念药王,谓之孙思邈行宫。宋金时期,崔村以丰富的耐火土资源,逐步发展为北方最重要陶瓷基地,俗语有“先有崔村沟,后有彭城镇”之说,及“打了缸,你别急,崔村沟里一把泥”的谚语。同时,太行山一带所产的土特产品由这里输出,山区所需的生活、生产用品也要由此输入,因而崔村沟自然成为商品集散地,进而设集,发展为区域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葆光观就是在这样经济发达的大背景下建成的。葆光观是豫北较早设立的道观之一,并成为迁客骚人、黎民百姓及贤达绅士游览观光胜地,古有“从古到今栖霞与石龙同在,自魏至明五岩和葆光并存”的楹联。明未清初,董襄所作《汤阴赋》中,对此观也有盛赞:“至于栖霞、葆光,邑西名观。诗句流传,高人所玩。重玄升仙有遗台,连眉配犊亦有传。虽自昔之可稽,非有道之所羡。”明朝诗人魏大本“入道悟重玄,栖真小洞天。还丹应有候,冲举是何年?万鹤翔林麓,千人拜野田。我来明月下,恍见羽衣翩”的《葆光观》诗,仿佛把人们带入一个万鹤来翔、羽衣升仙的幻境。

传说元世祖时,李志方曾设醮于葆光观,为百姓祈福禳灾。因他悟道修真,有仙灵之气,做道场之时,观者如云,且天呈异象,成千上万只仙鹤飞来,翱翔于道场之上,成为旷世奇观,重玄子也随之名扬天下,他设醮的道场被后人称之为“万鹤台”。

万鹤台,是道教圣地五岩山景区的一道景观,遗址尚存。位于鹤壁市鹤山区西部山区小庄村附近。山势险要,风景幽雅,树木参天,古为五岩山道教道场。

    蒙古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李志方仙逝,享年七十六岁。


 
     
鹤壁史话——道教名士 李志方(二十九)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