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河南日报》刊登了《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八次主任会议召开》的消息,其中透露,《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南阳、焦作、平顶山、开封、安阳、鹤壁、驻马店、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时间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将列入即将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十五次会议建议议程。这意味着,如果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南阳、焦作、平顶山、开封、安阳、鹤壁、驻马店、漯河等八市,将继郑州、洛阳之后,获得地方立法权。
为何这8个省辖市有望成为“获权”城市?拿到立法权后,首先会立哪些法?剩余城市何时才能拿到立法权?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权威消息] 鹤壁等8个省辖市最快本周可获立法权
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修改后的《立法法》,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下放到“设区的市”,原来只有49个“较大的市”才拥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规模一下子扩展到284个“设区的市”,赋予地方立法权的权力交由省一级人大常委会行使。
我省18个省辖市中,除已经拥有立法权的郑州与洛阳之外,济源因未设区不在此列,因此还有15个设区的市有资格获权。
根据《河南日报》报道,7月16日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十八次主任会议,听取了《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南阳、焦作、平顶山、开封、安阳、鹤壁、驻马店、漯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时间的决定(草案)》的说明,并决定将其列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十五次会议的建议议程。
据了解,此次常委会将在本周召开,如果《决定(草案)》通过审议,那么自决定公布之日起,南阳、焦作、平顶山、开封、安阳、鹤壁、驻马店、漯河等8个省辖市可以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
[解读1] 为啥这八市有望获得立法权
“对地方立法权渴望已久”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基层声音。但是,今年4月,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在立法培训会上曾强调:由于设区的市数量多、经济发展差异大、立法力量参差不齐,因此立法权的赋予应稳步推进。
6月23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举行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工作会议,布置15市进行申报准备工作,要求申报第一批的市,应于7月5日前向省人大常委会正式申报。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新民介绍,会议后,各市积极申报,至7月5日,共有南阳、焦作、平顶山、开封、安阳、鹤壁、驻马店、漯河等8个市的人大常委会正式提出申请。
为摸清这些申报市的立法基础,今年3~5月、7月7日至9日,省人大法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进行了两轮调研,在后一轮调研中,组成6个评估组,对8个市是否符合获权条件进行评估。
立法能力与立法需求成为能否在第一轮就“吃上”立法权“热饺子”的重要衡量条件。
乔晓阳曾指出,设区的市想要立法权,必须设置负责立法工作的市人大法委、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而在调研中,省人大常委会评估组发现,南阳市人大2004年就已经成立法委;焦作市人大、平顶山市人大分别于今年4月、6月成立法委;开封、安阳、鹤壁、驻马店、漯河五市市委均已批准市人大设立法委,只待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8个市的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均已成立,配备编制、工作人员7~12名,“目前大部分工作人员已到位,有一定实践经验。”王新民说。
此前,基层立法力量的稀缺曾被认为是地方立法的桎梏,但8个市都集中力量解决这一问题。有这样一个细节:安阳甚至从市法院调来了一名有工作经验的法学博士到市人大领衔立法工作。
[解读2] 拿到立法权后,会立什么法
按照《立法法》要求,设区的市只能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事项立法。
省人大常委会评估组发现,南阳等8个市在这3个方面的立法需求强烈。近年来,各市都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为接下来的地方立法工作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8个市共提出立法项目109个,其中驻马店最多,达到33个。
王新民介绍,8个市都表现出强烈的立法需求,但并不一致。例如,开封希望围绕历史文化保护立法,平顶山期盼就饮用水源保护、应国遗址保护等立法,鹤壁想就淇河保护等立法。
“由于没有地方立法权,我们许多改善民生的工作只能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出台相应规定,行政工作于法无据。”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就表达了对立法权的“渴望”:开封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开封市夜市管理暂行办法》、《开封市市区三轮车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这些规范性文件对开封城市管理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现在,这些文件因涉及标准管理等要求,不得不宣布废止或对其中一些有效措施进行修改。
[解读3] 拿到立法权后,法要怎么立
如果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南阳等8个市获得地方立法权,那么,各市的第一部法规是否很快就会出炉?
王新民介绍,目前各市已经安排了一批立法项目,但是,要形成提交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议案还需要一个过程。
以平顶山想立的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为例,立法人员得先“吃透两头”,即上位法与实际情况,针对饮用水源保护中的问题进行法规起草工作。
之后,法规征求意见稿的草案要通过媒体公开征求意见、再修改、专家论证,最终形成法规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之后,再提交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据知情人透露,这将是一个严谨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即使获得立法权,南阳等8个市在今年年内出台第一部法规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解读4]为啥各市对立法权如此渴望
吉炳伟认为,此前由于多数地方没有立法权,导致地方政府一些改革创新的举措无法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上升为法律规定,使地方政府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于法无据、无法有效推广。
以推进郑汴一体化为例,由于只有郑州拥有地方立法权,某些需要两市进行规范的问题,郑州可以通过法规进行规范,而开封却因为没有立法权而无法实现与郑州同步,造成被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415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开封管辖的65平方公里,面临“同区域不同法律规范”的尴尬局面。郑州目前已立法64部。
《人民日报》也指出:前期的经验充分证明,立法权是地方改革发展的制度竞争力。
省人大常委会在评估中发现,南阳等8个市有共同特点,即当地市委对立法权申请工作高度重视
[应对]一下放开8个市,省人大常委会如何把关
此前郑州、洛阳两市人大常委会平均每年向省人大常委会各报批3部法规,按此标准,省人大常委会今后每年将新增审查批准数十部法规,省人大法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如何“把关”、应对激增的工作量?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的人员编制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省人大常委会已经向省委提出申请,希望法工委增设一个10~12人的处室,以加强立法力量。
[未来]剩余7个市何时可获立法权
若南阳等8个市获得立法权,我省设区的市中,只余7个市没有立法权。
据了解,只有满足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立法需求、立法能力这五个因素,尤其是后两个,设区的市才有权提出申请。大部分市对此热情高涨,都在积极准备之中。
1.什么是地方立法权
地方立法权,包括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规章的活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起草、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活动。其主体是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立法内容主要包括政府规章的立、改、释、废;地方性法规的起草、提出。
2.地方立法权是如何诞生的
1982年地方组织法修改。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规定,省会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会“可拟订本市需要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提请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制定、公布。”
1986年修改地方组织法时,将省会市和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拟订权”,修改为制定权,但需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2000年制定立法法时,较大的市的立法权扩大至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同时,明确规章是“法”,肯定政府立法活动。
2014年8月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规定,除省会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外,其他设区的市均享有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权。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的数量,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3.申请地方立法权
要做哪些准备
(1)向省人大请示和报告阐述需要地方立法权的理由;
(2)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法律人才进修;
(3)设立立法专门机构——法制委员会;
(4)相关的部门如环保局、建委,进行环保、城市建设方面立法的调研;
(5)聘请政府法律顾问等。
(综合大河网等)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hebiw.com/2015/0727/119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