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评论探讨 - 聊聊“淇竹”

聊聊“淇竹”
 


作者:郭长敏  加入时间:2015-3-23 9:49:52

     我喜欢竹子,尤其喜欢淇澳的“淇竹”。春天悄悄拱出疏松土地,嫩竹带给我们欣喜和希望;夏天竹子那青翠的绿色带给我们清凉和舒爽;秋天竹子那苍翠的绿色,令我们心旷神怡;就是在严寒的冬季,竹子也会青翠欲滴,亭亭玉立,迎风傲雪。倍受我喜爱。

喜欢的理由不外乎几点:

淇竹的历史久远。据考证,竹子在中国有六七千年的历史。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认出“竹”字符号。在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可见在原始社会时期,竹子和人们的生活已经有了密切关系。

我市花窝村,属仰韶文化遗址,比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还要早,距今有71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竹子的故乡,又和千古淇河滨临,黄河文明发祥地之一,也少不了竹子,只是遗存中暂没有发现实物,倒有竹根的存在。

不过,迨至商周,已发现了竹物,其中之一就是竹简,即把字写在竹片(有时用木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如: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汉字“册”即由此而来。

淇竹的品种繁多。我们说的“淇澳翠竹”,是竹品种的总称,其实,竹的种类很多。据本市园林专家介绍说:竹是属于禾本科植物,有斑竹、毛竹、刚竹、黄竹、淡竹、桂竹、母竹、金竹、孝顺竹、佛肚竹、紫竹、花竹、毛金竹、金镶竹、红壳竹、凤尾竹、菲白竹、苦竹、雅竹、方竹、倭竹、军竹、龟甲竹、人面竹、罗汉竹、箭竹等500余种。淇澳绿竹,是毛竹、淡竹等多种竹类的总称。因古代雨水较多的淇河流域水位较浅,竹子不仅适宜生长,而且十分茂盛,所以有人称绿竹是淇竹。有诗曰:“翠竹青青林森森,淇水处处竹荫荫。风竹飘飘鸟儿鸣,庙宇座座围竹林。”

竹子不仅美化环境,改变生态文明,能为民增绿添福,且它的用处颇多。我国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在《卫风竹竿》诗中写道:“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意思是说:“河边的竹长又长,儿时垂钓淇水旁,少女的时光怎能忘,路远无法回故乡……。”垂钓用竹总是少的,竹为民众的贡献却是多的。比如用淇竹制作的乐器:竹箫、竹笛,及房屋建造、打仗竹箭、抗洪抗灾用料等等。

淇澳的竹子种植较早,真正形成气候是在卫国。时有“淇园”,是我国第一座公侯园林。面积约是今淇县高村乡、庙口乡、黄洞乡面积的总和。《述异记》载:“卫有淇园,出竹,在淇水之上。”明朝袁宗道说的更早。他在《袁宗道集》中就有这样的话:“予记班彪《志》曰:‘淇园,殷纣之竹箭园。又不始卫武公矣。’”六朝人戴凯之《竹谱》也说:“淇园,卫地,殷纣竹箭园也。”见(班彪《志》)。说明商帝辛时已种竹,叫竹箭园。淇园建有“武公祠”及卫武公栽种的淇竹。淇园多竹,规模大,种类多,约在百万株以上。是我国三大产竹、繁育基地(淇园、南山、渭川)之一。据说南方的竹子,焦作博爱的清华竹,最早还是从淇园移栽过去的。

淇竹高风亮节。淇竹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不畏严寒,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

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将其所有财富奉献给人民,更具有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效仿,所称颂。

千古名贤——卫武公,就是具淇竹品德的人:

卫武公是春秋卫国康叔九世孙,卫公之子,姓姬名和,朝歌人。孙姓始祖。淇园是他建,淇竹是他栽。公元前812年继卫君,称卫武公。在位五十五年间,修康叔之政,从谏纳言,百姓和集。武公四十二年曾辅佐周平王平戎,很有功劳,被周平王封为公爵,深受周卫臣民拥戴,以贤明传世。《楚语》记云:“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于是他作《抑》,戒以自儆。”

周卫人为感其德,曾赋《淇奥》绿竹,以颂其高风亮节: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兮,赫兮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莹,会弁如星。瑟兮兮。赫兮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之后,淇水关南有个村庄名叫槐荫店,后改思德村;一条河,原名“美沟”,后改思德河;一座桥,后改思德桥。均感于卫武公之美德。

历史上凡到过淇水卫地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武官下马,文官下轿,无不到淇园武公祠瞻仰、凭吊先贤卫武公,吟诗作赋,赞扬其美德,颂其为“淇园君子”,崇敬之情,溢于言表。而这些吟赋竹子的作品中,大部分都引用了“淇奥”、“淇园”、“淇竹”、“淇上”、“卫武公”这样的词语典故,几乎占到竹文学、竹文化的一半至多,成为中国竹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元李裕《青青淇园竹》即是:“青青淇园竹,莫作乐中笛。吹出长相思,愁人头发白。”(《元诗选三集戊集<中行斋稿>》)意思是说:淇园是卫武公经营过的竹园,自从《诗经卫风淇奥》首开淇竹文化乃至华夏竹文化先河之后,青青淇园竹就成为卫武公这样的君子的象征,卫武公就是“有匪君子”的楷模,而像卫武公这样位尊而高尚的君子,实在是可望而难及。用淇园竹做成的笛子吹奏的乐曲,很容易激起人对卫武公这样的君子的思慕,甚至就像思慕心仪的情人那样而犯“相思”,抑或会因难以企及而“愁人头发白”。作者是把卫武公作为偶像来崇拜的。

我们今天新市区的大赉店镇、大赉店村,唐朝时曾叫过“君子乡”。这里的君子,就是指竹子而言。也是为纪念卫武公的品德而言之。

我们说的“鹤壁文化”,实际上就是“淇河文化”,淇河文化,除了人文外,其实就是“竹子文化”。“竹子文化”的核心,就是不苛求环境,坦诚无私,高风亮节,勇于奉献。所以“竹子文化”,竹子精神,直至今天,仍有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编《淇河古诗三百首》时有个感觉:历代写淇园诗、淇河诗的,没有不写到竹子的,而且吟咏竹子的诗句,每首都十分精彩。恕不能每每列举。

很可惜,淇竹后毁于历史上突来的天灾人祸,以及气候变异。对淇河、淇园竹林造成了严重破坏。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特别是在加强文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与加强了淇河流域的绿色生态建设和保护。绿色植被大大增多,淇澳绿竹也在逐渐恢复原来的生态面貌。在一河五园和社区娱乐休闲的地方,均可见绿竹荫荫,苍翠欲滴,高高大大,傲然临风。在日新月异的粗壮生长。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游览观光,增添了无限乐趣。绿色竹子,绿色花草,绿色植被,成了新生活,新时尚,成了人们的天然氧吧和健康长寿的好去处。也是一个城市蒸蒸日上,生机盎然的象征。



 
     
聊聊“淇竹”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