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突然发现路边的菜摊上多了绿莹莹的莴笋,无论粗细长短都那么丰盈,每一根都沉甸甸的。我想象得到,这是一群在五月成熟的女子,都拢着笋叶般时髦的发型,胴体含蕴着从三月到五月的露水,一层薄薄的绿纱,恰似现今流行的七分裤。我断定,在这个月份,莴笋是菜摊上的美人。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肉食动物。我常常嘲讽那些规劝我少吃肉的朋友“知道我们人类是如何由猿变成人的吗?那是因为他们放弃了果子,改吃肉食。”
有时候吃肉吃多了,我感觉连思想都油叽叽的,写出来的诗油光可鉴,让我想起《老残游记》或是《20年目睹之怪现状》当中的一个人物,家里没有肉,出门时用一块肉皮抹抹嘴,证明有肉吃。
有人把年轻时比作“黑铁时代”,我认为,年轻时应该是“肉食期”,我曾经是那么能吃肉,爱吃肉啊,那么信任同样爱吃肉的朋友,贪婪的像非洲草原上的鬣狗。
我不知道当初我们的猿猴祖先后来是怎么一个状况,反正我现在是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吃肉的结果。有一段时间我改吃素,发现,人生的境界竟然比食肉者更高了一个层次,我开始热爱那些野外的花花草草,热爱书桌前的那盆文竹,热爱那些瘦瘦的草一般的女子,诗也写得清秀了。
所以,我开始关注蔬菜。
今年夏天我热爱莴笋,在小庄市场外,我经常能碰到卖莴笋的大姐们,“八毛钱一斤,买吧,自己家种的。”我在小庄住过,深知她们那里的菜地。我坚信,小庄的菜地,比世界上任何一块菜地都肥沃、都古老,因为,那里可能自汉朝起就是菜地了。紧挨着菜地的一个砖厂过去常常能挖出汉朝坟墓的物件,我曾经用一盒烟与挖土的民工换过两个陶罐,我很珍惜的放在书桌上,后来一个懂行的告诉我,那可能是“溺器”,我依然把它们当做艺术品。想想看,汉朝时的大哥大姐就开始在这里种菜了,我书桌上的“溺器”能够证明,他们两千年前就用汉朝的“有机肥”培养菜地,以后各朝各代都如此耕作,这块地的历史价值何以估算。若是菜有诗情,定也会“大风起兮云飞扬”,或是“悠然见南山”,或是“天生一个仙人洞”也未可知。
反正我是相信小庄的菜。
卖菜的大姐大嫂们特朴实,八毛钱一斤的莴笋,她们竟然还去皮。这一下莴笋们就都成为了杨贵妃赵飞燕或是邓丽君章子怡巩俐什么的,赤裸裸的,鲜嫩无比。我还好,只是欣赏她们的美丽,其他男人有没有什么坏心思就很难推测了。
细点的莴笋一块钱买了四根,卖菜的大嫂还多给了一根小一些的。“多好的女人啊,”我感叹,这些女人我似曾相识,勤劳而朴实,尽管风风雨雨让她们变得“粗粝”,但我相信,她们年轻时都莴笋一样水灵。
烹调是一门艺术,菜肴也有个性。我做的菜像我吗?我常常询问吃我菜的盆友们,他们大都笑眯眯地回答“像,像,真的像。”我知道他们在敷衍,换了我去他们家吃菜我也会夸他们,反正我也不出钱。
五月的莴笋既然都是美女,怎么做成美餐要费周折。有的人愿意做笋丝,切得细细的,下锅一扒拉就好,但没有口劲。有的人切片,佐以木耳、鸡蛋,颜色好看,但笋的味道被掩盖了,像过分化妆的女人。我决定切成块,大大的,有角有楞,每一根笋切成几节,像美女们度过的不同时光,纯洁而清爽,保留着莴笋的特性。
少许油,热了以后放几粒花椒,北方人喜欢的味道,我妈以前炒菜,我最爱在旁边闻她炸花椒的气味,她老人家虽然不在了,但她留下的花椒香依然浓郁。然后是葱丝、姜丝,辣椒丝,煸出味就下莴笋块,锅里青青一片,就像一场青春少女上演的音乐会,热辣无比。
我放上七八个青岛的海虾,约两公分长的那种,红红的颜色,特鲜艳。味道有了变化,音乐会马上像是在海边,微微的海风带来海的气息。接着加料酒和蚝油,这两样佐料是莴笋最好的化妆品,这一刻演唱会改时装走秀,莴笋们都是秀美的颜色,嫩绿、古铜、小麦色。加些盐,是时候了,女人的味道最后都像海水,圣经里曾经说过“不要回头”,回头的女人变成为盐柱,那种博大无边的滋味,最终都归结于咸。
一大碗清炒笋块竟然如此美丽,美得如何已经无需再渲染。脆、鲜、咸香,浓浓的味道,淡而不寡,浓——但不失清新。面对美食,我不愿意长久的思索,我要吃了,朋友们,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凡吃货一定要有想象力,决不能闷头傻吃。就像今天,我边吃边赞美:有傲骨的女人都不会低三下四,女人活过来还能保持骨子里的高贵,保持挺拔的美,绝不塌架,这样的女人,她一定是一位好女子,让我敬重。这一刻,我懂得了莴笋的价值,像女人。
|