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淇卫名人 - 人民日报:邢二朋九〇后的别样青春

人民日报:邢二朋九〇后的别样青春
 


作者:朱佩娴  加入时间:2015-7-18 11:05:53

《人民日报》报道曾三入黄河救起三人的我市青年邢二朋———邢二朋九〇后的别样青春

□人民日报记者 朱佩娴

在7月的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绿荫遮挡着烈日,却掩盖不了邢二朋内心的炽热。今年毕业即将走上新岗位,他坚守:“青春的梦想,绝不轻言放弃。”

公益梦想,向前冲

在一个谈梦想的年纪,24岁的邢二朋也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用自己的心,温暖他人。”邢二朋嘴角上扬,眼睛笑成了月牙,“这个梦想是不是听起来很高远?”

然而,在这个梦想指引下,邢二朋做的事情,却实实在在。

两年前的初夏,邢二朋和朋友一起去开封黄河滩区柳园口郊游。他忽然听见求救声,立即跳进湍急的水流,连续救起三条生命:一名小男孩、两名女大学生。上岸后,邢二朋已经精疲力尽,说不出一句话。

三天之后,被救男孩的母亲找到学校,哭着要见这位“全家的救命恩人”。直到此时,学校才得知他的救人事迹。邢二朋说:“当小男孩的母亲紧紧握着我的手痛哭时,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梦想。”由于见义勇为,学院奖励给他1万元。他却转手捐赠给了母校浚县一中,资助两位贫困生读完高中。

邢二朋还在学院发起成立“邢二朋志愿服务队”,目前队员已有近200人,活动从为福利院孩童募捐过冬衣物,到定期看望孤寡老人,从开展乡村社会调研,到进行公益主题演讲。

每隔一段时间,邢二朋总会带上几包奶粉、黑芝麻糊,到开化小区看望一对老人,为他们整理房间,陪他们读报聊天儿。90岁的耿大爷说,比起自己的儿子,邢二朋才是他的儿子。邢二朋告诉记者,这对老人是革命伉俪,扛过枪,上过战场,为国家做过贡献,但儿女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我们要让老人感受到,他们为之奋斗终生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是温暖的。”

自强勇敢,不回头

从月牙似的笑眼里,从热心肠的行动中,你根本读不出邢二朋的苦难。

然而,在邢二朋9岁那年,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家里没了顶梁柱,二朋从小就自力更生。”邢二朋的母亲提及此事,眼泪就止不住。她告诉记者,邢二朋跟随她,在垃圾里捡过废品,在工地上干过苦力。“有一次在工地上,邢二朋为了捡一个空塑料瓶卖钱,头碰在钢管上,血流不止。我哭得不行,他还反过来安慰我。”

“我能上学上到大专,是靠母亲从牙缝里挤出钱来,和大哥辍学打工换来的。”邢二朋上大专以后,决定不再向家里要一分钱,他申请助学贷款,坚持打工挣钱。他在学校门前的烩面馆做过钟点工,在平安夜的大街上卖过苹果,在哈尔滨的工地上搬过砖、拎过水泥……

令室友更佩服的是,邢二朋并没有因为兼职打工,落下过一节课,在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班里,邢二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今年毕业后,邢二朋将在中铁十四局工作,从工地一线干起。

邢二朋不喜欢回忆过去,更愿意畅想未来:“摸爬滚打,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也才能帮助更多的人。”邢二朋的双眼又眯成了月牙。

孝老爱亲,不止步

  母亲的苦,哥哥的难,邢二朋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顺利找到工作后,邢二朋首先给大哥打了个电话:“哥,以后家里的担子,我可以替你分担了。咱别让妈去工地干活儿了吧。”

邢二朋忘不了初二的暑假。他跟随母亲吃住在工地,亲眼看见瘦小的母亲在工地上不停地翻砂,累得满头大汗,直不起腰。回到学校后,他默默地写下一份承诺书,至今随身携带。

承诺书有16条:不允许自己有任何一次对母亲指手画脚,不允许有任何一次用命令的语调对妈妈说话;请母亲吃大餐;带母亲去旅游;让母亲穿得舒适、体面;定期陪母亲去做体检;教导自己的妻子孝顺母亲;完成母亲因钱的问题而未完成的一切梦想……

记者看到,在有些承诺后面,有一个小对钩。邢二朋说,他每做到一条,就会兴奋地拿出承诺书,郑重其事地在相应承诺后面,画上一个对钩。“这是我对自己一辈子的行为规范。”

(据7月16日《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邢二朋九〇后的别样青春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