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一些专家、学者对商纣王以及商朝政治、经济的研究,对商纣王的定性又有了新的观点:商朝之亡既不是因为商纣王喜好吃喝、重色轻友,也不是因为商纣王不定期组织的夜宴、舞会活动,实乃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也。如果这个观点成立,则商纣王极有可能是个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超级男神。
酒池之乐缘于全民好酒
对于商纣王的荒淫无度,《诗经·大雅·荡》中,周人是这样描述的:“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意思是商纣王好酒,在他的影响下,殷商人民也以酒为乐,没日没夜喝酒,喝到大呼小叫,礼仪尽失,最终还导致国家灭亡。
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夏商两代,全民皆好酒。
《墨子·非乐》中列举的大禹的儿子、夏朝第一代国君启的罪状就是:沉湎于酒,在外面野餐,并在进餐时歌舞取乐。刘向在《列女传》中说,夏朝末代国君桀整日与宠妃妺喜饮酒,“无有休时,为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觭其头而饮之于酒池,醉而溺死者,妺喜笑之,以为乐”。
商王武丁曾把他的大臣比作“曲蘖”(酒曲),“若作酒醴,尔维曲蘖”,意思是大臣应该作为君臣之间的中介,正如酒蘖乃粮食与酒之间的中介一样。比喻很形象,但为什么单单选择粮食与酒来比喻君臣关系呢?恐怕跟当时朝野上下的好酒风气也有关。
在《尚书·微子》中,商朝统治者自己也感慨败坏了圣祖汤的好传统,并把殷人沉湎于酒看作是上天降下的巨大灾难。同时,他们认为自己的民族如此好饮奢侈,理当灭亡。
近代陆续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朝好饮酒的风气遍布朝野上下,“据1967~1977殷墟西区墓地发掘材料,平民墓冢中最常见的随葬品,为陶制酒器觚、爵。在总数939座墓内,出这种礼器的有508座,另有67座出铜或铅觚、爵,两者共占总墓数近五分之三(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
不过,夏商时候的酒若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基本类似于果酒。卜辞中的“鬯”就是香草酒,是用黑黍米加香草酿造的,芳香扑鼻,是专门用于祭祖的酒;醴,则是一种带有饮料性质的甜酒;旧醴是陈年老酒,酒精度相对“醴”要高一些,味道更为醇厚。
好酒原因:物质条件所限
为什么夏商两代全民爱酒呢?主要是受当时物质条件所限。夏以前,华夏民族的祖先是以渔猎和采集为生,进入夏代,华夏民族才开始以农业为主。夏商两代主要食品是饭和粥,糕点、饮料基本没有,零食更别想了。肉食是生活富裕人家才能享用的美食,而且当时肉制品的加工方法是把整只或大块肉蒸熟、煮熟、烤熟之后,用石刀、陶刀切割成薄片,蘸以酱汁等调料吃。
饭是当时贵族和生活较为奢侈的人家才能经常食用的,至于普通人则以食粥为主。鬲中加米与水慢煮即成粥;如果米多水少比较黏稠则为饘;如果不把米煮烂便捞出,用甑蒸熟,就是饭。粥与饭都是无味的,又不像现在有炒菜配着吃,怎么办?那么,吃的时候就需要放酱和调料拌饭食用。煮饭时剩下的米汤叫做“浆”,就相当于饮料了,是当时不分贵贱、无论等级的人们的重要“饮料”。
另外一种可算做饮料的就是酒了。夏商两代的农作物,在北方主要是黍和稷,黍同时还是做酒的原料。
酒是先民在饮食方面的伟大创造,是人工制造的第一种迥异于自然风味的食物。新石器中期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酒具和制酒用的瓮、滤缸等,说明至少六千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酒的存在,只是到了夏代才开始较大规模生产,酿造方法也日趋完善。
相对于粥、饭与肉,酒给夏商两代人民带来的不仅有口舌上的惊艳、刺激与快乐,更有精神上的愉悦。“夏商两代,人们刚刚踏入人类文明社会的门槛,那时的生活仍很枯燥单调,而酒以它的甘美醇香和富于刺激性的魅力给混沌初开的人们带来了欢乐。夏商两代的统治者多沉湎于酒,造酒技术亦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以满足统治者以及广大生活较富裕者的需要(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
夜宴主角商纣王可能是男神?
根据目前一些专家、学者对商纣王以及商朝政治、经济的研究,对商纣王的定性又有了新的观点:商朝之亡既不是因为商纣王喜好吃喝、重色轻友,也不是因为商纣王不定期组织的夜宴、舞会活动,实乃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也。如果这个观点成立,则商纣王极有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商纣王本名“帝辛”(辛是名,帝是殷商子民对他的尊称)。周武王灭了商朝,建立新政权之后,为了巩固新王朝、打击旧王朝,把他描绘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上第一暴君,并借用“天下人”的名义封了他一个“纣”字,从此,他便成了桀纣之君的代言人。
从各类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到,帝辛天资聪颖,自小便精通文墨,且长相俊朗,身形高大威猛(身高至少有1.8米,欧巴长腿什么的在他面前都弱爆了),骁勇善战,能敌百人。按照现代标准来看,他绝对是位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超级男神。
继承王位后,帝辛致力于农桑,积极发展社会生产力;他反对神权,打破了奴隶主的世袭制度,并大胆提拔新人及寒门子弟;他带兵讨伐东夷,实际上开拓了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的疆域,并促进了中原文明的传播;他在位时的帝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曾“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当日之繁华,可见一斑。
当然,身为帝王,辛同学不仅有自己偏爱的宠妃,也会趁闲暇之余,在宫中组织个舞会什么的,纵情酒色一下。不过,还好,辛同学属于那种特别自信(也可以理解为大男子主义)且自控能力很强的人,再加上他爹在世时对他的严苛教育,所以,对于宠妃和纵情声色等后宫之事,辛同学基本还能做到收放自如,不至于耽误朝政(这样英明神武的一代帝王,不知醉倒了多少想当灰姑娘的小女生)。
无论是对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还是对外推行的扩张政策,帝辛的本意都是想挽回行将倾覆的大商王朝,但很遗憾,一切改革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讨伐东夷”在当时即被不同政见的人视为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他虽然不拘一格降人才,却也因此得罪了一大拨既得利益者;他的哥哥微子因为当年竞争王位失败,便在暗地里散布不利于弟弟的谣言,并趁机煽动各路诸侯集结兵力,准备“干他一票”。
在帝辛最后一次出兵东夷时,远在陕西的周武王继承父亲“阴谋修德以倾商”、伐纣灭商这一宏伟遗志,在孟津(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与诸侯结盟,誓师伐商。但此时商军主力还远在东南地区,无法立即调回。无奈,帝辛只好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商军,由自己率领,开赴牧野迎战周师。这支缺乏训练的“军队”又怎么能和精锐的周军抗衡?结果自然是商军失败。战败后的帝辛自觉愧对先祖,选择了在鹿台自焚,商朝就此灭亡。
但这些镜头也只能算是推测而已,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早已作古的辛同学自己知道了。假亦真时真亦假,这亦是历史最令人着迷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