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帝辛(剧照)
所误传的“殷纣王”,实际姓子,名受德,名叫子受德,亦称帝辛,或称商王帝辛、受辛,帝辛为其庙号。天下谓之纣,称殷纣王,乃周人恶谥,是骂人的意思。
“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纣字是个冷僻字,现代一般人可能只知道“纣王”这个词,而对纣字的含义不甚了解,其实在古代,非专门研究方言的人,同样对这个词不了解。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的文章大家,但就不了解纣王何以为“纣”?在《史记·殷本纪》中只是含混地交代了一句“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也没有交代帝辛为什么被天下人称为纣王。
但是,专门研究方言的汉代语言学家扬雄就在《方言》中解释了纣字的含义和来源。纣,就是系在马驴骡等牲口的屁股后面,用来固定鞍子,防止鞍子前移的革带或者绳索,而这个革带或者绳索到牲口的屁股上,就要用木棍连接起来,这就是“纣棍”。如果到农村去,只要留心一下有鞍子的牲口的屁股,就会看到都有一个纣棍。所以,纣的功能,就是在牲口屁股,固定鞍子。从扬雄的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纣这个词是自关而西的秦陇地区的一个方言。说牲畜可以,说人就有一点贬义。
再来说“纣王”这个词,我们就可以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了。纣王之“纣”,犹如武王之“武”,文王之“文”,都是后来人给予的谥号。商周时期正是“追谥”制度形成的时期,周兴商灭,作为胜利者的周王朝绝不可能给亡国之君帝辛给以好的谥号,就是以后历代王朝的亡国之君,也都基本如此,从胜利者哪里得到的只能是侮辱性的恶谥。那么纣王的恶谥“纣”的含义即所谓谥义又是什么呢?《史记.集解》:“谥法曰:残义损善曰纣。”
既然知道了“残义损善曰纣”,作为我们——商帝辛的故乡人,就不要一口一个“殷纣王”。翻案,首先从“正名”开始。
商帝辛为商王朝第三十位王帝乙的儿子,商代最后一个君主。《史记》中说他,聪慧敏捷,能言善辨,体壮力强,手格猛兽,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深得父王帝乙的欢心,虽非长子,却让他继承了王位。
帝辛继位时,面临的是殷商王朝的一个烂摊子,朝廷内部因帝辛以次子身份为王而产生了激烈的派系争斗,外部又有强敌东夷的频频侵扰。面对内忧外患,帝辛在父师箕子,少师比干等名臣贤相的警示教育和支持下,励精图治,勇于改革,以超凡的气魄和胆略,增光先王,宏振商邦。实实在在办了几件实事。
第一、开拓东南和民族发展。商帝辛对东夷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平定和统一,对商民族的安全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后来的商人经营东南,向南迁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具有巨大意义。这是商王帝辛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建立的不朽功绩。
第二、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商朝末期创造了辉煌的“商代文明”和“中原文化”。包括在建筑、青铜器、玉器的制作工艺方面,音乐的提倡和创造方面,特别是甲骨文对语言传播和历史记载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三、对落后的东南区域传播了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徐、楚、吴、越各国传世古乐器很多,器铭大都四字为句,与北方各国传世古乐器铭大致相似,可见中原文化对南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战国时期出现了楚辞文学,这和殷商文化的南下是分不开的。
第四、用人惟才。周人以“登用小人”攻击商帝辛,岂不知这是一种进步表现,是一种治理衰敝的革新措施,为商王朝末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就是在今天也有他的现实意义。
第五、解放奴隶。商王帝辛时,不杀奴隶,用俘虏当兵,让他们种地,有本事的还可以提拔重用,这在当时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与此同时,手工业也达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青铜工业、建筑业、织造业,已经相当发达。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最突出的商朝有了严密规范的文字甲骨文,单字达五千个,对祭祀、占卜、写作、信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后来中原的先进文化成果和文明传播到东南沿海地区,对当地生产、社会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民族团结,巩固了东南和中原的统一。所以毛泽东主席在世时曾说:“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恐怕道理就在这里。
但是,人无完人,没有缺点的人,世上恐怕是不存在的。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古人。商帝辛也是这样。东征的胜利,商王朝的“中兴气象”,滋长了帝辛对自身价值的再认识,使他在众臣面前开始骄横起来,变得刚愎自用。巧言饰非,听不进谏言,矜人以才能,以为天下没有人能高过自己;甚至对大臣们说话,也变得声高气粗,装腔作势;渐渐地连帮助他就位的父师箕子、少师比干的话也听不进去。同时生活上、思想上也产生了逸乐的情绪和作风。雕花筷子换成了象牙的,饮酒的杯子换成了犀玉的,吃饭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穿锦衣九重,住房要住广厦高台,殿室要求雕梁画栋。建了摘星台建鹿台,伴驾美女一大群。苏妲已说话是圣旨,“北里之舞”遍“淫”声(相当于今天的流行音乐和情歌此类)。
公元前1046年,即周文王死后的第四年,周武王趁帝辛对东夷用兵,朝歌城兵力空虚之机,在其兄微子等里通外国下,率战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由西安东进,会师诸侯,横渡黄河,直逼朝歌。帝辛得知消息后,先是轻敌,仍取乐于殿中;后仓皇应付,只好把近卫军和大批俘虏奴隶武装起来前去迎战。双方军队会战于城郊牧野,帝辛军队的前锋刚刚与周兵交战便纷纷倒戈,不战而降。周武王的大军士气高昂,乘胜追击,直取朝歌。昔日“铁桶一般”的朝歌城,一攻即破。帝辛见大势已去,只好逃往鹿台,被迫自焚而死。周武王追到鹿台,对帝辛的尸体连发三箭,并割下他的头颅悬于大白旗上示众,宣告了殷商王朝的灭亡。
关于帝辛之死,说法不一。根据史书所记,不外三说:(一)自焚说。主要来源于司马迁《史记. 殷本纪》云:“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拒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败)走入鹿台,衣其宝玉,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悬之白旗。”由于司马迁的这一记载,帝辛之死,后世多从此说。(二)战死说。也有人说他在背城一战中,英勇杀敌,战死在玉门关外。如贾宜的《新书》说:“纣走,还于寝庙之上,身斗而死。”(三)擒杀说。他在转战途中被武王擒获,而拘在宣室。武王让他自首,而帝辛不自反其过,结果被武王杀死在郜宫内。见《淮南子.本泾训》曰:“武王甲卒三千,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我认为这三说中,自焚说是不可信的;身斗于玉门关外是可能的;被武王所擒杀,怕是帝辛身死的真正原因。
帝辛死后,被埋葬在淇河水底。传说当年是把淇河水抽干,把他埋在潭窝底下的。后来据说淇河东滚,把墓冢露在了岸边。
如今的帝辛墓寝,位于淇县城东十五华里的淇河西岸的河口村、淇浚大桥的北侧,高约十四米,四五层楼高,当地群众习惯叫“大冢”或者叫“纣王窝”的。原来这里是荒冢一丘,羊啃牛踏之处。1987年,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了“纣王之墓”的碑刻之后,才知道这里埋有一个历史上的“大人物”——大商帝辛。
商帝辛墓碑
明嘉靖年间,有一首刘希鲁写的诗是说帝辛墓的:
不向平原卜寝陵,
急滩深处缔佳城。
时时澎湃惊人耳,
疑是当年叱咤声。”
短短的四句诗,浓缩了近三千年前的一段历史。帝辛叱咤风云的威风,化成为淇河日夜澎湃的涛声。让人想象,耐人寻味。
相传,武王“罢兵西归”后,武庚留居王宫(今淇县西坛、三海一带)续殷祀。他带人到鹿台、玉门关(玉女关)收殓起父亲帝辛与苏妲己的尸体,将他们埋葬在朝歌城正东的淇河滩中,坚持按时祭祀。
这里有个问题,他的儿子为什么“不向平原卜寝陵?”却向“急滩深处缔佳城”呢?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原来帝辛的儿子,平日最不听帝辛的话。帝辛要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叫他打狗,他偏要撵鸡。尽管帝辛对一些不顺从他的大臣,动以毒刑,可对于自己不孝顺的儿子,却毫无办法。椐说。牧野兵败,帝辛在死之前,把儿子叫到跟前,心想,你不是不听我的话吗?我就用反意给你交待后事。嘱咐他,在自己死后,把自己埋在淇河里。心想自己的儿子一定会反其道而行之,把他埋在太行山或是平原上一块风水宝地。可没有想到帝辛的儿子,这一次却一反常态思忖:自己过去一直不听父亲的话,如今国破家亡,一定要尽次孝心,按照父亲的嘱咐,把他埋在了淇河滩里。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也无从考证。
如何评价商帝辛?我认为对他的功过是非还是要分清。切不要为了让电视剧《封神演义》好看,颠倒是非,编造色情,博取观众的眼球,来掩盖历史真相,让人们只看到了周武王、姜太公等的英雄气概,反过来把商王帝辛看作是恶魔的化身,除了荒淫还是荒淫的暴君,全不知他当时也曾经是英雄式的人物。中国的历史,多以信为史,很多时候不一定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比如帝辛,他也曾有过励精图治,治理国家的壮举,他也曾有过走向农耕文明的辉煌,他也曾有过征伐东夷的战无不胜。但他最后失败了,一切都抹去了。这就叫做“成者王侯败者贼”。谁是赢家,谁就获得了历史的解释权,获得了美化自己丑化对方的权力。实际上,就商帝辛同周文王、周武王的关系而言,商败而周胜,除了人心向背的因素外,战争的实质实际还是权力和利益之争。而在作者徐仲林的《封神演义》里,则成了以有道战无道,即所谓“恭行天之罚”了。
关于帝辛的为人,在位52年,不能说什么都对,也不能说什么都错,关键是要给一个客观公正的评说。其实,早就有人这样作了。远在春秋时代,就有人替商帝辛抱打不平。孔子的高徒子贡就说:“殷帝之过假于夏桀之过也”,“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贡认为,帝辛不像夏桀那么坏,讨伐帝辛的人害怕坏名声落到自己头上,所以极力宣扬自己而诋毁帝辛。孟子也认为帝辛“故家遗俗,流风善政”。当代的历史学家郭沫若来安阳也曾赋诗为帝辛鸣不平:“偶来洹水忆帝辛,统一神州肇此人。百克东夷身自殒,千秋公案与谁论?”他还说过:“实际,这个人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之大。中华民族之能向东南部发展,是纣王的功劳”。毛泽东在世时也很赞同孟子的说法:“史书说:‘周武王伐纣,血流漂杵’,这是夸张的说法。孟子不相信这个说法,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毛泽东还说:“纣王去打徐夷(那是个大国,就是现在的徐州附近),打了好几年,把那个国家灭掉了。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话都是周朝人讲的,就是不要听。”所以,对这样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帝王,是要说句公道话。综观他的一生,功过参半,但就华夏统一、传播华夏文化至东南来说,他的功绩还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肯定商帝辛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应该说商帝辛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极大贡献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