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评论探讨 - 北京晨报:关于古诗词

北京晨报:关于古诗词
 


作者:北京晨报  加入时间:2015-7-16 9:31:50

 

    

古诗词应该继承

时间:2015-07-16 01:32:13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责任编辑:郑泽川

  在文言文已经转变为白话文的现代社会,古诗词的创作,对于许多人来说,确实会有一些隔膜,或许这也是许多当代古诗词备受批评的原因之一。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古诗词,是否现代语言环境下,并不适宜古代诗词的创作?哲夫说:“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应该继承,实际上,古诗词虽然也有式微的现象,但并不能说断绝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少年来,许多人对于古诗词的继承,其实只是继承了形式,而没有继承内容”。

  所谓内容,不是某些固定的词汇,也不是某些风物人情,而是诗词所要表达的东西,哲夫说:“古人说诗言志,这是古典诗词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同时,诗歌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反映社会现实、民间疾苦等等。在古代,小说是不入流的文学形式,诗歌则占据着统治地位,六经中《诗经》占据首位,孔子对于《诗经》非常重视,有许多关于《诗经》的话,比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再如‘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又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等,都说明诗歌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所以说诗歌是文学桂冠上的明珠,这是的评。”

  诗如此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所承载的内容,同时也因为它的形式,哲夫说:“最初,诗词都是用来唱的,因此它往往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再加上它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想,因此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而且它的形式短小,流传更易,所以一首诗的影响力,往往比一篇文章要大的多。很多诗词在今天看来,依旧平白易懂,比如白居易的诗,比如‘红豆生南国’、‘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样的诗句。当然,并不是说艰涩的就不好,艰涩也是一种艺术。所以说,今天的人,应该学习创作古诗词,不能因格律很难而放弃。”

古诗词如何写

 

作者:刘树勇 微博:http://weibo.com/u/1454064140
 
 

  “所有技师服务好,所有顾客心里欢。今日高兴洗脚后,明日健步去爬山”,“耒阳天下第一福地,竹海第一福地中央。身在福中要惜福呀,惜福才会福多多啊”……这些网上流传的湖南耒阳文联主席熊艾春的诗作,最近引发了一场网络波澜,这些诗作在遭到网友批评之后,导致作者熊艾春怒砸网站电脑,而使这位耒阳文联主席一夜成为网络名人。

  汉语作为世界上唯一传承数千年的语言,汉语中诞生出来的艺术形式——诗词也同样传承不绝。尽管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历程中,传统的古典文化屡有中断,但诗词作为汉语的创作形式、思想和艺术的载体,却一直存在而未断绝。然而,值得忧虑的是,现代人究竟如何才能创造出好的古典诗词?对此,长期以来一直以古诗词形式进行环保和生态内容创作的著名作家哲夫说:“今天的人写古诗词,格律固然应该继承,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灵魂和神韵,要能够观照现实社会,要能够古为今用。否则,写得再像古人,也是泥古不化。”

 

要继承也要创造

 

 
 
 

  诗词是最精练的文学艺术,同时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艺术形式,哲夫说,“好的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因为它表达着作者最真实的灵魂和思想,表达着人类共同用的情感,比如‘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人人都能懂,一看就是非常好的表达情感的诗句。再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人会感同身受”。

  诗词有规则,但同样也是创作,哲夫说,“只知道拘泥于规则,而不会创造的,永远写不出来好的诗词。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时代里,而不是古人的时代里,社会、生活、情感、思想等等方面,和古人俱有不同,只有写出我们自己的所思所想,真诚的灵魂、真实的情感,才能动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遵循一定的格律规则没有问题,但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事实上,古典诗词的格律规则,也不过是古人创造出来的,就比如说词牌名,那个最初这么写的人,也不是想创造一个新词牌,不过是情之所至,兴之所至,觉得这么写舒服,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写下来了。后来大家都觉得好,才把它固定下来,称为一个词牌。而现在写古诗词的,哪儿还有什么独特的创造呢?”

  文无定法,古典诗词的格律规则固然可以让作品更易诵读,但没有思想,终究难以获得认可,哲夫说:“每个人的写作都各有不同,比如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不仅描写出雨后海棠的神韵,也表现出诗人自身的情感,那么多人写海棠,有谁能写出李清照这样的词呢?再如,古诗词往往含蓄,意境深远,超越人的想象,给人非常美妙的体验,让人越琢磨越有意思。但很多现代人写古诗词,一通大白话,意境全无,阅读的兴趣也全无”。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明珠,它的文字精妙、意境悠远、思想深邃等等都值得现代人重视和继承,但同时,只有继承也绝非是发展古典诗词,哲夫说:“既要继承,也要创造,继承它的言志传统、现实观照、意境营造等等优秀的东西,同时也创造独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特征,这才是继承古典诗词真正的做法”。

  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

丢掉灵魂的古诗词

 

 
 
 

  当语言文字从文言文转变为现代汉语时,古诗词不再成为一种日常的书写形式,古诗词的创作必然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同时,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诗词的意境、内容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尽管当今从事古诗词创作的人依旧很多,但能够得到好评的却极少。哲夫说:“其中原因,是诗词的神韵没有了。可能有很多人继承了古诗词的形式,格律严谨,用词古雅,但却只注重形式,而丢了灵魂,这灵魂是‘诗言志’,是‘歌以咏志’,是‘借物咏志’,是关注现实、映照社会,同时也是创造。我们知道,古诗词的规则本身也是古人创造的,今人固然可以遵循,但却不应该拘泥。假如有人说:‘我写古诗词和古人一样,甚至连古人都分不清’,那就完了,因为你没有自己的灵魂,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点,古典时代的诗词也同样有各自时代的烙印。如果你写的和古人一样,那你对现实的观照在哪里呢?你的灵魂在哪里呢?就算是你写成第二个李白,写出来和《将进酒》一样好的作品,也是失败的,仍然是泥古不化,‘泥我者死’,这句话或许应该是伟大的诗人给后人的忠告”。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当代人创作的古诗词,必然应该有当代的特征,哲夫说:“你必须跟古人有所不同,才是真的你,才是真的现在的书写。就好像照相机一样,过去用黑白照片、用胶卷,现在用彩色、用数码。问题在于,当代许多人写的古诗词,就好像数码时代,非要用黑白胶卷照相一样,泥古不化,严守格律,甚至连内容都是古典式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放在柳永的时代是好句子,但现在呢?何况人人‘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恶俗了。”

  没有思想、灵魂、神韵的古诗词,只是一个打着古诗词名头的伪作而已,哲夫说:“我从小喜欢古诗词,李杜苏辛等等,都非常喜欢,他们的诗词之所以动人,因为他们不是为写诗而写诗,而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加以反映,表示出个人的看法、希望、愿景等等,发自肺腑、清新自然。”

       古诗词不仅是规则

 

 
 
 

  实际上,白话文时代,并非没有优秀的古典诗词,百年已降,文学的历史上,同样留下了古典诗词的痕迹。

  哲夫说:“也有很多写得好的人,比如聂绀弩,他的每一首旧体诗,都让人回味。再如钱钟书,他对于古典诗词的运用熟极而流,到了可以随手应用到生活中的程度,比如有人请他吃饭,他可以用一首七律来回答人家,我为什么不能去,我正在忙什么。这种日常生活入诗,既很风雅,又极有意思。为什么他们的诗写得好,因为他们所表达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他们的灵魂是真诚的,情感是自己的,所以能够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不过,这样的诗作在现代语境中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泥古不化、甚至附庸风雅之作,这或许也是当代古诗词每每受到轻视和嘲弄的原因。哲夫说:“比如说,社会在前进,语言在变化,过去用平水韵,即古声韵,多以南方语言为基础,和现在的普通话有些地方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当代有以普通话为基础的中华新韵,而有些泥古不化的,泥古到什么程度呢?凡是用到现代汉语为基础的中华新韵写诗,就认为不合格律,认为只有用古代的平水韵才行。但这有什么用呢?技术性的东西做得多好,没有自己的灵魂,也不是好诗”。

  而更多时候,不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中,一些备受批评的诗词则成为当代古诗词的反面案例,哲夫说:“比如有许多人,附庸风雅,以为写几首古诗词就是文雅,有的不堪卒读,有的表面上看起来也音韵铿锵,但全无灵魂,字里行间无非是歌功颂德、无非是无病呻吟,古诗词就是毁在这些人手里。他们自己觉得很好,但是别人读起来,味同嚼蜡。包括许多官员,认为写古典诗词显得自己有文化,就去写几首,不能说写的好的没有,但大多数都是附庸风雅,甚至连用词都差不多,倘若你把他们的名字去掉,你就会发现,张王李赵,写得全都一样,这样的诗词反而引起读者的厌恶感,毁掉了人们对古典诗词的印象”。

《北京晨报》原链接:

 

古诗词应该继承
 

 

古诗词如何写
 

 

要继承也要创造
 

 

丢掉灵魂的古诗词
 

 

古诗词不仅是规则

 

 
     
北京晨报:关于古诗词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