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7日 23:03:30
端木子贡(公元前520年—456年),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另字子赣,卫国(今浚县)人。春秋时儒者,孔丘七十二弟子之一。善于辞令,曾聘向全国,与诸侯“分庭抗礼”。史载:“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善货殖,经商曹、鲁间,富至千金。死于齐,葬于浚县城东南八里许张庄。
在端木生涯中,虽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春秋名儒、外交活动家、政治家,但我认为,他是位典型的儒商,或称之为:中华儒商第一人。
子贡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里,自幼聪慧好学,喜欢经商,志向远大,青少年时拜孔子为师,深得孔子学说真谛和儒家思想精髓。在号称三千的孔门弟子中,有名的七十多人,其中史书上记载事迹较多的二十多人,后世依他们的水平及贡献尊为“四配”、“十二哲”的十几人。其中有以“德行”出名的颜回,有以勇武见长的子路,有以文学著称的子夏,也有被列入“四科”之“言语”科的宰予、子贡。宰予好提些怪问题,孔子曾多次对他进行批评,子贡则以“舌辨”著称,善以圣贤之法、儒家之道用于商业活动的经商者,后成为一位“家累千金”的富商巨子。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岁。”未记他的家庭和出身。但在《韩诗外传》中却可以找到“子贡,卫之贾人也”的记载,可知他出身商贾之家。至少在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他二十五岁的时候就拜孔子为师。这时候他已经经商了。当然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在其以前不可能筹集太多经商的资金,此时经商只能使用家中的钱。从这里也可以推知,子贡应该是出身于有钱的人家。
孔子周游列国先到卫,虽然有诸多原因,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子贡是卫人,可以在经济上对孔子一行支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子贡向孔子拜师学徒。
《史记》把“子贡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这说明子贡拜孔子为师之后,曾参加过孔子周游列国一行出访求仕的政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子贡除了接受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育外,同时还在曹、鲁之间继续经商,无私资助孔子周游列国,极力传播儒家理论和政治主张,使孔子名满天下。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服孝不到三年就相继而去,唯子贡在孔子墓园盖了三间房子,置了神龛、楷树,立了碑刻,待了六年才离去。这一件事生动地说明子贡对老师的尊敬,也体现出子贡与孔子师生胜过父子的密切关系。为后人留下了尊师重教的千古佳话。
子贡在孔门弟子中,从来以有钱出名。司马迁在《史记》中几次说他:“家累千金”、“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这说明子贡经商有道,而且非常精明。他的经商之道之一:首先自己有一定的资金,然后注意观察市场行情,东西贱时买进来贮存,等到
东西贵时再卖出去获利。这正象《孟子·公孙丑》记中所说:“有贱丈夫者,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图市利。”之二是:子贡做生意有仁德之心。《吕氏春秋》中还记载这样一个故事:鲁国有项法律规定,鲁人到国外当了奴隶后,如果有人出钱把他赎回来,可以到国库中去取赎金。子贡就曾拿出一些钱,赎回来一些鲁国在外当奴隶的人。但他没去鲁国国库中支取赎金,他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仁德之事。之三:子贡不把钱看得很重,他虽然“家累千金”,但他“富而无骄”、“施民济众”,包括无私资助孔子的周游列国的政治活动,这都是子贡受人尊重的原因之一。之四:“子贡在做生意时,善于利用关系,得到当地关键人物的支持。他每到一个地方做生意,就首先要去拜访当地权贵,拿出许多马匹、金帛来向各国国君送礼。因此他所到的地方,各国国君都对他热烈欢迎,热情接待。以国君之尊,与他平起平坐,“分庭抗礼”。这段记载显示出子贡经济实力的雄厚,也说明子贡会经商。孔子为什么比较喜欢子贡这个弟子?就是由于子贡以自己的经济作后盾,支持了他在各国的活动,因而“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对此,司马迁深有感慨地说:“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对子贡以经济实力为孔子作后盾一事大声叫好。
往往做学问的人,对经商不感兴趣,从内心里看不起那些手上沾满铜臭的人。但孔子这个人却不同。他虽然表面上并没有说支持子贡经商的话,但在言谈话语中态度还是明朗的。在《论语·先进》中孔子有这样一段话:“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颜回的道德学问已经差不多少吧,可是常常穷得没有办法。而子贡却不守常规,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竟每每被他猜中了。孔子从来提倡说实话、办实事,在这里又说了两句实话: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个人修养再好,但死抱住旧道理不放,不务实际,自然穷的没办法。而子贡却把自己学得的知识,看问题的方法用到做生意上,囤积货物,观察行情,分析市场,往往很准确地一出手就发财。这正是孔子通过实例对子贡的表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的经商活动是支持的。
两千五百多年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子贡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明帝十五年(72年)东巡祭孔子时,“祠七十二弟子”子贡亦在内。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子贡为“黎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为“黎国公”、“黎公”。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尊为“先贤端木子”。清乾隆年间又定为“十二哲”之一,配享于孔庙大成殿内。这些作法在封建时代是少见的,因为在孔庙那样神圣的地方,商人子贡能占据一席之地,说明他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还是做出了真正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